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的影响研究

2020-07-06 05:41王玉梅王继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理保健产后

王玉梅,王继开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分娩生产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产妇产后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促进产妇产后心理及生理康复,便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法[1-2]。 近年来,不少妇产科研究者表明产后保健工作干预方法的应用,可改善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状态。 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200 名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产后保健工作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一共纳入该院收治的200 名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 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00 例中,年龄跨度为23~38 岁,年龄均值为(28.9±1.1)岁;孕周为36~41 周,平均孕周为(38.7±1.1)周;初产妇72 例、经产妇28 例。对照组100 例中,年龄跨度为24~37 岁,年龄均值为(28.7±1.2)岁;孕周为36~41 周,平均孕周为(38.6±1.2)周;初产妇71 例、经产妇29 例。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妇产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观察组产妇产后采取产后保健干预方法。

(1)心理康复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产妇沟通,通过沟通了解、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针对产妇常见的负性心理情绪,如焦虑、暴躁、抑郁等,及时疏导;可采取音乐疏导法,播放产妇喜爱的音乐,转移产妇注意力,缓解产妇负性心理情绪;并指导产妇家属,尤其是产妇的丈夫,多关心、照顾产妇,使产妇感受到温暖,进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产后医护工作的进行。

(2)运动保健干预。 产妇产后,指导产妇尽早下床训练,为促进形体恢复,指导产妇产后尽早进行形体训练;早期下床活动于产后1 d 进行,2 d 进行室内自由活动;并指导产妇进行保健操训练,使痔疮、腰骶痛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

(3)切口护理干预。 指导产妇保持个人卫生,由于是会阴部卫生, 使用高锰酸钾对会阴部进行清洗,2次/d; 对产妇产后是否发生感染、 触痛进行观察、评估,若存在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或理疗方法,使此类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此外,若产妇产后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症处理。

(4)产后饮食干预。 产后,根据产妇机体营养情况及母乳分泌情况,制定营养、健康的饮食计划方案,以易消化类饮食为主,如米糊、米粥等;同时,多食鸡肉、鱼肉、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类饮食;坚持少食多餐,忌辛辣、带刺激性食物,以健康、营养饮食促进产妇机体康复。

1.3 评价标准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症状改善越明显。 此外,比较两组生理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在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P 值43.7±1.2 43.6±1.3 1.283>0.05 12.8±3.4 27.6±3.1 10.569<0.05 41.7±2.0 41.5±2.3 1.269>0.05 13.4±1.6 26.5±2.8 10.257<0.05

2.2 两组生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100 例产妇,子宫恢复不良2 例、阴道脱垂1 例、腰骶性疼痛2 例,生理并发症总发生率5.00%;对照组100 例产妇,子宫恢复不良7 例、阴道脱垂5 例、腰骶性疼痛6 例、张力性尿失禁4 例,生理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00%。结合数据可知,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85,P<0.05)。

3 讨论

产妇产后心理状态易受到影响, 如常见的有焦虑、抑郁心理症状;同时产妇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到影响,如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不当的情况下,易导致产妇产后出现子宫恢复不良、张力性尿失禁、阴道脱垂等不良生理并发症。为了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症状,并促进生理康复,便有必要采取有效医护干预方法[5-6]。

该次提到的产后保健工作干预方法,包括: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运动保健干预、切口护理干预、产后饮食干预等,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产后保健干预方法,干预后焦虑(SAS)、抑郁(SDS)心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从中可知,产后保健工作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有学者表示产后保健干预方法的应用,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10%以下[7-8],此次观察组的5.00%<10.00%, 说明产后保健干预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 产妇产后保健工作干预方法的应用,可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状态, 并促进生理功能的康复;因此,具备在妇产科产妇产后护理干预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理保健产后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