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06-02 04:19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科馆藏公共服务

郑 永

(浙江省诸暨市图书馆,浙江诸暨 3118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发展,产生了数字人文概念,既拓展了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促进了人文社科研究的转型。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服务的重要枢纽,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也使得公共知识服务具备了数字化特征,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数字化服务反馈实现了量化分析与智能处理,使公共图书馆更能精准分析用户的阅读需求,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数字化服务,有效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反馈渠道[1]。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产生的新领域,既包括数字技术,也包括人文社科领域的资源,同时还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不同技术要素与知识资源的汇总,共同融合形成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

1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新特征

数字人文是指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办法。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人文社科研究产生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资源处理方式向智能化和多元化转变两个方面。

1.1 服务模式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公共服务由实体馆藏资源提供,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为用户提供纸质书籍和光盘资料,而针对大量用户的需求统计和书籍资料的对接,公共图书馆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针对用户的资源需求为用户查询匹配书籍。但是面对用户大量的资源需求和海量的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无法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面向用户的精准服务,另外人文社科领域包含了海量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也是较大的难题。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整合人文社科资料时,难以去除一些不能辨明真伪的信息资源,从而导致在后期公共服务过程中用户对人文资料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数字人文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这一系列难题,数字人文技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借助多种数字技术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模式,将传统以纸质书籍为媒介的服务模式迁移到数字化层面,传统的公共服务也转变成为公共数字化服务[2]。数字化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并与之融合,是构建公共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为实现公共数字化服务体系创新奠定了基础。

1.2 资源处理方式向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转变

由于数字化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形成了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这也导致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逐步向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过渡。公共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处理方式都是依靠人工对人文社科诸多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和搜集,并对搜集上来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进而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资源产品。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使公共图书馆依靠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对各类资源深度挖掘,抽取文本和发现知识元,并对重要的知识资源实现重组,发现人文社科知识资源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公共图书馆实现公共数字化服务与用户知识需求间的精准匹配[3]。同时,数字人文时代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服务新理念,不仅使传统的信息资源处理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拓展了公共图书馆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空间,使公共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服务体系更有效为公共用户服务。

2 数字人文技术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的推动作用

数字人文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了人文研究领域,使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研究得到了有效融合。这也就促进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公共数字服务具备了新的内涵,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2.1 推动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发展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不仅引发人文社科研究范式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也推动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向数字化形态过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传统用户成为了数字阅读用户,很多在过去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人群也成为了数字阅读人群,伴随着用户阅读方式的转变,公共图书馆也在寻求新的突破路径积极适应这种新变化,公共图书馆必须不断运用数字技术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将众多的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可供用户直接获取的数字化文献;无法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文献资源,可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以图片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4]。这不仅有利于对各类文献资源实现长期保存,还能满足众多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方便众多用户便捷的获取数字文献资源,在延长文献资源保存时间的同时,更有效降低文献资源存储成本。

2.2 赋予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新内涵

面向用户开展公共服务,为用户提供阅读资源、阅读服务、书籍借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用户往往通过借阅书籍或是向图书馆员咨询获得知识信息。这种公共图书馆面向用户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很难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知识资源的深化与重组也存在着众多问题。数字人文时代的公共服务具有了重要的数字化特征,面向用户开展各类的知识服务也都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数字化共享共通,公共服务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化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人文社科资源内部,实现各类人文社科知识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优化重组,不仅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具备了高度的关联性,也使多学科知识高度交叉形成了新学科领域,用户能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获取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满足个人的阅读需求[4]。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具有了新的内涵,馆藏资源也具备了更高的利用价值。

2.3 促进公共图书馆知识开发

数字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有效应用使公共图书馆更加侧重知识开发。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服务过程中会遇到具有不同个性化需求的用户,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都需要公共图书馆提供不同种类的知识予以满足。为了提高公共数字服务的有效性、精准性,公共图书馆会将不同的知识按照不同标准归类,对知识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深度挖掘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使不同种类知识资源得到有效聚合,围绕用户需求建立公共数字服务导航系统,使各类知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提升知识开发程度和知识资源使用效率,使公共数字化服务更具有效性。

3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构建要素

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赋予公共数字服务体系数字化特点,也就是使面向不同用户能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提供知识资源,并能提供阅读指导、知识资源共享、数字查询、检索导航等方面的服务,使用户能快速便捷享受到公共数字服务。这也就决定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素包括馆藏资源、图书馆员、数字化服务平台。

3.1 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建立公共数字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与公共图书馆传统公共服务体系不同的是,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存储模式与使用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借助互联网平台、移动阅读平台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使读者更加便捷阅读。因此,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大量运用数字技术推进馆藏资源与知识媒体的融合,逐步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与知识媒体的深度融合[5]。通常情况下,人文社科领域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涵盖较多的学科领域,而且有着较为具体的分类,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对交叉学科的知识获取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数字化思维,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公共数字化服务体系,能有效打破人文社科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对知识资源的优化分类和高效重组,优化馆藏资源配置,推进图书馆馆藏资源由传统资源存储管理模式向数字化、复合型知识资源存储管理模式转型,打造数字化、跨领域的馆藏资源体系,从而为构建具备优质服务能力的跨领域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3.2 图书馆员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新媒体与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图书馆员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数字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即便公共图书馆拥有较高的数字化技术水平和强大的数字资源处理能力,若脱离了图书馆员的帮助也无法有效获取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因此,随着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若想建立公共数字服务体系,就要积极调动图书馆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图书馆员积极学习数字化知识,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形成与公共数字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在图书馆员技术与能力有效提升之后,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打造复合型图书馆员服务队伍,发挥图书馆员们的能动性,不断提升公共数字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6]。图书馆员作为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体系的重要构建要素,还要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组织分析能力,无论是在服务理念与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知识服务与专业知识检索上,都要有效明确出读者的知识需求,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提升公共数字服务的有效性。

3.3 数字化服务平台

公共图书馆在具备数字化资源和复合型图书馆员队伍之后,要着力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因为人文社科数字化服务平台是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立公共数字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能为读者提供智能化和多样化的公共数字化服务。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需从知识资源的搜集获取、知识内容挖掘、知识库构建等角度完善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在保障各类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前提下,建立数字化联合服务机制,实现各类知识资源的有效挖掘,如图1 所示。数字服务平台要能够将各类知识资源之间的内部关联有效揭露出来,使各类隐性知识能显露出来,以全面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率。此外,数字人文时代拉近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用户能有效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中,因此对于用户行为偏好与资源获取习惯的挖掘也要融入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中。

图1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知识资源处理流程

4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新思路

4.1 强化公共数字服务基本工作,强化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设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模式具有了新形态,为了提升公共数字服务效率就要强化公共数字服务基本工作,逐步推进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设。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公共数字服务数据库的支持,大量数字资源都需要借助公共数字服务数据库进行有效存储;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数据库是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保障,知识导航系统、信息检索系统都需要公共数字服务数据库提供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有效搜集各类知识资源与文献资料,并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数字资源,重视挖掘人文社科各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揭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关系,重视数据库建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构建专业化的公共数字服务知识数据库,并在各个知识单元之间建立有效的知识链接,使知识数据的内在关系能有效显示出来。

4.2 融入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数字服务与数字人文技术融合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逐步拓展了公共图书馆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尤其是数字技术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公共数字服务与数字人文技术逐步融合,公共数字服务也更多凸显了知识研究的一些特性,数字技术嵌入到人文社科领域学科的研究中,使公共图书馆对人文社科领域学科的研究程度逐步加深。这也就促进公共图书馆要积极转变服务观念,结合数字人文技术内涵,制定公共数字服务与数字人文技术深度融合的模式与策略,逐步拓展公共数字服务空间和范围,使数字人文技术成为公共数字服务的重要支持,更有效提升公共数字服务时效性和有效性。

4.3 重视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实现集成化公共数字服务

集成化公共数字服务是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有效满足群体用户的知识需求,甚至可以当作是知识服务的全新模式,针对具有不同知识需求的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持。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是集成化公共数字服务的前提,主要是在对各类知识资源深度加工的基础上,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的知识深度揭示与链接,找到各类知识资源间的潜在规律。需要注意的是,集成化知识服务的模式需要随着数据库的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这不仅能打破各知识学科之间的壁垒,还能推动人们对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有效满足用户在公共数字化服务过程中的知识更新与知识迁移需求。

5 结语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使数字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构建公共数字服务体系,从加强馆藏资源数字化处理、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加大数字资源知识开发利用等角度逐步适应数字人文时代的新变化,使公共数字服务更加符合用户的动态需求和知识发展规律,进而实现数字人文时代公共数字服务体系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社科馆藏公共服务
馆藏
社科成果展示
公共服务
社科成果展示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社科成果展示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