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传统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在日常的生活中,传统文化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历史传承,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是精神支撑,是历史积淀,只有读懂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才能够读懂语文的内涵,理解不同作者的情感。将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充分融合,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培养。因此,教师要联系语文的文化性和文化的语言性,最大程度提高两者的结合效果,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

1.做好课外知识的拓展介绍工作

一方面,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数目而言,教师仅仅借此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有时候是不够充分和丰富的,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背景,合理对相关的历史、人物等进行引入和串联。另一方面,虽然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数目不多,内容也比较简短,但是却是经过不同的编者仔细筛选、认真整合过的,是许多文化知识、文化故事的缩影,并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检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因此,还需要在教师对教材文章进行有效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展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举个简单的例子,文言文《五人墓碑记》叙述了明末东林党人不畏权贵英勇斗争而牺牲的故事,展现了五人的英雄气节,令读者动容。但是是什么历史文化背景下催生了这样一种义士精神,家国情怀的历史文化渊源又在何处?却并没有借助文章明显地反映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对文章中的历史细节进行拓展,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不同学派发展状况等带领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国情怀和文人气节,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位义士的壮举,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继承。

2.做好课内学习与文化实践的结合工作

传统文化除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和气质,更多的时候还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实践过程中,并以更加直观、趣味和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借助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只能通过文字和讲解的形式完成,还可以通过更加趣味有效的实践方式推进,让学生在学、想、做的过程中,在调动全身感官感受的过程中去感悟历史文化的存在形式与现代价值。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传统文化在课内文章中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文化实践,鼓励学生全面感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如教学完《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内的《红楼梦》知识宣讲会,根据教材中的文章排演情景剧等,将理论层面的传统文化通过实践的方式反映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展示传统文化。这样一来,传统文化才能够以更加鲜活趣味的形式为学生接受和喜爱,从而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3.教师自身要做好教学素养提升准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作为主要的介绍者和引路者,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了解了传统文化,才能够准确高效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继承与发扬态度。因此,教师本身也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拓展工作,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文化渗透工作中厚积薄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充分用好课余的时间,认真阅读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了解现阶段文化性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性教学意识。接着,教师要以教材和大纲为参考,提前对可能需要运用的文化背景、文化精神以及历史人物、事件等进行学习了解,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信息的不全和滞后。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广泛性的文化拓展学习,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现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理解

适当转换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的主体核心,将了解文化,发掘文化和继承文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和分析,也是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留白”,并给学生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安排文化探究性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传统文化。如教师在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就可以先进行基础的理论教学,然后布置具有文化探究性的话题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史记》中的相应片段,进一步了解“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拓展性故事。这样一来,教师就相当于为学生创造了许多自主探究学习历史文化的机会,学生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还会兴致勃勃地去学习这些有趣的历史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5.善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人文化的升华

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往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百年前的文化观点来要求学生,有时候不仅会压抑学生的情感,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一些观点想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与要求脱节。因此,渗透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地灌输文化,而是要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社会中,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性、人文性的特点,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传统文化,并运用传统文化来不断推动个人发展和进步。比如教师要摒弃传统文化中愚忠愚孝的观点,将古代“家天下”的观点与现代“家国情怀”观点相结合,令传统文化迸发出现代化的魅力,获得有效的升华,从而不断给学生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将传统文化寄寓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对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更是丰富语文学科精神内涵,增加语文学科内容丰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加快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结合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传统当传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