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首词辛弃疾首诗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五小学 江西 上饶 333200)

古诗词是中文当中独有的一种文体,从当前可以接触到的古诗词内容来看,这些古诗词大多历经了千百年的沉淀,记载着古代诗人和文学家思想内涵的精华。同时,古诗词中还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文学内涵,无论是字词的推敲还是句子的编排,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优秀范本。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具体内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1.背景解读,引导初步分析

古诗词的类型十分丰富,无论是叙事诗、边塞诗、送别诗,还是抒情诗、咏物诗、怀古诗,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而古诗词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产物,每一种类型的诗词又有其特定的诞生背景。换句话说,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由于某一事件或者某种经历有感而发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体会诗词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清平乐·村居》这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简单阅读了这首词,学生比较直观地发现,这首词中的内容主要是在描写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接着,我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当时,辛弃疾生活的宋朝一直受到北方金国的侵略,而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但是,他的这种想法一直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采纳,所以辛弃疾在43岁以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以至于他在信州闲居长达20年。此时,辛弃疾的理想已经破灭,这也使得辛弃疾从此隐居于农村当中,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而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最终,通过诗词背景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这首词中蕴含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惆怅。

2.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正如前文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这也对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保障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增加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回乡偶书(其一)》这首诗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课堂游戏,而角色扮演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具体方式。首先,我给学生讲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越州永兴,这时,贺知章已经是一个86岁的老人了,而此时的他已经离开家乡有50多年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贺知章写下了这首诗。接着,我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了角色扮演,然后,我让这些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老人和一群儿童,之后,我结合诗中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我问:“同学们,如果让你们自己离开家,你们会不会想家呢?”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然后我继续说:“那大家想一想,如果让大家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呢?而这种感觉就是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出的一种感情。还有,如果有一天你正在和朋友玩游戏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陌生老人,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一思路自主设计了对话的语言。最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3.启发联想,促进深入理解

从古诗词的内容来看,其语言都是十分凝练的,所以要想对诗词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需要结合诗词内容进行思考,以此来促进思维的发散。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思考也应该是自主性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动,当然,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有效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入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首先,根据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实际表现,我把学生划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的内涵?(2)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作者此时身在何处?他此时的感觉是怎样的?(3)当作者孤身一人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4)当作者独自登到高处时,他作何感想?(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而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同样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划分小组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问题:(1)“故人”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指的是谁?(2)“烟花”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会用烟花来形容三月呢?还可以怎样来形容三月?(3)扬州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李白此时好像看到了扬州怎样一番景象?(4)此时朋友要去扬州,作者的感觉是怎样的?(5)当孟浩然的船离开之后,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不愿离去,他这时在望什么呢?(6)长江是重要的交通渠道,此时江上一定会有很多船,为什么在李白眼里却是孤帆呢?最终,通过不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逐渐使学生的古诗词法分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首词辛弃疾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神回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宋高宗的眼力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我记得,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