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水平的影响

2020-03-19 05:20
光明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个体化

沙 红

永久性肠造口是直肠癌、结肠癌术后经常采取的措施之一。尽管手术可延缓患者疾病进展,但同时也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理排泄方式,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其康复的信心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加之若是由于护理不及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可见为该类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以往健康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难以提升患者自信心、依从性,而个体化健康教育体现较强的针对性,促使患者接受正确的健康知识。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多采取现代医学护理干预,对中医护理研究相对少。故而本次研究分析中医护理联合现代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在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5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29例。入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25~72岁,平均(45.34±3.78)岁;疾病情况:直肠癌10例、结肠癌19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45.21±3.73)岁;疾病情况:直肠癌14例、结肠癌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患病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开展对比研究(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术后符合永久性肠造口标准者[2];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沟通或意识障碍者;存在其他肠道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1)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口头对患者讲解肠造口相关知识,叮嘱患者强化患者饮食管理,不断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定期开展随访。(2)中医护理:①穴位按摩:对关元、中脘、神阙以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指导患者平卧位,使用五指并拢、双手合十,互搓掌心直至温热,掌心对准肚脐,以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力度适宜,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10 min,2次/d。②艾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 cm开始灸,2次/日。③情志护理: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疏导情绪、情志相胜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争取家属支持,增加与家属交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患者。(3)个体化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内容: a.造口袋更换流程:详细讲解造口袋佩戴、移除、造口检查、造口使用时机、方法以及顺序等。b.叮嘱患者造口袋使用注意事项,例如着装以及饮食等方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叮嘱患者开展规律排便;耐心进行婚育、性生活相关知识介绍。c.观察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讲解观察的内容和方法。d.教育时机一般选择在术后造口开放后。②健康教育方式: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先对患者开展全面评估,每周选择固定时间由专业护理人员开展集中宣教,耐心回复患者的疑问,实施一对一解答,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将讲解内容整理成册,分发给患者阅读;向患者展示常见的并发症图片,并将之与正常时图放置在一块对比,将之作为造口护理健康教育素材,确保患者对自身进行判断,增加其对并发症的认识;随后耐心地为患者介绍并发症预防措施,促使其了解到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出院前为患者建立联系卡,告知患者出院后有疑问可电话咨询。

1.4 观察指标①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②希望水平:采取Herth希望量表[3]评估2组患者希望水平,量表包括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存紧密的关系3项内容,每一项目包括4个条目,总评分12~48分,其中评分12~23分表示低等希望;评分24~35分表示中等希望;评分介于36~48分表示高等希望,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③生活质量:经美国医学研究所制的SF-36量表[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8项分析内容,每一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希望水平对比 (例,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术后SF-36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上肠造口技术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但由于术后护理不及时或是患者护理知识不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部分患者严重时可能还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不利于其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为肠造口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提升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避免并发症出现,更好地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提示[5],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阶段易产生不良情绪,对生理、心理甚至是社会功能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其精神负担,加上术后治疗等极易降低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希望是一种内在的激发人潜能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信念,指导人们保持乐观的态度期待目标的实现。有研究表明[6],希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病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个体化健康宣教结合中医护理后,患者术后造口感染、出血或发炎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原因,个体化健康教育由常规教育渐变而成,该方式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格特征等方面,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健康宣教内容;实施一对一解答,及时为患者解开疑惑,主动了解患者的感受,通过多形式宣教增加患者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的认知,提升其依从性,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7]。另外,极大提升患者希望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存紧密关系方面保持较高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显优势。除了个体化健康教育起到提升患者依从性,有效预防或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外,还可能与中医护理相关。近年来,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使用方面的研究较多,且取得不错的成效[8]。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健康宣教的同时接受中医护理,主要包括穴位按摩、艾灸两方面,穴位按摩有助于血液流通,减轻患者机体疲惫感,放松身心,这对减轻患者精神负担极为有利;按摩腹部促使气血运行,有利于神经内分泌及胃肠道功能的调节,调节阴阳,有效避免五脏紊乱而引发其他并发症[9]。艾灸由于其自身药理作用,经艾灸后会使人感觉通体舒畅,有助于排便,方便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减少由于排便不规律或是长时间处于粪便浸渍状态引发的并发症[10]。经中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即使出院后也可以有信心应付未来的生活,这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永久性肠造口护理工作中开展中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有效增加患者希望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维护其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