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型肺癌的PET-CT影像特点分析

2020-03-10 07:41王秋虎张淮王书中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洞壁空洞鳞癌

王秋虎 张淮 王书中

空洞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1-2]。因此,提高空洞型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变均可形成空洞,且有些征象与癌性空洞相互重叠,易相互混淆,从而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是一种鉴别病变良恶性的影像学方法,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空洞型肺癌患者的PET-CT表现,加深对空洞型肺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空洞型肺癌患者3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44~87岁,平均63.9 ± 10.01岁。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手术等手段证实并明确病理类型。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显像方法

所有检查均于德国Siemens Biograph mCT X-128型PET-CT上进行,18F-FDG由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95%。受检者在检查前需禁食6 h以上,注药前血糖控制<11.0 mmol/L。患者经肘静脉注射18F-FDG并于安静状态下休息40~60 min后行PET-CT检查。体部CT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 mA,扫描层厚5 mm;体部PET扫描采集5~6个床位,2.0 min/床。所有患者均加做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20 mA,扫描时间0.8 S,重建层厚1 mm。

三、图像分析

扫描完成后,将所获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不同时以两者讨论一致后结果为准。选取PET-CT图像中病灶FDG代谢最高层面,采用ROI技术勾画病灶轮廓,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根据HRCT图像测量空洞壁厚度最大径、肿瘤最大径及空洞最大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35例空洞型肺癌患者中,鳞癌15例,腺癌20例。所有病灶均可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灶,SUVmax为10.64 ± 5.00,其中鳞癌组SUVmax显著大于腺癌组(P<0.05)(表1)。所有病灶空洞壁厚度最大径均大于3 mm,且鳞癌组空洞壁厚度最大径大于腺癌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鳞癌组肿瘤最大径亦大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之间空洞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

图1 A~C:男性患者,73岁,右肺下叶空洞型鳞癌,PET-CT示右肺下叶空洞型软组织肿块(白箭),边缘分叶状,内壁凹凸不平,肿瘤最大径约为5.20 cm,空洞壁最大径约为1.55 cm,FDG代谢增高,SUVmax=18.64;D~F:男性患者,56岁,右肺上叶空洞型腺癌,PET-CT示右肺上叶空洞型占位(黄箭),内壁光滑,可见壁结节,肿瘤最大径约为2.93 cm,空洞壁最大径约为0.75 cm,FDG代谢增高,SUVmax=6.93。

表1 空洞型肺鳞癌与空洞型肺腺癌间差异比较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按空洞壁最大径大小分为<0.5 cm,0.5~1.5 cm,>1.5 cm组,SUVmax分别为6.16 ± 2.66、10.07 ± 4.20、16.30 ± 4.4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35,P=0.000),LSD法两两比较发现<0.5 cm组SUVmax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均<0.05),而0.5~1.5 cm组SUVmax低于>1.5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按肿瘤最大径大小分为<3 cm、3~5 cm,>5 cm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3 cm组SUVmax显著低于3~5 cm及>5 cm组(P均<0.05),而3~5 cm组与>5 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表2)。

表2 空洞壁厚度及肿瘤大小对SUVmax的影响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空洞型肺癌是肿瘤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空气而成,可发生于肺内任何部位,其典型CT征象为偏心空洞,外壁形态不规则,内壁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壁厚常大于8 mm且壁厚薄不均,伴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3-4]。有研究表明,当洞壁厚度小于4 mm时,92%病灶为良性,洞壁厚度介于5~15 mm之间时,恶性比例为49%,而当洞壁大于15 mm时,95%病灶为恶性,提示洞壁厚薄是鉴别肺部空洞病变良恶性的重要依据[5]。在本研究中,所有空洞型肺癌均为厚壁空洞,与文献报道相符。但干酪物质尚未完全排出的结核性空洞或急性期肺脓肿等病变,也可表现为内壁不规则的厚壁空洞,易与空洞型肺癌CT征象相互混淆[6]。此外,空洞型肺癌虽多为厚壁空洞,但薄壁空洞肺癌也有相关报道[7-8],可见仅仅通过洞壁厚薄鉴别空洞性病变良恶性,还有一定局限性。

18FDG PET-CT显像能够同时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及解剖学信息,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PET-CT显像最常用的代谢活性参数,可准确反映肿瘤葡萄糖代谢的活跃程度,是鉴别病变良恶性的重要指标[9]。多数学者将SUVmax=2.5作为鉴别肺部病灶良恶性的临界值[10-11]。在本研究中,35例空洞型肺癌患者病灶SUVmax平均值为10.64 ± 5.00,显著大于2.5。但也有学者认为鉴别病灶良恶性的SUVmax临界值不应局限于2.5。Grgic等[12]将SUV max值定为4.0时,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最高。王少雁的研究则显示,当SUVmax为2.99时,PET-CT诊断肺癌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最低,而当SUVmax为2.50时,假阴性率增高,较SUVmax为2.99时诊断一致性降低[13]。因此,关于诊断肺部病灶良恶性的SUVmax最佳临界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显示SUVmax与肺癌病理类型相关,即鳞癌的SUVmax要高于腺癌,而腺癌高于肺泡细胞癌[14]。在本研究中,鳞癌组病灶SUVmax显著大于腺癌组(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Ong等研究表明,肺癌的FDG摄取与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有关,鳞癌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要高于腺癌,从而导致肺鳞癌SUVmax高于腺癌[15]。同时,本研究还发现2组病变在大小上存在明显差异,即空洞型鳞癌的肿瘤最大径及空洞壁厚度最大径,均显著大于空洞型腺癌。有学者认为,肺鳞癌肿瘤倍增时间短,呈浸润性生长,故病灶一般较大,形成的空洞壁相对较厚,而腺癌倍增时间相对较长,且较小的肿瘤即可形成空洞,因此病灶发现时常相对较小且洞壁较薄[16]。此外,多项研究还表明SUVmax与肿瘤大小存在一定关联。刘芳蕾等研究显示肺部病灶SUVmax与其直径呈正相关,即直径>2 cm病灶SUVmax显著大于直径≤2 cm的病灶[17]。同样,张静等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亦发现PET-CT 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明显正相关(r=0.339,P<0.01)[18]。本研究将病灶按大小进行分组,结果显示<3 cm病灶的SUVmax显著低于≥3 cm的病灶(P<0.05),提示病灶大者,其FDG浓聚程度也高。

空洞型肺癌主要与肺结核及肺脓肿空洞鉴别诊断。与癌性空洞相比,结核空洞外缘清晰,内壁光滑,壁厚薄均匀,有时病灶边缘亦可见毛刺;肺脓肿空洞边缘模糊,内壁光整,一般可见液平面,周围见炎性渗出。在PET-CT显像中,由于活动性肺结核、肺脓肿,葡萄糖代谢高于正常,致其空洞壁FDG代谢增高,表现为高摄取空洞型肿块,有时与空洞型肺癌难以鉴别[19]。此外,有病案报道IgG4相关性肺疾病在PET-CT上也可表现为高代谢厚壁空洞肿块,与空洞型肺癌征象相似[20]。有研究显示,将PET-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对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性,有效降低假阳性及假阴性[21-22]。因此,如果能将PET-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则可能进一步提高对空洞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洞壁空洞鳞癌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侧压影响下圆形洞室岩爆双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创新
空洞的眼神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FL-2风洞跨声速开孔壁干扰特性修正研究
三种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方法及其在小展弦比飞翼标模试验中的应用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