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频率及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2020-03-29 03:13帆,罗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分子血钾灌流

张 帆,罗 逊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湖南长沙410002)

尿毒症是肾脏内科最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主 要指肾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患者易合并贫血、水钠代谢潴留、酸碱失衡、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治疗主要采取血液净化疗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血液净化的方式有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对中大分子清除方面的效率不同〔3〕。常规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机体内小分子毒素,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欠佳。透析频率也会影响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4-5〕。本文分析对比了每周2次血液透析与每周3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将每周2次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联合每2周1次血液灌流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7.15±9.4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28±7.74)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7例,糖尿病肾病4例,其它3例。透析初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设置透析液流速为500 mL/min,设置血液流速为200~220 mL/min,每次透析时长为4 h,每周进行2次,采用碳酸氢盐溶液作为透析液,低分子肝素抗凝;实验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方法同对照组,设置透析液流速为500 mL/min,设置血液流速为200~220 mL/min,每次透析时长为4 h,每周进行3次,同时每2周接受1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采用健帆HA-130血液灌流器,先用肝素盐水预充灌流器和管道,再连接好血液透析器和血液灌流器,将灌流器串联在透析机前,确保所有管路连接正常。选用透析液与抗凝剂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两组患者的透析治疗时间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血红蛋白(HGB)、血白蛋白(ALB)、血钾(K)、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并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该机构所得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mmoL/L) 治疗后(mmoL/L)对照组20 101.27±19.11 94.67±16.87实验组 20 103.91±24.29 110.50±18.6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mmoL/L) 治疗后(mmoL/L)对照组20 37.91±7.22 37.08±3.59实验组20 36.05±6.61 32.01±6.7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及钙磷代谢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钾、血钙、血磷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钾(K)、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临床指标 治疗时间 对照组(n=20) 观察组(n=20)K(mmoL/L) 治疗前5.13±0.25 4.96±0.32治疗后 4.63±0.17 4.30±0.21*Ca(mmoL/L) 治疗前 2.02±0.21 2.04±0.34治疗后 2.19±0.06 2.20±0.17 P(mmoL/L) 治疗前 2.29±0.71 1.96±0.48治疗后 1.86±0.16 1.37±0.13*iPTH(mmoL/L) 治疗前 531.41±180.92 551.01±156.81治疗后 445.83±178.90 310.72±162.64*

3 讨论

尿毒症是多种因素引起肾脏疾病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的终末状态,常导致全身多系统病变。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肾性骨病等多种综合征〔6-8〕。目前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血液净化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及多余的水分。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各有优缺点,在中大分子毒性物质的清除方面效率不一〔9〕。其中,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等多种小分子毒素,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但其对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较差〔10〕,对血磷的清除能力也十分有限;而血液灌流借助固态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达到清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的效果,对于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性物质的清除效果更佳〔11〕。二者结合,理论上可优势互补,弥补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在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同时,可吸附清除血液中大分子毒素,改善炎症状态,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毒症患者常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钙磷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磷升高,血钙下降,致甲状旁腺激素升高〔12〕,钙磷代谢紊乱作为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并发症,与骨组织代谢之间的关系密切,甲状旁腺功能与患者骨量和骨密度直接相关,可致异位钙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等〔13-1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引起肾性骨病〔15〕。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实验组患者采用每周3次血液透析联合每2周1次的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各项指标,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改善钙磷代谢失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采用每周3次联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患者病情改善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能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小分子毒性物质,增加血液透析频率有利于体内多余水分及小分子毒性物质的清除,但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毒性物质清除效果较差;血液灌流采用树脂吸附剂,生物相容性高,对于血液中分子量介于300~500 d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吸附功能,对以甲状旁腺激素为代表的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较好〔16〕。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增加血液透析频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更有利于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改善其营养状况,进一步证实了二者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增加血液透析频率,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分子血钾灌流
基于树状大分子材料构建的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做了血透还要做血液灌流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大分子高效原油破乳剂研究与应用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防范发生凝血的操作方法及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