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汤临证应用心得

2020-03-04 03:52许兰兰
光明中医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可待因巴戟天砂仁

许兰兰

引火汤是清代名医陈士铎记录在《辨证录》中的名方,用于治疗阴虚乳蛾。现代名老中医李可教授、顾植山教授擅用该方治疗疑难杂病有奇效。笔者自2017年跟师顾植山教授后,学习应用引火汤治疗内科杂病,取得明显疗效,现将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 严重盗汗

孟某某,男,30岁。出生:1989年6月13日(己巳年)。会诊时间:2019年6月20日。患者于2019年6月7日不慎摔伤后鼻骨折住我院耳鼻喉科,手术后渗血较多,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盗汗,夜间汗出渗透枕被,需连换两床被褥,白天则汗极少,伴见乏力,下肢凉,口干欲饮,饮食睡眠可,二便调。会诊时见其面色潮红,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双脉沉。辨为失血伤阴之盗汗,予以引火汤,处方如下:熟地黄90 g,天冬20 g,麦冬20 g,茯苓15 g,五味子12 g,砂仁(后下)10 g,巴戟天20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日1剂,共7剂。复诊:服药1剂则盗汗明显减少,自述约减少3/4,下肢凉及口干也缓解许多,继服7剂而愈。

按:血为阴液,失血则伤阴,然补血非一日之功,且观患者主症为夜间盗汗,此为津液随血外失,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逼津液外泄所致,故选用引火汤,重用熟地黄90 g以大补阴液,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养阴增液,以茯苓健脾除湿,利水下行,巴戟天甘温补阳,引火归原。患者服1剂后出汗即减少大半,全方并无常用敛汗止汗药而取得速效,其中熟地黄必须量大,唐容川说:“肾水充足,则火藏于水中”,加砂仁主要是防熟地黄量大滋腻碍胃之意。

2 上热下寒证

庞某某,男,83岁,出生:1934年8月(甲戌年)。初诊时间:2019年8月27日。患者主述为下肢凉、上身热1年。自觉下肢冰凉,虽暑天也需穿厚绒裤、盖棉被,上身热则虽冬季也只穿单衣。进入夏季后症状逐渐加重,平素口干口渴,喜饮凉水,食欲可,小便热,大便不干。来诊时见其下身着棉裤,上身穿短袖,舌质淡红,苔白腻,双脉沉细。既往有轻度血糖轻度升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曾因本病多处求医无效,各项西医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观其属典型的上热下寒证,毫不犹豫给予引火汤,处方如下:熟地黄80 g,天冬15 g,麦冬20 g,茯苓24 g,砂仁12 g,巴戟天20 g,五味子12 g,通草6 g,天花粉30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日1剂,共7剂。复诊:服药后上热下寒之感明显减轻,第二次来诊时已经脱棉裤,只需穿秋裤,盖薄被,口渴亦减轻,饮水减少,小便热感消失。累计服上方35剂,病愈。

按:该患者虽然舌象和脉象并不符合阴虚火旺之象,但症状却是非常明显的上热下寒证,顾老门诊时曾说“有是症则用是药,不必诸症悉具。”又曾说过:“舌红乃为用附子之象”,临床思之每有体会。该案为何会起效,究其原因不外药方对症,符合病机。患者年愈八旬,肾精早衰,肾阴亏虚,肾阳虚而上越,所谓坎水不足,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故出现下肢冰凉而上半身燥热之象,与其他雷龙之火上炎[1]出现的突发牙痛、口疮、头痛、耳鸣耳聋等都是属于同一病机的不同表象而已,故用之能取得佳效。引火汤原方中加了通草和天花粉2味,通草意在使其邪热有出处,天花粉主要是治其渴饮。《本草汇言》中评:“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3 顽固性失眠

常某某,女,54岁,出生:1965年4月19日(乙巳年)。初诊时间:2019年8月13日。主述为失眠5年,加重2个月。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夜间10点半准备入睡,想睡但睡不着,甚至整夜不得睡。近2个月失眠越发严重,睡前服用两片阿普唑仑亦无效。平素易生气,夜间出盗汗,饮食一般,双腿发凉,夜尿频5~6次,大便正常,来诊时察其精神萎靡,情志抑郁烦躁,面色无华,舌尖略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既往有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史。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处以两方:早、下午服引火汤,睡前服黄连阿胶汤。处方如下:引火汤:熟地黄80 g,天冬15 g,麦冬15 g,茯苓15 g,砂仁8 g,巴戟天20 g,五味子12 g。7剂,水煎取400 ml,早饭前和下午4点后温服,每日1剂。黄连阿胶汤:黄连6 g,黄芩12 g,白芍24 g,阿胶6 g,鸡子黄1枚。 颗粒剂4剂,1剂两包,每晚睡前服1包,开水冲开,待药温60~70 ℃时烊鸡子黄一枚。1周后复诊:述服药后睡眠有所改善,入睡好像快一点,睡得好像沉了些,同时夜间盗汗和双腿凉明显好转。继续按照这样调治3周,患者睡眠明显改善,提出不再吃晚间方了,只以汤药继用,又在引火汤基础上加酸枣仁汤、血府逐瘀汤等,间断治疗2个月有余,不需服药每晚10点半左右能入睡,睡5~6 h。

按:失眠患者越来越多,且多数患者失眠严重,临床治疗棘手,很难取得明显疗效。该例女性患者正值更年期,情志抑郁烦躁,一般都会采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等常规方药治疗。但其已经失眠达5年之久,且服用镇静安眠药都难以入睡,可知常规方药必定无效。本案选了2份方同时服用,一为引火汤,因其有“双腿发凉、盗汗舌红”之象,一为《伤寒论》黄连阿胶汤,因其夜间10点半有想入睡之意,属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一病两方,都为滋阴降火,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水火既济,心肾交通,则心烦自除,夜寐得安。

4 肺癌术后放化疗后

张某某,女,71岁。出生:1948年11月27日(戊子年)。初诊时间2020年1月2日。主述为剧烈咳嗽3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于2016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行肺腺癌切除术,术后化疗6个疗程,放疗25次。述自拔出胸部引流管后开始剧烈咳嗽,咳嗽声高亢有力,惊扰四邻,深以为苦,需服用可待因镇咳,每次4~6片,每周服用4~5次,余如抗生素、化痰止咳药等均无效。多次胸部CT复查提示“肺癌术后,肺纹理紊乱,支气管炎症”。平素基本无痰,无咳血,无发热,无喘憋胸闷胸痛等症,饮食一般,睡眠略差,大便偏干。近2个月自觉全身燥热,尤以胸背部明显,口渴舌热,虽饮水多而不解,西医复查未见明显异常,遂求中医诊治。来时观其面色潮红,问其咳嗽时间不定,有特殊气味或冷风或生气或无诱因皆可咳嗽,夜间咳嗽少,舌质偏红,舌苔白腻,脉弦细。患者生于戊子年甲子月,戊年火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肺为华盖,主宣发肃降,今肺金受损,邪火上灼,气阴两虚,肺气上逆故而咳嗽不止。首选戊年主方麦冬汤:麦冬30 g,白芷10 g,清半夏12 g,淡竹叶12 g,钟乳石15 g,桑白皮15 g,紫菀15 g,党参15 g,炙甘草3 g,生姜3片,大枣(掰)2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料想运气相符,症舌脉亦为阴虚燥热之象,必定有效。二诊:患者述燥热无明显减轻,咳嗽同前无改善。考虑药量不足?遂加麦冬60 g,紫菀20 g,桑白皮30 g,加五味子12 g敛肺止咳,再服5剂。三诊:咳嗽逐渐减轻,可待因减至每周3次,每次2片,仍感前胸部燥热难耐,虽冬季也只穿薄棉衣,触其双手灼热干燥,口渴多饮水而不解渴。至此想起引火汤,非大剂滋阴补液不足以降此火热,处方:熟地黄90 g,天冬30 g,麦冬30 g,茯苓30 g,砂仁12 g,巴戟天20 g,五味子15 g。5剂,水煎取400 ml,早晚温服,每日1剂。四诊:患者面露喜色告知,咳嗽明显缓解,可待因自服本方后仅服用1次2片,且咳嗽时间明显缩短,同时燥热感明显减轻,口渴喝水减少,大便为稀糊状,每日2~3次。药已中的,可以继服。因已近春节,加之疫情防护,不便出门上医院,遂以此方续服2周。未再来院,直至3月26日五诊,述其因疫情一直在家,咳嗽已经明显缓解,实在严重时才服用2片可待因,间隔时间大大延长,约2周服用1次。燥热也已解除大半,口渴饮水可解,二便自调。考虑先前运气方麦冬汤确实应该对症,引火汤大剂救阴已经凑效,两方相合,效应更佳,遂处方:熟地黄60 g,天冬15 g,麦冬15 g,茯苓15 g,砂仁9 g,巴戟天20 g,五味子12 g,白芷10 g,清半夏12 g,淡竹叶12 g,钟乳石15 g,桑白皮15 g,紫菀15 g,党参15 g,炙甘草3 g,生姜3片,大枣(掰)2枚。5剂,水煎取400 ml,早晚温服,每日1剂。六诊:咳嗽明显缓解,自觉胸部舒畅,前胸燥热明显减轻,期间未服可待因。前方继服1周。七诊:诸症缓解,述中间有1次剧烈咳嗽,服用1片可待因,其余时间基本无咳嗽,大便略稀。前方改熟地黄50 g,五味子15 g,加山药30 g,继服2周。电话回访病情基本告愈。

按:肺癌术后元气大伤,复又行放疗和化疗,致使机体津血亏虚,邪热内生,阴虚则火旺,热燔于胸,肺气阴虚,肺气上逆,发为咳嗽不愈,燥热难耐。病情重且病程长,非重剂不能取效,故选用引火汤大补阴液以降火,后又配合司天麦冬汤养阴润肺,病机契合,得以奏效。

5 结语

引火汤有二,其一是出于清代顾世澄著中医外科著作《疡医大全》,其二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引火汤,出于清代名医陈士铎之《辨证录》,用于治疗阴虚乳蛾。原方组成:熟地三两,巴戟天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五钱,北五味二钱。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黄帝内经》曰:“甚者从之”。引火汤采用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元,属从治法。现代名老中医李可[1]擅用引火汤加肉桂,治疗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所致口疮、鼻衄、头痛等诸多病症,总结火不归原证候特点有四:“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攻,尿多不渴膝独冷,舌红无苔脉大洪”。熟地黄重用之理如陈士铎于《本草新编》[2]中言:“盖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以阳主升而阴主降。阳升,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而味难下达”。张睿等[3]用引火汤加天冬、砂仁、肉桂为基本方治疗杂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认为引火汤在配伍方法上较之金匮肾气丸有相似之处,均有“阴中求阳”之意,后者填精化气以复其气化功能,用干地黄、山药、山萸肉补肾填精,少佐桂枝、炮附片温阳化气,符合《黄帝内经》“少火生气”之旨。吕英等[4]认为晚期癌症患者阴阳并损,在临床实践当中,有一类患者表现出了真阴不足、火不归原的病机,此时使用引火汤类方可以取得卓越的疗效,减轻患者痛苦。覃晓兰等[5]学习李可教授辨证思维,认为肝肾同源,肾水既亏,水不涵木易成阳亢之势,导致肝火随龙雷之火上燔,故采用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治疗偏头痛取得明显疗效。王曼等[6]认为放化疗伤津耗气,日久致肿瘤患者气阴两伤,肾阴不足,无以潜藏肾阳,则相火不藏,或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则阳浮于外,多表现一派虚火之象,符合引火归元立法原则,临床应用引火汤屡试不爽。笔者应用引火汤治疗多种内科疑难杂病,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复发性口疮,风湿热,皮肌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其他如妇女月经不调、黄褐斑、闭经、子宫内膜结核等也都疗效明显。因此认为,临床凡有阴虚火旺的症象即可使用引火汤,不必拘泥于病程的长短,而要视病情的轻重。其中熟地黄量大,笔者最多用到120 g,初时担心其滋腻碍胃,顾老交待用砂仁拌炒,笔者用时则嘱患者后下,经用多次发现并无明显影响脾胃功能。若担心养阴药过重导致腹泻,可将天冬、麦冬量酌情减少,一般15 g左右,同时加山药30~50 g以健脾补土。巴戟天甘温补肾,引火归元,相比肉桂辛热更为适宜,一般用量15~30 g。可同时依据患者运气体质特点及当年运气的变换,配合使用运气司天方,如2020庚子年可配合正阳汤、牛膝木瓜汤等。总之,临床抓住主证,辨明病机,正确应用引火汤总能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可待因巴戟天砂仁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
怀孕没胃口,可用盐砂仁
巴戟天寡糖胶囊和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巴戟天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制与应用
可待因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