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多向受益模式思考
——以嘉应学院医学院为例

2020-03-13 04:32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下乡义诊医学院

林 静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31)

前 言

社会实践是大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7年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开展至今,已走过了22个年头。在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三下乡”实践活动已成为各个高校的常规活动,其形式日渐丰富,内容更具创新性,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嘉应学院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活动主题,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7月,由11名来自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学生组成医学院青年志愿队,到广东丰顺县埔寨镇开展“医带一路,走进基层”为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

一、医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意义

(一)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

嘉应学院医学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在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的当下,医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更要学习医患人文沟通能力。“三下乡”活动恰好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增强本领的平台[1]。相比到大四、大五阶段再去实习医院积累专业实践,“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能让医学生先一步体验工作环境,对于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实践中,学生既可以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化为实际的操作,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又可以在了解基层、与普通民众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医患人文沟通技巧。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了品格、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三下乡”往往选择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只有整个团队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形成相互照应、互相信任的关系,每个人乐于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整个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三下乡”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长了才干,砥砺了品格,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以己所学,服务社会。

(二)扶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于农村,医学生以专业技术为着力点,通过将卫生技术带下乡,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医学生下乡不局限于支教,可以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实践活动:(1)对民众进行免费义诊、中医按摩、艾灸等医疗卫生服务;(2)普及医学卫生常识:针对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相关知识普遍缺乏,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讲;(3)宣传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国家的各项医疗卫生政策并不能为基层所及时理解,医学生“三下乡”活动将医改政策带到乡间深巷,从而减轻贫困人民对就医的恐惧,使疾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医学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农村,丰富农村的医疗资源,提高基层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医学专业背景下“三下乡”的特色和成效

(一)义诊检查

开展义诊活动是医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转化自身专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将卫生下乡服务带到基层群众身边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义诊活动,医学生能够直面当下基层的卫生现状,为以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基层人民服务提前有了直接的认知。

医学院青年志愿队在丰顺县埔寨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义诊活动,分别在埔南北文体活动中心开展了两天,敬老福利院开展了一天,服务内容包含血压、血糖、肺活量、色嗅觉测定,老年人白内障筛查,运用按摩、艾灸治疗常见病。义诊的同时进行健康咨询,普及医学常识,宣传国家的医疗政策。埔寨镇基层医疗卫生力量薄弱,仅有一所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远不及城市。义诊活动到场的以老年人为主,间或有小孩。通过义诊活动,学生直面了粤东基层医疗状态、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反思,进而认识到医学卫生服务既包含临床问题的专业性,更具有现实的社会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学价值观。

(二)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开展卫生基层知识普及工作,能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维护健康的意识,改变偏远地区“小病拖、大病挨、非重病不就医”等观念,提高人民群众卫生保健知识,这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积极开展卫生基础知识宣传,一边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一边为基层群众讲解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用药、饮食的建议。共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300余份。

(三)开展基层常见病调查

医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三下乡”实践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基层,了解当地居民求医用药及生活习惯,进而对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有更直观的体验,通过调查与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且反馈给卫生部门,为政府实施医疗惠民政策提供依据。

在老师的指导下,志愿队成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份居民卫生调查问卷——《白内障知识情况调查》《血糖血压知识情况调查》和《基层就医意向调查》。在义诊、入户的实践过程中,发放并协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后,将收集到的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调查报告。

“三下乡”与学生社会调查相结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期申报科研项目、撰写毕业论文、培养科研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最后由11名学生共同完成了5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三下乡”与学生社会调查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一)医学专业“三下乡”要有专业技术的保障

“三下乡”实践活动主要由团委牵头,参与活动的一般包括学生和带队的辅导员老师。对于医学专业来说,是否能真正做到实质性的卫生下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过关达到要求,缺乏把关审核的支撑部门,仅凭大一大二的医学生队伍的卫生下乡,学生实践的受益要大于基层卫生医疗的帮扶,对于初期支持“三下乡”的地方政府,久而久之也认为这仅仅是学生的“过家家”,短期不能直接给当地带来实质性的改善,甚至怕在“三下乡”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将“三下乡”活动视为负担。因此,为适应基层发展的需求和实现“三下乡”多向受益,应紧扣队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持能,使医学生社会实践逐步专业化、规范化。为此,学院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下乡开展活动之前安排医学院附属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做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安排学院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做调查报告的选题,随行团队增加专业的医疗专家参与某个时间段的实践服务,如坐诊或者开展健康讲座。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改变团委孤军作战的局面,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医学院“三下乡”品牌活动。

(二)“三下乡”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的“三下乡”实践模式,实践地点不固定,每年都在改变,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让下乡服务普及面更广,但不同实践地区需求迥异,“三下乡”服务需要提前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对接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调查摸底,做好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而上一年的调研课题,做不到定期回访深入研究,成果不能巩固和积累,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感触不深、触动不大,并未使其真正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这些都不利于“三下乡”活动的持续性发展。而且在2019年医学院在丰顺县埔寨镇的服务中,还遇到另一所医学院校刚离开的情况。多支队伍在同一个地方开展活动,这种资源重叠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三下乡”活动的高效科学发展。因此,高校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目标出发,根据结对合作、多向受益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共建社会实践基地[3],保障“三下乡”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使“暑期三下乡”变为“常下乡”[4]。

结 语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医学生要开拓进取,把高品质的卫生服务送下乡。高校工作者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各部门共建有效社会实践平台,打造医学院“三下乡”品牌,转化“三下乡”社会价值,促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可持续发展,让基层群众与高校学生双向受益。

猜你喜欢
三下乡义诊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健康义诊基层行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爱心义诊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