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A 与3D-TOF MRA 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对比

2020-06-12 05:31陈忠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瘤体检出率情况

陈忠伟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76)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多因素造成的颅内血管性疾病,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当IA 加剧扩张时可造成破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直接影响着IA患者的预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被临床认为是诊断IA 的金标准,但DSA 具有侵入性、辐射性、耗时多、相对昂贵等缺点,且l%~2%患者存在并发症的风险[2-3]。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ime of flight magen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 MRA)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分析50 例IA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SCTA 与3D-TOF MRA 技术对IA 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IA 患者50 例,其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24 岁~63 岁,平均(41.5±3.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经DSA或手术确诊;③均行MSCTA 与3D-TOF MRA,并于1 周内行DSA;④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免疫系统疾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碘过敏既往史;③临床及影像资料不完整;④妊娠期妇女。

1.2 检查方法

(1)MSCTA:使用GE Light-speed 64 层MSCT,患者仰卧位。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mAs,层厚5mm,螺距1.0。增强时团注对比剂,剂量2.0ml/kg,设置升主动脉阈值120Hu 时自动扫描;(2)MRI:使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 MR 扫描仪,头部8 通道线圈。常规扫描轴位T1WI(TR=2200ms、TE=18ms),T2WI(TR=2100ms、TE=68ms),层厚5mm,层距1mm。之后采用3D-TOF MRA 扫描。扫描参数:TR=45ms,TE=4.0ms,带宽=150Hz,层厚=1.5mm,矩阵=256×256,平均1 次,反转角18°;(3)图像后处理及图像分析:原始图像由本科室1 名主管技师独立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由本科2 名副主任医师盲法读片,MSCTA、3D-TOF MRA 分别测量瘤体数量、瘤体最大径、瘤颈宽度3 次,结果取平均值。测得数据分Ⅳ个等级[4]:最大径≤3mm 为Ⅰ级,3mm <最大径≤6mm 为Ⅱ级,6mm <最大径≤9mm 为Ⅲ级,最大径>9mm 为Ⅳ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软件,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CTA 与3D-TOF MRA 对IA 的检出情况

本组共50 例患者,DSA 共检出瘤体58 个,MSCTA 共检出瘤体55 个,总体检出率94.8%,3D-TOF MRA 共检出瘤体47 个,总体检出率80.1%。MSCTA 对IA 的总体检出率高于3D-TOF 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5)。MSCTA 对Ⅰ级IA(直径≤3mm)的诊断符合率高于3D-TOF 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1,P<0.05)。见表1。

表1 MSCTA 与3D-TOF MRA 对IA 的检出情况比较

2.2 MSCTA 与3D-TOF MRA 对IA 的测量情况

MSCTA 与3D-TOF 对IA 瘤体最大径、瘤颈宽度测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见表2。

表2 MSCTA 与3D-TOF MRA 对IA 的测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IA 病因复杂,但多数因动脉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内压力升高而引起,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5-6]。IA 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头痛,首次破裂死亡率约为8%~32%,1 年后、2 年后,死亡率高达60%~85%,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手术夹闭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7-9]。因此对IA 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改善IA 患者的预后。

目前应用于IA 的术前检查方法主要为DSA、超声、CTA 及MRI。DSA 连续动态成像,可清晰显示瘤体情况,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不能同时提供脑实质病变的信息,存在一定弊端[10]。超声无创、坚持费用低,但能通过血流速诊断瘤体情况,且存在一定扫描盲区。CTA 与MRI 无创、价格合理、分辨率高,已逐渐应用于IA 的术前检查[11-12]。其中MSCTA 运用软件可行如MPR、CPR、MIP 及VR 重建,可显示所有血管解剖结构,通过任意选择从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大小,可明确动脉瘤体、瘤颈情况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同时可显示钙化与血栓,缺点是存在一定电离辐射,且存在多种影响诊断的干扰伪影。3D-TOF MRA 基于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一般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射频脉冲通过血流增强效应整体激发血流质子,质子纵向弛豫时间充分从而显示出高信号,成像清晰,但缺点是成像时间长,检查禁忌症多,易受湍流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流信号丢失。本研究以DSA 为检验标准,分析MSCTA与3D-TOF MRA 对IA 的检出情况,以及对瘤体直径、瘤颈宽度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MSCTA 对IA 的总体检出率达到94.8%,明显高于3D-TOF MRA 的80.1%,特别是MSCTA 对Ⅰ级IA(直径≤3mm)的检出要明显优于3D-TOF M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TOF MRA 漏诊的11 个瘤体包括9 个Ⅰ级瘤体和2 个Ⅱ级瘤体,病变体积较,且均位于虹吸段前交通动脉等血管弯曲及分叉等容易发生湍流处,考虑与3D-TOF MRA 对血流速度、流量有限或湍流为主的小IA 灵敏度较低有关。而MSCTA 空间分辨率高,对3mm 以下的小IA 不易漏诊。另外,MSCTA 与3D-TOF 对IA 瘤体最大径、瘤颈宽度测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说明两者对IA 的形态、大小等均可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MSCTA 检查无创、价格合理、分辨率高,MPR、CPR、MIP 及VR 等重建图像可通过任意选择从多角度观察IA 的形态、位置及大小,可明确脉瘤体、瘤颈情况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IA 的筛查。但对于直径≤3mm 的IA 3D-TOF MRA 易漏诊,仍需依赖MSCTA。

猜你喜欢
瘤体检出率情况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