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效果分析

2020-07-06 05:41田宏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骨折

田宏涛

(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甘肃镇原 744500)

近些年来,老年患者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呈日渐上涨的趋势,已然成了老年患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骨折类型,患者骨折位置在股骨颈下端大小粗隆间并处在关节囊的外侧。 老年股骨头粗隆之间骨折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诸多内科病症,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尽早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效果更佳[1]。 该次以2014—2019 年为研究段,重点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和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康复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3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为此次重点的研究对象,排除指标:认知方面有障碍;精神不正常。 入选指标:全部患者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积极配合;临床资料全面。 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 例;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32 例;年龄55~81 岁,年龄区间(68.5±1.2)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1 例;年龄56~86 岁,年龄区间(68.7±1.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对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 内固定手术,主要内容有:取患者仰卧位,在持续硬膜外或是全麻的情况下,患者的患病肢体牵引复位使用C 型臂透视之后,在大粗隆约为4~5 cm 处外侧行3~4 cm 的切口,通过在大粗隆顶端或是稍微偏离外侧当成进针点,并将导针插入,沿着导针进行扩髓、PFNA 主钉旋入,按照经主动击入股骨内螺旋刀片的位置进行主钉插入深浅度的合理调整,待主钉的打入位置符合后,将瞄准器连接,在股骨内插入导针,直到关节以下5 mm处为止,打入相应长度的螺旋刀片,将螺旋刀片锁定之后,之后再将远端螺钉打入并锁定[2]。 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骨质疏松、防止静脉形成血栓等治疗,第一天锻炼坐立,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长度,第三天练习伸屈髋、膝。 全部患者术后7 d 都要使用X 线片进行复查,按照患者受伤之前的骨质稳定性、骨折种类、骨质状况、活动能力来决策负重时间,针对患者受伤前具有较高运动水平、骨骼质量良好、骨折稳定的患者7~15 d 后需要鼓励他们尽早下地运动,对于骨折不稳定、 骨质疏松的患者15~30 d 需要鼓励他们开始下地进行部分负重,直到可以完全负重为止[3]。

对照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主要内容有:取患者的健侧卧位,在持续硬膜外或者全麻的情况下,选用髋关节外端进入,在臀中小肌于大粗隆止点得以保留位置的骨块并向上翻,将股骨头取出来,消除髋臼内部的软组织。 复位小粗隆的骨折快使用钢丝环扎加以固定,使用电锯直切粗隆内侧到达小粗隆的同等高度,在小粗隆的高度横切就是完成直角切割之后通过小粗隆的方向将前倾角定位,使用从小到大依次扩充髓腔锉。 利用高压、毛刷冲洗抢将远端塞及髓腔进行冲洗,填充技术需使用第三代骨水泥[4]。 选择相应地股骨柄假体,通过前倾45°角进行嵌入,待骨水泥干硬之后小肌大粗隆、臀中止点位置粉碎的骨片使用钢丝将在粗隆柄圆孔内捆扎假体加以固定,选取比股骨直径小以及相应颈长双动头来有效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标准:包含患者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2)治疗效果:测评患者接受治疗6 月后的Harris 评分,治疗效果评价需参照Harris 标准分成三个级别[5]。区别为无效、显效、有效。治疗后, 患者完全恢复,Harris 评分为大于等于90 分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能够自行或者在他人的辅助下手扶助行器下地行走活动,Harris 评分为大于等于70 分即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仍难以下地活动,Harris 评分小于70 分即为治疗无效。 (有效+显效)/100%×总例数=总有效率。 (3)术后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负重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50.03±15.2 68.52±18.2 3.961<0.05 208.79±39.54 416.9±43.08 3.256<0.05 58.14±5.38 17.23±4.02 24.042<0.05 23.53±2.35 14.94±3.49 11.130<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表明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3 讨论

近些年来,老年群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病的发病概率逐年呈明显上涨的趋势,大部分患者都在实施保守型卧床牵引治疗之后,虽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诸多患者因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进而提高了致死与致残概率。 伴随临床手术方案与内固定手术材料的日渐完善化,临床中开始广泛地使用手术方治疗方案,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6]。

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流程中,需确定治疗方向与目标。 针对此类患者应该将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后选用有效地治疗措施,进而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快速下地行走, 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而促进治疗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在治疗期间该院引进了诸多方法,但这些方法的优缺势并存[7]。 针对DHS 治疗方案的引入角度而言,虽说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需长期修养,无法达成早期下地行走的标准,同时还极易诱发断钉与移位状况,此种状况下很容易使髋内翻发生畸形,影响到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 而针对人工股骨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案而言,此种疗法能够让患者今早下地行走,但基于患者的角度而言,治疗流程因受创范围很大,患者康复流程中需要很长时间。 通过研究力学方面显示,将PFNA 内固定手术疗法引入,此种治疗方法在股骨中击入与人体情况更为贴合, 力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此外,因患者接受治疗中需通过射线方法研究分析患者的股骨情况,此种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能缩小患者受创面,还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8]。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