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有效融合探析

2020-03-12 06:11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团思政政治

潘 婷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济宁 273165)

前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1]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的受众群体是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政课的任务和使命将更为艰巨。我国素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领工作,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而在当前经济发展迅猛、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探讨了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以改善当前思政课教学和高校社团建设面临的困境,使二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发挥其育人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所发挥的教育作用明显不同。首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高校思政课主要由专业教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为教材,向大学生灌输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分析、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解读时事热点与政策的教学任务。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理论[2]。因此,通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讲授,学生可以更加便捷、迅速、清晰地知晓相关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时政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并且,思政课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最好场所。大学生只有依靠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开好思政课刻不容缓

尽管大学生总体的思想状况是良好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在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个别大学生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公德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3]。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一旦他们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将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课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成为当前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思政课遭遇的困境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体验较低,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行为层面上的获得感不够显著[4]。思政课是极有意义的课程,而如何将有意义的课程上得更为有趣,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应关注的重点。

二、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的契合之处

针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将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不失为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一剂良方。

(一)高校思政课与社团有相同的育人目标

在高校开设思政课,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能够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基本认识,提高自身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崇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仰和完善道德人格的社会公民。在育人目标方面,高校社团与高校思政课具有相同的理念,二者都是正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是由一批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自愿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地发挥其育人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其健康完善的人格,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二)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融合发展将有效缓解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压力

经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堂存在的“抬头率”低、教师满堂灌、课程内容枯燥、大班额教学等现实问题[5],不难发现,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课堂参与感过低、学生对于传统理论知识的渴求度不高、课堂吸引力不足等原因。笔者认为,班级教学侧重于学生管理的大众化、全民性,而社团建设则侧重于学生的特殊性、个性化,引导思政课教学走出教室、走下课堂、走向学生社团将成为改善这一局面的好办法。高校社团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做主人”的愿望,真正使学生参与其中、收获知识、分享乐趣,还可以有效缓解大班额教学难题,通过社团分组分批教学,或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灵活申请活动场地,使得人人都是老师、人人又都是学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上好思政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融合发展将为社团建设提供价值引领

高校社团在性质上属于非正式群体,这就意味着社团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不稳定性。一方面,社团组织相对独立,社团活动往往是由成员自发开展。而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往往存在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的缺陷;大多数社团活动仅以娱乐为主,缺乏有价值、有思想深度的精品内容。另一方面,高校社团的不稳定性表现在:社团活动缺少专业教师指导,成员们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社团建设忽视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等等。因此,学校很难对社团成员的意识形态做到整体有效掌握。社团强烈的自治性和不稳定性导致社团的育人价值很难得到实现。尽管一批批高校理论类社团开始兴起,但真正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社团却很少。而将思政课教学融入社团建设中,不仅可以依赖正确的价值导向举办更有思想内涵的精品活动,为社团的长足建设积淀思想底蕴,还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监管作用,准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言行,在提高社团校园影响力的同时又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融合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强,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专业素质和人格品质[6]。教育理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耍弄笔杆子的“识字机器”。高校社团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给予其多种锻炼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社团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实践优势,思政课教学若能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协调发展,势必会对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脱离问题产生巨大帮助。

需要明确的是,高校社团尽管具备诸多课堂教学所没有的显著优势,但并不意味着高校社团可以取代思政课。思政课仍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社团的协调发展为辅,在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将思政课上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

三、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与社团建设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理应鼓励思政课教学与社团建设融合发展。社团建设要有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意识,思政课教学也要有社团的活力,思政课教学与社团建设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

(一)增设思政理论类社团

尽管高校社团种类繁多,社团活动比比皆是,但思政理论类社团却很罕见。无论是在社团的核心发展理念,还是在社团的人员组成、社团的运行模式等方面,思政类社团都应具有极强的学术意识和政治意识。思政类社团要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为核心发展理念;社团的人员组成理应由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进行选拔,选拔标准不仅是要对思政教育有兴趣,还要求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社团的日常运行也要与一般的文化艺术类社团有所区别,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应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教育引导,在各项社团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激励他们做时代的主人。

(二)鼓励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

高校社团要想产生强大的校园影响力,就必须打造精品活动。一方面,思政类社团要坚持在思政教育与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如组织社团内部经常开展思政知识竞赛、时政辩论赛等活动,同时,学校也要鼓励社团开展思政知识校园宣讲活动,支持思政类社团走到思政课堂和各种社团中去,提高社团成员学习思政知识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高校其他社团要以开放包容、相互学习的态度与思政类社团共同发展,比如,定期邀请思政类社团开展小规模的学术讲座、政策解读等活动,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激励更广泛的学生群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倡导思政教师走进社团,开设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台不应只局限在教室里,还要将课堂“搬”到教室之外。因此,社团也需要开设思政课。同样,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室里传道授业,也要在社团里发光发热。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7],由此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大力倡导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老师走进社团,根据当下时政热点和社团发展现状开设专题讲座。在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党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更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引导学生以理论知识带动社团建设,学会用理论武装头脑,解决社团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鼓励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宣讲理论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走出去”,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带到社团发展和校园建设中,思政课教师也要学会“引进来”,虚心学习优秀社团的运行模式,取长补短,实现二者共赢。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好课程。其次,教师可利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理论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考,并且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尝试讲解课程内容,真正做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最后,教师应善于给思政类社团成员创造机会,鼓励他们进入教室进行简单的授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检验社团成员的学习成果,以此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

四、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更高

二者的融合发展首先将对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出极大挑战。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专业能力素养,也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讲信仰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信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立足讲台的根本。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筑牢他们的理想信念、使其在情感维度上坚定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功底,仅自己深谙相关理论成果还不够,还要积极创新授课方式,以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时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兴趣。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一位好老师不仅是学校的财富,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财富、是民族发展的财富。

(二)对社团的教育功能要求更高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融合发展也将对传统的社团发起挑战。一方面,对作为后起之秀的思政类社团而言,无论是社团运行模式还是日常管理制度目前都是崭新的,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社团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自觉主动地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传统社团也面临着挑战。当前,对于社团的要求是在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要最大可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有些传统的社团活动将要在活动理念、活动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在对传统社团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要协调好社团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之间的矛盾,在尊重社团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切勿搞表面的形式主义,也不能“一刀切”。

(三)对学校团委的支持力度要求更高

无论是改良思政课教学现状,还是促进高校社团健康发展,归根到底都要得到来自学校层面的支持。从意识层面而言,学校团委首先要认识到当前思政课教学和社团建设所遭遇的困境,并且要高度重视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从实践层面而言,学校团委应采取实际行动支持,不仅要制定颁布相关管理制度,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集中统一的培训学习,还要做好财政支持和适度奖励,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社团发展,并且要适时对优秀思政课教师和优秀的学生骨干给予褒奖。

结语

思政课堂不应该只存在于教室中,更应该在校园和社会里也具有一席之地。不可否认,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将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但事物发展总会遵循其“破—立”的规律,由破到立的过程将是一个不断改变传统与纠正失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遭遇一些质疑乃至否定的声音。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探索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的正确路径,确保两者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社团思政政治
缤纷社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