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6 05:41王桂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径糖尿病足溃疡

王桂彬

(长春立民老年病医院内科,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如今我国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及管理,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水平,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但糖尿病足作为常见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1]。 糖尿病足主要是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及截肢率特征,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发病后需行控制血糖及对症用药等常规康复治疗,但效果有限[2]。 如今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受到重视,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纳入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等,确保从多个角度发挥作用,促进症状尽快缓解,利于创面愈合,获得良好效果。 为此,该次研究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段,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共94 例, 均为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各47 例,表现出足部溃疡、感染后深层组织破坏,均经血管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3]。 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21 例,年龄48~78 岁,平均年龄 (61.98±4.26) 岁, 病程1~7 年, 平均病程(3.26±0.75)年,Wagner 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9 例,Ⅲ级6 例,Ⅳ级6 例;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19 例,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1.43±4.3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1±0.80)年,Wagner 分级:Ⅰ级18 例,Ⅱ级17 例,Ⅲ级7 例,Ⅳ级5 例;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及智力障碍患者等。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饮食管理、抗生素预防感染、微循环改善剂、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治疗中需注意对溃疡创面清创,清理坏死组织,冲洗干净后利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FG)喷药治疗,1 次/d,并定期进行无菌纱布更换,密切监测创面恢复情况[4]。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如下:(1)床上运动,采用毕格尔运动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腿尽可能直角抬起,待局部缺血20~30 s放下,再将双脚垂悬与床缘,待脚底发热2~5 min 后,下上左右轻度摆动3 min,再转为仰卧位,热敷脚部5 min,共10 min,2 次/d,每次反复运动1 h。 (2)有氧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若感染严重需经治疗后呈细菌培养阴性再开始,运动项目包含步行、慢跑、阻力自行车、有氧体操等,取最高心率60%~80%为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早期运动时间为10 min,逐渐延长时间为20 min 达到靶心率,总运动时间为30~40 min,每周运动6 次, 需注意运动前应展开准备放松活动,运动后维持5 min 低强度活动。 (3)物理治疗,红外线治疗应分泌物减少时使用, 将红外线灯头对准溃疡面,距离30 min,控制皮肤温度45℃内,适当调整避免烫伤,30 min/次;超短波治疗参数为波长7.37 m,频率50 MHz,功率50~80 W,治疗中将电极置于患部两侧,15~20 min/次。 1 次/d,6 次/周。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痊愈为溃疡创面完全愈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溃疡创面愈合至少80%,症状明显缓解,Wagner 分级降低至少1 级; 有效为溃疡创面愈合40.00%~80.00%, 症状缓解,Wagner 分级降低1 级; 无效为溃疡创面、 症状、Wagner 分级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 周两组溃疡长径及短径变化;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进行评价,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影响,采用5 级评分法,共27 个条目,分数越低,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溃疡愈合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溃疡愈合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比较(±s)

组别溃疡长径(cm)治疗前 治疗后溃疡短径(cm)治疗前 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6.71±1.16 6.75±1.12 0.17>0.05 1.07±0.32 2.41±0.54 14.63<0.05 5.15±0.94 5.21±0.90 0.31>0.05 0.72±0.19 1.46±0.34 13.02<0.05 98.72±12.66 98.14±11.82 0.22>0.05 48.98±8.47 67.74±8.69 10.59<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价

分析表1 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5%、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评价[n(%)]

2.2 两组溃疡愈合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比较

分析表2 可知, 治疗前两组溃疡长径及短径较长,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长径及短径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对其的预防及有效治疗备受临床重视。 糖尿病患者肢端易受到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改善、负荷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病因导致缺血缺氧,继而形成溃疡, 因此治疗中除控制血糖延缓病情进展外,还需注重向组织坏死区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代谢产物及毒素排出,利于溃疡面愈合[5]。 常规康复治疗以对症药物治疗,可起到缓解病情作用,而为进一步保证疗效,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物理治疗及运动治疗, 即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可稳定病情,延缓病情进展,此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可增强体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稳定血糖有良好作用,而且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并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从心理角度缓解病情,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6]。 运动治疗还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神经再生,利于下肢血管病变恢复。此外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及超短波治疗,前者可促进血管扩张,增加新陈代谢,消除水肿,后者具有强化抗菌消炎功效,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炎性代谢产物[7]。 上述方法综合应用,可进一步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并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身心均得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5%、8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长径及短径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可发挥药物作用及物理治疗作用促进溃疡尽快愈合,缓解不适症状,并可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糖尿病足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特征,可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从多个角度发挥功效,促进溃疡有效愈合,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调节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长径糖尿病足溃疡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铟掺杂调控氧化锌纳米棒长径比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