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20-07-06 05:41李栋田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溶栓心血管心肌梗死

李栋,田甜

(1.长春急救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经达到2.9 亿,心血管病死亡成为各种死因的首位,大约5 例死亡中就有2 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大都由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栓,冠状动脉长期或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此外,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年轻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竭,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心衰等并发症[2]。 因此,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有效的急救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该研究对该院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该急救中心送院就诊的8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急救康复护理,试分析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急救中心送院就诊的8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急救康复护理。 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4 例;年龄34~79 岁,平均年龄(55.1±2.6)岁。 实验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54.2±2.4)岁。 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 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该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器官严重受损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治疗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选择急救康复护理,具体包括:(1)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食物,选择高蛋白、维生素含量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粗粮粥、面条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戒烟、酒,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复发的风险。 多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肠胃刺激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3]。 (2)用药指导:了解患者的用药禁忌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将药物的功效、服用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详细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溶栓治疗:由于血栓是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溶解血栓对于改善患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电波的变化情况,同时服用溶栓药物[4]。 (4)日常康复: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床体位,保证呼吸顺畅,减轻心脏的负荷;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运动,减少卧床时间,加速身体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 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与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s)

组别抢救时间(min)溶栓治疗时间(min) 住院时间(d)实验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24.78±11.13 44.61±13.48 7.264 0.000 1.32±0.74 3.56±1.15 10.488 0.000 8.63±3.14 16.62±4.87 8.829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20%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显著上升,但在治疗中缺乏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导致预后不佳。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急救康复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使其身心均能得到较好改善, 从而降低致残和致死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治疗方式[5]。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通过实施急救康复护理,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缩短抢救时间,通过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错误饮食加重心脏负荷和肠胃刺激;用药指导、溶栓治疗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控制,实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急救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溶栓心血管心肌梗死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