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

2020-07-06 05:41赵志欣胡雪梅王芸崔营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人员

赵志欣,胡雪梅,王芸,崔营营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3)

随着现代交通与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各大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逐年增多。 对于当前的骨科患者来讲,积极有效、科学对症的临床治疗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选择相应的康复护理以便患者机体功能能够恢复得更加迅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而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若只是使用常规护理康复干预, 在护理时仅仅按照医嘱进行,对训练内容没有进行阶段划分,只是按时用药,在适当情况下进行是定肢体训练,则对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起到的作用就会微乎其微[1]。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骨科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增加路径式功能锻炼。 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 例, 女性16例,胫腓骨干骨折24 例,股骨干骨折12 例,股骨颈骨折14 例,年龄40~50 岁,平均年龄(43.59±3.32)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5 例, 女性15 例, 胫腓骨干折25例,股骨干骨折11 例,股骨颈骨折14 例,年龄41~52岁,平均年龄(43.45±3.47)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做出判断,并且将患者使用过的药物详细记录下来,要求患者按照医嘱进行锻炼。

试验组实施路径式功能锻炼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路径式功能锻炼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护理路径,并且在医生制定患者路径式功能锻炼执行表时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到制定工作中,使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对患者的护理[2]。 临床上治疗骨科患者主要有两种手段: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所以,医护人员在制定路径式功能锻炼执行表时,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原有功能锻炼与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护理治疗需求, 制定出一个适合患者的路径式功能锻炼执行表, 并将此表交给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审阅与补充,将制定出的路径式功能锻炼执行表进行完善。 患者住院期间,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如果患者有不适症状或者疼痛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对其作出相应处理,同时用相对轻柔的态度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2-3]。 其次,医生需要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根据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选择一个适合患者的路径式功能锻炼执行表。 患者在进行路径式锻炼前,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讲解与患者病情相关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锻炼内容,取得患者信任,让患者更加配合治疗锻炼。 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要严格按照执行表进行锻炼,护理人员需要站在一旁对患者动作进行纠正,协调锻炼时机,同时给患者鼓励。 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路径式功能锻炼情况,以此为根据评估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医护人员进行交班时需要将相应的交接工作做好,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路径式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比较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四项评价指标数值,四项数值越高效果越不好,数值越低效果越显著。 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主要分为3 种: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记录患者的临床满意与比较满意例数,并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越高,临床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康复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康复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康复情况比较[(±s),d]

组别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n=50)试验组(n=50)t 值P 值7.95±2.34 5.27±2.16 6.297 2 0.000 0 20.04±4.24 11.19±3.79 12.305 5 0.000 0 114.63±32.52 90.39±32.07 8.671 6 0.000 0 262.49±57.30 176.73±45.83 11.598 7 0.000 0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48/50)与82.00%(4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骨科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只是嘱患者按时用药,适当锻炼,不对其进行阶段规划,导致患者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变慢,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 而路径式功能锻炼会实现计划处锻炼表格,护理人员会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表格进行锻炼,该护理内容针对性比较强,是连续的、系统的,使骨科患者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可以深入指导患者康复治疗[4]。 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时需要关注患者关节功能,评估患者恢复情况,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锻炼内容, 使患者尽早下床、尽早出院、骨折尽早愈合、关节尽快恢复[5-6]。 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路径式功能锻炼时,还要要患者对自身的恢复状况有直观的感受,若是功能锻炼与预期效果能够得到同步,可以使患者疾病康复的自信心大增,患者临床护理的配合度提升[7-8]。 该次研究对骨科患者实施路径式功能锻炼,实验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48/50)与82.00%(4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路径式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康复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