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过程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与学生平时的阅读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从教学层面来讲,不管学生的阅读量多或少,教师都要注重在阅读方面多下功夫。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高考中,阅读理解的占比也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平时素养还是应试的层面来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所需着重注意的教学点,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注重预习,制定提纲

在学习一篇全新的课文之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都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学生面临着学习多门功课的压力,不容易在语文学习中抓住重点。为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由学生自主在课后完成;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加以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对于不认识的字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先暂时放下,尽量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也可以由师生在探讨中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且高中生的在字词方面已经有了不错的积累,理解不了的多是个别的生僻字和较为复杂的句子,这类句子多与一些专业术语相关,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教学难点。

同时,教师应当提前给出所学课文的提纲,点明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抓住预习的方向。提前列出提纲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方向,做学习的主人。这样与老师一步一步灌输式教学有所不同,列提纲在简化知识的同时也不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不到重点。以《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列出“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词汇与文法—可译性的问题”这条线索,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根据线索划分文章的段落。同时以本文运用的比喻句所表达的效果和作者在描写建筑特征时的顺序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可以明白自己在阅读时需要掌握的知识。

由于人先天的局限性,就算是成人也没有办法在一堂课中完全集中注意力,所以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大致了解了自己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哪方面是自己在听课时需要着重注意的,哪些又是需要和老师探讨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学生可以在尽量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有选择地抓住自己需要掌握的部分认真听讲。对于难以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学生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若长期采用灌入式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排斥甚至产生抵抗心理。最理想的模式是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启发式教学,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提出疑问,然后在小组内部讨论,对于无法获得一致答案的问题由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探讨。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仅有了更深的解读,也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既有了自我的思考,也可以吸收借鉴他人的想法,更加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当然,由于探究式学习所花时间较长,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教师应当有选择性地采取此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进而为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便利。

3.激发兴趣,情景带入

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兴趣,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甚至是自主性的学习,这样的效果比被动式的学习更好,也更让学生觉得相对轻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到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适应,在一定的层面上与学生的思维相契合,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静态的事物转变为动态,将没有声音的文字有声化,变具体为抽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在最初接触一篇阅读课文时,可以先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来让学生对字词基本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图声像的观赏,学生会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教师也要联系生活的实际来进行教学,通过情景的带入让学生更加能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好的把握。加上与现实生活结合,学生会更加有参与感,课堂氛围也会相对活跃。例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时候,可以先用提问法抛砖引玉,让学生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有爱情节进行发言,再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与父母之间的爱,从而更加触动学生的情感,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内容。

4.运用比较法,加深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有联系的课文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深入,不是只停留在课文的表面。通过不同课文之间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掌握文章重点。对比分析也让学生有运用旧知识来引发新的知识的机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读鉴赏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

5.结束语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师要充当学生在过渡阶段的引路人,在带领他们深入学习阅读的同时,也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开拓创新,采取适合学生与教师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总得来说,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学生应当配合教师的教学,深刻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多与教师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过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