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静脉留置针对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的控制价值分析

2020-07-06 05:09陆婉铃黄洁文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粘胶绷带肝素

陆婉铃 黄洁文 曾 东

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医用粘胶在医疗操作中应用广泛,但造成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也不容忽视[1,2]。尤其新生儿,其皮肤厚度为成人的十分之一,屏障功能脆弱,医用粘胶如使用不当则可能将新生儿的表皮层一并揭除,造成疼痛、感染、伤口愈合延缓等情况,降低新生儿生存质量,增加医患纠纷风险,增加医疗负担,临床影响较差[3,4]。如何有效的预防MARSI在新生儿科护理中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留置针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发生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5]。本研究对常规留置针粘胶固定法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8d;(2)符合静脉留置针使用标准,无局部皮肤损伤症状;(3)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排除标准:(1)家属存在精神分裂、沟通障碍、智力障碍等情况;(2)患儿无监护人;(3)患儿存在传染性疾病,溶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日龄1~24d,平均(13.48±3.26)d;其中,早产儿10例,足月儿30例;疾病类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新生儿肺炎1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日龄1~27d,平均(13.67±3.32)d;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27例;疾病类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7例,新生儿肺炎20例,其他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取7cm长的胶布将“Y”型针座固定于皮肤上,并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透明敷料进行无张力固定,即将针座两侧敷贴轻压,使透明敷料下的导管凸起并塑型,再将留置针延长管“U”型盘曲,使之与血管平行。其中,肝素帽需要在敷贴上缘约1cm处;同时,选择长约3cm的自粘性弹力网状绷带,从一端的中间剪开长度的1/3 贴于透明敷贴上,剩余2/3用于穿套固定肝素帽。将肝素帽穿过网状绷带的网眼,将绷带进行横向拉伸,拉至适合宽度,保证其能够受力均匀地作用于留置针套管上,消毒肝素帽后连接头皮针开始输液。注意将标有穿刺留置日期的胶布避开穿刺点贴于透明敷贴表面,以方便医护人员定期检查,为更换贴膜、拔管提供依据。需注意网状绷带并非无菌,禁止直接接触创面,应在创面消毒且附以无菌辅料后进行固定,包扎固定时要调整好绷带的松紧程度,避免过紧造成的血液回流受限和患者不适,以及过松导致的固定无效,期间应定期观察并及时调整。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儿穿刺部分疼痛情况(0~10刻度表明疼痛程度逐渐加深)。同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6,7],由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制定MARSI评价标准。(1)Ⅰ度:在患儿揭去医用粘胶后局部皮肤发红,未出现皮肤破损、渗出现象;(2)Ⅱ度: 在患儿揭去医用粘胶后皮肤多处发红,破损面积在1cm以内,伴有少量液体渗出现象; (3)Ⅲ度:在患儿揭去医用粘胶后破损面积大于1cm,伴有液体渗出甚至渗血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留置针固定效果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留置针固定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MARSI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MARSI发生率的比较 n(%)

注:Z=5.656,P<0.01

3 讨论

医用留置针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其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与风险,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8,9]。新生儿由于皮肤较薄,血管纤细,留置针的穿刺、固定与维护均较成年人困难,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新生儿发生MARSI,造成治疗费用增加,医患关系紧张,患儿生存质量下降等不良影响。如何降低MARSI发生风险成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并对MARSI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10,11]。本研究对新生儿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发现固定效果得到提升,MARSI发生情况也得到优化。

3.1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固定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固定法能够提高新生儿留置针固定效果。唐云[12]报道,认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留置针固定效果。分析原因:留置针固定采取网状弹力绷带法,该绷带具有随意性高、牢固性好、弹性佳的特点,与常规固定法相比具有松紧度适宜、粘贴牢固、透气性优、过敏性低的优势。并能防止肝素帽延长管打折与脱垂情况,避免患儿活动后出现胶带卷边的情况,且其将留置针的尾部也进行固定,包套尾部能够避免外界物品对留置针产生摩擦,还使穿刺部位与敷料贴紧密贴合,从而固定更牢固。

3.2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可降低新生儿MARSI的发生风险

医用粘胶虽然在临床固定留置针中应用范围广泛,其原材料属粘合剂的一种,其刺激性较强,而新生儿肌肤较敏感,更易产生过敏反应。研究显示,留置针固定方法的选择是新生儿发生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MAR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改良固定法具有预防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作用。分析原因;网状弹力绷带降低了医用粘胶与患儿皮肤的接触面积,且透气性更佳,固定效果更好,降低了反复穿刺撕揭敷料贴的风险,同时减少了粘胶与新生儿皮肤的长时间接触,以及粘胶材料对皮肤造成的刺激,从而降低了MARSI风险。

综上所述,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能够提升新生儿留置针固定效果,降低新生儿MARSI的发生风险,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粘胶绷带肝素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透明的绷带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有意外用处的便条纸
局部的“否定”,可以变为根本的“肯定”
腰部绑带好处多
对雪人的诽谤
特殊的粘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