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儿童脑性瘫痪的效果分析

2020-07-06 05:09宋娅丽闫魏魏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康复患儿

宋娅丽 闫魏魏 齐 晶

脑性瘫痪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为0.1%~0.5%,我国患病率为1.8%~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儿童常伴运动功能发育下降[1],故系统规范的康复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是将康复干预贯穿于患儿的整个住院期间,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患儿康复效果。本研究将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儿童脑性瘫痪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情稳定者;(2)有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3)粗大运动分级为Ⅱ~Ⅲ级。排除标准:(1)合并急慢性传染病;(2)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3)接受手术治疗;(4)癫痫控制不佳;(5)进行性脑性瘫痪。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21±1.01)岁;临床分型:痉挛型15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混合型8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19±1.02)岁;临床分型:痉挛型17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混合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

1.2.1制定康复延伸护理评估单 在实施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前,参照ADL量表中的评定内容制定相关的康复延伸护理评估单。包括进食、饮水、如厕、穿脱衣裤、沐浴、站、坐及行走等方面。

1.2.2制定个性化康复措施 实施措施前根据ADL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定,并选择个性化的方案。

1.2.3康复训练指导 (1)头部训练:借助抱枕等协助患儿抬头训练,早期予以头高脚底斜面后逐渐过渡到平面;(2)体位训练:体位更换,协助患儿仰卧,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上肢伸展、内收并带动整个躯干进行翻身,锻炼其身体重心转移能力;爬行,协助患儿俯卧,以上下肢膝关节微支撑并协助其伸腿、伸手,引导进行缓慢爬行,锻炼上肢及下肢力量;坐位,协助患儿进行坐位并利用支撑物品进行左、右、后侧支撑,然后逐渐用手和膝盖进行支撑,纠正异常的坐姿;坐跪站姿势转换训练,患儿取坐位,护理人员拉住患儿一只手,诱导其将双腿作为支撑,以便从双腿跪到单腿跪逐渐过渡到站立;站位训练,协助患儿站立并抓住床边扶手,逐渐行走训练;(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予以患儿充分时间并鼓励其完成进食、洗漱、穿脱衣裤,如厕等生活活动,增强肌肉训练;(4)语言训练:日常生活中多与患儿进行交流,并利用声音玩具指导其进行听说训练,鼓励患儿多说话表达自己;(5)饮食指导:因脑性瘫痪患儿咀嚼功能较弱,应指导其进食易消化吸收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在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中,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可盲目一次性完成所有训练。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干预效果: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恢复为显效;运动功能以及肌张力好转且不正常反射和姿势明显减少为有效;运动功能、肌张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2)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2]、精细运动量表(FMFM)[3]进行评价,其中GMFM-88量表包括5个功能区,共88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法,0~264分,分值越高表明粗大运动功能越好。FMFM 量表包括5个区域,共61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0~183分,分值越高表明精细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4]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的比较 n(%)

注:χ2=4.158,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干预1个月比较,#P<0.05

3 讨论

儿童脑性瘫痪是由于大脑未发育成熟且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以运动障碍、智力缺陷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对患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故早期进行康复干预至关重要。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以延伸护理的理论为基础,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一系列康复措施,通过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进行延伸,表现为横向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纵向延伸护理服务,以“尊重个体化差异”为原则,将“个性化”理念贯穿其中,制定针对性康复干预措施的新型护理模式。

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过程,康复训练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万娜等[5]研究认为,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康复效果。但目前因患儿家庭环境不确定性,社会资源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患儿无法长期在康复机构进行正规训练,故需在有效的住院期间内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取最大的康复效果。洪黎等[6]报道认为,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中可提高其康复效果。其原因: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将整合优化的康复干预措施,通过横向拓展护理服务内容和纵向延伸护理服务的双重维度进行延伸,从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干预,并将各运动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康复干预效果。

人体正常肌张力调节和姿势反射的维持依赖于皮质下行纤维抑制作用和周围传入纤维易化作用的动态平衡,当脑发育异常时会损伤皮质下行束,导致其抑制作用减弱,而引起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7]。由于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在外界环境和经验作用下大脑发育中的脑更具代偿能力,后天的经验和环境可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重塑,故对其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GMFM-88评分及F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中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其原因: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通过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各肢体运动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在头部训练中借助抱枕支撑患儿头部平衡状态、在体位训练中诱导患儿翻身,以锻炼肌肉力量,指导患儿进行体位更换,以缓解患侧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等,通过不断的运动刺激,使患儿神经系统保持亢奋状态,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的参与是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是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前提[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中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原因: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在实施前通过ADL量表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从各方面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包括体位训练、语言训练及饮食指导等,从而提高患儿各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个性化康复延伸干预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中可提高其康复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个性化康复患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