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感性且理性地教学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具性激情语文课

(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 山东 济南 250115)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个年头,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综合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但在热热闹闹的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真正学到些东西?

1.语文教学应充满激情

语文教学不是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而是在与一个个生动的汉字、词语和句子产生的心灵的碰撞。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就要充满激情,不能“稳如泰山”,声音和语言要富于感染力,要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不能没有起伏。只有充满激情,才会吸引住学生,才会使学生对老师对课堂充满无限的渴望和向往,才会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的课缺少的正是激情:老师在讲台上无味地讲着,学生们在下面无味地听着;有的老师偶尔也激情一把,只不过是在一堂不得不讲的公开课上。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充满激情呢?本人以为,教师首先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就把学生的心抓住,否则学生的心早已跑道九霄云外,要想再抓回来就不容易了。比如,学习《猫》这一课,有的老师采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找两个同学上台,进行搭档猜词,有常见的动物,还有常见的动物成语……老师把在电视文艺娱乐节目常见的形式搬到课堂上,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其次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声音的变化,不要“平铺直叙”,要给学生以“跌宕起伏”之感,要富于亲和力。

2.语文教学应蕴含人性

老师不是受人操纵的机器人,不是只知“传道、授业、解惑”的儒师,而是充满丰富的感情和善良的人性的人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微妙的感情变化,要充满着对幼苗的无限关爱和呵护。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始终以微笑面对学生,和学生亲切、平等地交谈,无形中和学生拉进了距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怎能不发挥得淋漓尽致,迸发出碰撞的火花,惊现出人意料的闪光点!而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你有没有做到呢?是不是学生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你就沉下脸来;是不是学生回答的不对,你就还给学生一句“驴唇不对马嘴”;是不是学生一时走神了,你就进行批评、讽刺、挖苦……老师们,要知道学生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感情,他们也有自尊。他们知道要尊重老师,同是他们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老师一句看似无意的批评,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永远的记忆,老师的形象可能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表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通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语文教师就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真、善、美”,而不是“假、恶、丑”。

3.语文教学应富于创造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平淡如水、乏善可陈的语文课,谁也不愿意听。有一位老师在《晏子使楚》一课导入的设计时,她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子”字,让学生给它组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瓜子、孩子、孔子……老师由孔子的“子”导入“晏子”,使同学们明白了,“子”在古代代表很有学问的人。这比单纯地把课题写出来要有意义的多,充满了老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往往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但想一想老师自己有没有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再去教学可能更好一些。语文教学的前进和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个语文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无法与时俱进。

4.语文教学应回归语言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非语文的内容太多了:教师补充的资料太多、使用多媒体太多、组织的学生活动太多。课件的确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了,但真正面对教材的时候,反而失去了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纯语文的东西太少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堆积课、课件展示课、师生表演课。最终形成了课上热热闹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课下什么也不知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一本质目的任务的不明确。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谈到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问题时说,当前的语文教学流派纷呈,百花齐放,有“诗意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等的提法;但语文就是语文,不应在前面加任何定语;语文的工具性淡化了、模糊了,人文性被无限地拔高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回归语言教学,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了解汉语言的特点,我们不能再“误人子弟”!

5.语文教学应扎扎实实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严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要“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把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篇读好、认好、写好、用好,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发展和提高,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与语文关系不大和没有关系的东西,尽量少要或不要,还语文教学的本色。是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是决定着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大事,是事关家庭幸福和国家发展的大事!面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充满忧患意识。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面对热热闹闹的素质教育,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心血来潮而误入歧途,也不能因为踌躇满志而不知所措,我们既要充满激情感性地去教学,又要静下心来进行冷静地、理性地思考,要始终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正确方向。正如山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理性的思维途径,一条是情感的感性途径”,“语文课要上得扎扎实实,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工具性激情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语文课里挣分忙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语文课上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