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盆底肌康复训练促进产后盆底恢复的临床价值评估

2020-07-06 05:41丁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收缩压

丁华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071)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盆底支持结构受到损伤,逐渐使女性盆底脏器位移[1]。 由于女性产后体内激素不平衡,因此会使女性在生理上出现差异。 如果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未完全恢复, 就会给女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2],分娩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在女性孕期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帮助女性有效地促进产后盆底康复。 为了验证孕期对孕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 该次选取为2017年9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300 例产妇进行研究,将患者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 例孕妇进行分组调查,分别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病例选取方式为随机。 对照组孕妇中年龄最大者35 岁,年龄最小者23 岁,平均年龄为(30.5±2.4)岁,孕妇孕周在35~41周,平均运周为(38.5±1.2)周,体重平均值为(60.5±2.3)kg;实验组孕妇中年龄最大者37 岁,年龄最小者24 岁,平均年龄为(29.4±3.1)岁,孕妇孕周在36~40周,孕周平均值为(39.1±1.3)周,体重平均值为(61.2±

2.4)kg。 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孕妇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该次调查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1)均为单胎妊娠产妇;(2)对于研究中采用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表示认可;(3)病历资料完整有效,在该院建档。

1.1.2 排除标准 将以下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1)合并有妊娠合并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对研究中采用的治疗和训练办法表示抵触或抗拒;(3) 病历资料不全,失去联系。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指导孕妇进行减少腹压的运动。

实验组组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1)对患者进行收缩、舒张肛门运动指导,每次收缩或舒张持续时间3 s, 每天进行3 次,20 min/次;(2) 呼吸缩紧阴道,将膀胱排空,指导患者吐气的同时缩紧阴道4s,并在吸气的状态下缩紧会阴部肌肉9 s,10 min/次;(3)取卧位下吸气,弯曲双腿进行环抱至胸部,每次3 次。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标,包括: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

(2)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经过训练后的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和尿失禁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300 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处理,盆底收缩压等盆底功能指标均采用(±s)进行描述,进行t检验;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采用[n(%)]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训练前的盆底收缩压为(47.51±3.26)mmHg、盆底静息压为(6.39±0.54)mmHg、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28.42±2.25)mmHg、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45.33±4.27)mmHg;实验组患者训练钱的盆底收缩压为(46.81±2.4)mmHg、盆底静息压为6.43±0.61)mmHg、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28.56±2.72)mmHg、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45.65±3.84)mmHg,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117 8、0.601 3、0.485 7、0.682 5,P=0.035 0、0.548 1、0.627 5、0.495 5);对照组患者训练后的盆底收缩压为(32.34±2.58)mmHg、盆底静息压为(4.39±0.47)mmHg、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84.94±5.2)mmHg、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23.51±2.1)mmHg, 实验组患者训练后的盆底收缩压为(39.23±3.36)mmHg、盆底静息压为(5.35±0.43)mmHg、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为(92.32±6.02)mmHg、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为(30.77±2.59)mmHg,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t=19.919 6、18.457 0、11.362 3、26.666 6,P=0.000 0)。

2.2 盆底脏器脱垂情况和尿失禁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与实验组相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脏器脱垂情况和尿失禁情况对比[n(%)]

3 讨论

盆底肌是一个肌肉群[3],作用是封闭骨盆底。 它可以将膀胱、尿道、阴道、直肠、子宫等器官紧紧吊住,从而使脏器在正确位置发挥各自的功能。 那么如果盆底肌出现障碍[4],那么它提供的吊力就不足了,因此就会使各器官无法保留正常功能,如盆底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等。 盆底肌松弛会使阴道变得松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夫妻性生活,影响患者的家庭问题。 因此盆底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妊娠期是女性一个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5],在这个期间会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向女性的盆底不断的施压。 这个压力就会导致女性盆底结构以及盆底功能受到损伤。 在女性生产时,宫缩会帮助胎儿顺利的娩出,但是也会对盆底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6]。 因此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严重损伤。盆底功能损伤后,就会使女性产后出现小便失禁、大便失禁、疼痛等现象[7]。 目前对于盆底功能恢复主要通过产后盆底肌训练来进行调节。 但是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会使盆底肌功能恢复时间延长。 因此,有关学者认为,对患者进行孕期盆地肌康复训练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关键。 在女性妊娠期16 周左右的时期对女性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快速恢复,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孕妇在妊娠期因胎儿增大对盆底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孕期指导女性提升肛门、收缩肛门和放松肛门,可以强迫盆腔器官部脱垂,对盆底肌肉起到记忆性的作用[8]。 有效促进产后对盆底肌康复进行继续的训练。 使产妇盆底肌肉和神经起到唤醒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盆地功能的恢复。 为了验证其临床效果, 该次选取在该院建档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具有优势,再一次验证其结论与文献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女性盆底康复中采取孕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收缩压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