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2020-05-03 13:52叶枚举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4期
关键词:鼓琴伯牙文言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美,还要让他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小古文,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那么,我们如何根据文言文的特性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喜欢上小古文呢?其实,现代文与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二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探究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汉字溯源,探寻文言字义

文言文字词古今异义现象经常出现,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文中“志在太山”的“志”的意思是“心里想的、希望的”,而现在的意思主要指“志向、志愿、志气、意志”。那么,我们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处理好古今异义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汉字溯源,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古义,特别是汉字的本义。

下面,笔者以教学《伯牙鼓琴》一文中的“善”字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师:同学们,“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这里的“善”应该是“善良”的意思。

师:我们先不急着回答,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创造出这个“善”字的。(课件出示“善”的造字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体)同学们,你们看“善”字的甲骨文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指目,眼睛。合起来表示眼神安详温和,所谓“慈眉善目”。也就是说,“善”字的本义指神态慈祥,语言亲切。后来,人们把这个字引申为形容词,表示友好的、慈爱的(如善良),表示美妙的、吉利的(如尽善尽美);又引申为名词,表示一种义举、义行(如积善);还引申为动词,表示使办妥、美满(如善始善终);还引申为副词,表示好好地,能干地,擅长于(如善辩)。

师:(指向刚才回答的学生)看完“善”字的演变过程,你认为这里的“善”还是“善良”的意思吗?(学生摇摇头)那你认为这里的“善”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这里的“善”应该是“好”的意思。

师:因此,这一句“善哉乎鼓琴”中的“善哉”是一个词语,要连在一起,不能断开,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学生自由练读)

以上教学中,笔者通过展示“善”的构字理据及演变过程,将识形、释义及准确断句完美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了“善”的本义。

二、链接经典,挖掘学习资源

当前,不少教师总感叹现行教材中文言文太少,而且学习文言文表达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然而,综观小学语文教材,其实很多成语故事都是来自文言文的名篇。如:“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选自《汉书》,“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选自《孟子》……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习完这些成语故事后,趁势拓展古文版的原文,让学生进行文白对照,发现文言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时,在学生掌握了借助注释、查找工具书、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笔者告诉学生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并向学生介绍了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泰山桂树、割席分座、范宣受绢等。学生一听,兴趣立刻高涨,纷纷想阅读《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于是,笔者利用课件及时出示文言文《管中窥豹》,很快,大部分学生都能凭借之前看过的故事和借助注释,轻松读懂了《管中窥豹》这个故事的大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结果,他们还想接受更大的挑战。于是,笔者出示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文言文《徐孺子》,学生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借助文末的注释,又将这个故事成功翻译成白话文。可以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层层引导下,通过自己“跳一跳”,摘到了自学文言文的“果子”,他们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就更深了。

三、创设情境,感受表达趣味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表达中,感受文言文的趣味。

1.对话,拉近文言文距离。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文言文表达的妙处。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后,便直接走向一位李姓的男生身边问道:“你姓李,那么别人会怎么称呼你呢?”李姓学生应声答曰:“李氏之子。”于是,笔者及时向学生渗透文言文表达的特点:“你们看,文言文的表达就是这样的精练。”随后,笔者又来到一位张姓的女生身边问道:“你姓张,那么别人又会怎么称呼你呢?”张姓女生应声答曰:“张氏之子。”可张姓女生刚一说完,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女生先是一愣,但马上意识到自己回答错了,赶紧纠正道:“不对,我是女生,应该是张氏之女才对。”笔者笑着感叹道:“你们看,文言文的表达就是这样的准确,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通过这样的对话开场白,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他们惊喜地发现,现代人同样也可以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2.表演,感受文言文韵味。学生平时的表达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表演故事,模仿文中的人物进行文言文对话,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发现学生在朗读中经常会出现拖沓、语气平淡的现象。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辩日场景,让学生现场模拟辩斗,体验文言文之“趣”。首先,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相辩斗;接着,让两名学生到台上进行辩斗;然后,笔者和一名学生进行现场辩斗;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互相辩斗。在辩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加快语速,学生的情绪自然愈来愈投入,课堂语势就会层层推进,趣味盎然。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文言文。

3.仿写,巧用文言文表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文言文只要多读,就能熟读成诵,还能知道书中的意思。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模仿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如《伯牙鼓琴》一文,在教学“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流水!”一句时,笔者让学生在读—释—悟语言之妙后,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

师:大山也罢,流水也好,善于鼓琴的伯牙,无论弹奏什么,善听的锺子期都能听出其中的奥秘,这就是(生: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同学们,“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还会“鼓” 什么呢?(课件显示: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让我们也来学古人一起说说吧。

生: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习习乎若清风!”

生: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皎皎乎若明月!”

生:志在绿草,锺子期曰:“善哉乎,萋萋乎若绿草!”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在情境中模仿表达,不仅体会到“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的意思,还训练了思维表达能力,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主题阅读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8—3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枚举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鼓琴伯牙文言文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高山流水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