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药房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2020-03-18 16:34段振东陈浩然居一春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发药中药房扫码

段振东,陈浩然,居一春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1166)

0 引言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目前拥有植物药材5 608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 598种,中药配方药材500多种。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占我国医药产业收入的30%左右。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病讲究全身调理、标本兼治,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2]。但中药在炮制和使用过程中有严格的规范,有着诸多的注意事项。中药房不仅要保证中药材来源的可靠性,保管储存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工作人员知识的全面性,对中药称量、中药属性、中药放置位置的熟练性和敏感性[3]。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直接影响医院形象与声誉的关键部门[4]。目前国内大多数门诊中药房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抓药和发药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模式的中药房管理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求医问药需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在中药房中引入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可有效减少差错,减少取药时间,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更加重要的用药指导方面,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院目前采用的西药或中成药自动化药房主要有机械臂式、储药槽式、散装式、数控式4种型号[5-7]。这些自动化药房的使用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科技手段,优化了医院的就诊流程,减少了患者无效等待时间,从而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了“看病难”中的可控性问题。

中药处方涉及的中药材种类繁多,传统的人工调剂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取药发药的需求。在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者借鉴自动化西药房,设计了一套针对中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基于医院现状和中药特点,增加了双维度计量、二次扫码和快递计划,提高了发药的准确率和发药速度,使得药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上,方便患者的同时有助于中医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1 社会及门诊中药房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已经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发生了矛盾,并且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群体对体检、康复、护理等医疗延伸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的程度和速度已经跟不上群众就医需求的释放速度[8]。特殊的国情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门诊药房更是重灾区。尽管西药房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自动发药机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但依然存在由设备的硬件、软件带来的数量、库存、药品耗损、机器运转速度等方面的问题[9],而工作更加繁杂的门诊中药房却仍以传统的人工调配模式为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目前,门诊中药房发药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调配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按照《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训》[10]标准,药房需安排药师及以上职务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及安全用药指导等工作流程;由药师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实际工作中,药师可能由于工作经验等各种因素,在调剂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生品与炮制品的拿取失误;如麻黄茎和麻黄根同一药材不同部位效用完全不同,调剂人员若概念不清就容易混淆;若处方别名知识了解不足,就会出现把“番红花”误以为是“红花”等错误[11]。药材调剂一旦出现失误,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严重者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1.2 剂量配制精准度的掌握

中医治疗中中药材的“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剂量的改变会影响处方功能、主治方向发生改变。而人工模式多以“抓药”为主观估量,造成总量或单材料剂量的不准确[11]。

1.3 药剂复核及发药叮嘱

调剂复核是药剂质量的最后把关环节,要严格按照“四查十对”标准执行。由于工作量巨大,在复核环节,药师往往容易因为疲劳造成差错,在对病患交代如何煎药、如何服用时,往往过于简单,可能造成患者家属自行煎药时的困惑和错误。

2 中药房自动化系统运行流程的构建

患者到药房取药时,首先在独立的扫码机器上扫描条形码,确认患者已经到达药房。系统接收到处方信息后判断药方中是否含有机外药品并发出指令,自动发药机配发机内药品,配药药师根据配药单补充所需的机外药品,校验完成后药品通过传送带和螺旋滑道送至窗口,系统通过叫号或显示屏的方式通知患者到指定取药窗口取药。药师扫描药单上的二维码(第二次扫码)并在计算机上确认“已发放”或“今日未取药”,完成整个流程。

3 实施效果预测

发药流程实现数控后,每一味药都有它专属的位置并由系统判定是否发放及发放数量,避免了因工作疲劳、概念不清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发药失误,极大地提高了发药的精准性。同时以机器代替人力,将药师从烦琐的抓药配药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入到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方面,能更加全面详细的执行医嘱。自动化方案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药房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了更快捷优质的药学服务,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使药事服务不仅得到“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得到“质”的改善。

借鉴西药房自动化应用后的数据,可以看到药房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提高:药师的工作强度下降了45%,药品的差错率降低,药品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12],进行药学服务的时间增加了1.5倍,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缩短47%以上[13]。

4 自动化中药房方案的创新型设计

4.1 药柜管理

药柜管理包括双维度计量和自动报警系统(见图1)两个方面。

双维度计量体现在药品的分装。首先选取合适的计量单位。先按照每一种药物的用量特点选取合适的计量单位,然后进行定量包装、分离存放。其次重量感应器的应用。每一个药柜下面都需安装一个重量感应器,机械臂抓药时可根据重量感应器抓取相对应的数量和重量,从而实现了双维度计量。

自动报警系统体现在信息的录入。对各种成包装的中药材进行编码与录入,录入信息包括药品名、品种、规格、产地、包装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临近有效期立即自动报警,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药品数量低于一定数值也触发自动报警,可据此及时补充,保证自动发药机工作的有效性。

4.2 二次扫码

图1 自动化中药房方案设计

患者到达药房大厅时扫码报到为第一次扫码,药师拿到药篮后再扫描药单上的条形码,屏幕显示对应处方的药品清单,此时扫描药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扫描一项标记一项,从而完成对药品的再次核对,确认后发放药品(见图1)。该操作信息将会被反馈给终端系统,完成对该发药窗口已完成处方的计数与监督的作用。若某窗口未完成处方量达到一定数目,则优先将处方分发到其他未达上限的窗口,保证发药的效率,解决由于某些患者取药不及时导致的部分窗口拥堵的问题。

4.3 快递计划

患者在窗口登记,或在自助挂号/缴费机器、手机微信端添加收货地址,系统将信息反馈给药房后自动出单,待药分装完毕或煎好后,药师将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打印成文并与对应药品封装成盒,最后由医院统一寄出(见图1)。运输费用可以通过线上支付、窗口支付或者货到付款等形式收取。

5 中医药发展进步的新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药学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在调剂发药的同时,负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职责。药房工作模式和药师职能的转变是时代赋予当代药师的考验和机遇,门诊中药房自动化建设必将为医院的门诊药房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它能弥补人工操作的各种不足,降低药师的工作强度,降低调配差错率,提高药师工作效率,完善和优化药品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发药中药房扫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智慧药房自动发药装置专利技术分析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西药房排药及发药效率中的作用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扫码看直播
门诊西药房配发药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