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意义

2020-07-06 05:41张晓梅毛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握力通气机械

张晓梅,毛艳

(昆明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11)

机械通气是一种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 放置二氧化碳潴留和机体缺氧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在ICU 病房中应用广泛,可为其他治疗方式的运用打下基础[1]。 但ICU 机械通气患者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给患者所在家庭带来了沉渣的经济压力。 有学者认为[2],予以ICU 机械通气患者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可使并发症发生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改善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该院以2015 年2 月—2018 年2 月收治的部分ICU 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为88 例ICU 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均为44 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4 例男,20 例女, 年龄28~75 岁, 平均年龄(50.21±2.18)岁,文化水平:12 例高中以下,18 例高中,14 例高中以上;观察组男女各22 例,年龄30~74 岁,平均年龄(50.28±2.12)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 高中和高中以上分别为10 例、19 例和15 例。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不低于18 岁;(2)无机械通气治疗禁忌证;(3)患者了解研究,详情主动参与。 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者;(2)合并神经肌肉病变者;(3)现处妊娠或哺乳阶段的女性;(4)认知水平有限,沟通能力差者。 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排痰、叩背和翻身等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操如下。

1.2.1 组建康复护理小组 小组由主治医师、专业护理

人员和理疗师组成,由专家对入组者进行机械通气早期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现场模拟训练。

1.2.2 康复护理实施 开展护理工作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肌力、意识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等基本情况作出准确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制定。 存在意识障碍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被动训练,做好上下肢的伸展、 屈曲和旋转活动, 各个关节训练10 次,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 次,每隔2 h 为患者翻身一次;患者意识清醒后,按照护理人员指令完成训练,各个关节被动活动5 次; 随即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期间做好阻力和重力的抵抗工作,不同关节各个方向各活动5 次;关节主动训练结束后,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坐站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20 min,每天训练2 次;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撤离呼吸机,做好管道固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时长和强度应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每次训练时长不超过2 h,上下午各进行1 次。对患者进行重力对抗抬腿训练,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每次训练时长在1.5~2 h 之间,每天训练两次,同时对患者进行洗漱、进食和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次训练40~50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治疗时间对比 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的比较。

1.3.2 两组护理前后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于两组护理前后使用握力器对手术最大握力进行测量,取平均值,期间患者半坐屈肘,上臂贴近胸部,前臂中立,大力紧握握力器,直至获得最大握力,10 s 后读取结果,取左右两侧平均值;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为依据,分值在0~100 分之间,无须依赖、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得分范围为100 分、61~99 分、41~60 分和0~4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1.3.3 两组并发症对比 比较两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压损伤和呼吸性碱中毒的概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 22.0 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治疗时间、握力和能力水平)经(±s)表示,t检验,经[n(%)]表示,χ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并发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 研究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情况[(±s),d]

表1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情况[(±s),d]

组别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 住院总时间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13.12±2.56 10.08±1.24 7.089 0.000 15.54±2.18 11.28±1.45 10.793 0.000 17.27±1.68 13.52±1.21 12.015 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无护理前的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握力和BI 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s)

组别握力(kg)护理前 护理后BI(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14.32±1.16 14.36±1.21 0.158 0.437 17.18±1.52 20.24±1.78 8.672 0.000 52.68±2.74 53.12±2.48 0.790 0.216 58.72±1.32 70.15±1.12 43.797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结果[n(%)]

3 讨论

ICU 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场所, 在此过程中机械通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维持患者生命,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但机械通气患者需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乏力风险大,治疗效果不佳,严重时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疾病治疗时间。 调查研究发现[4],身体健康者绝对卧床7 d,肌肉力量可降低10 个百分点,可使患者肌肉含量减少,刺激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促进肌肉蛋白分解,使得患者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做好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工作,以充分发挥机械通气作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异常情况发生风险。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恢复患者残余机能, 帮助患者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在慢性病和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而言,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波动时,可尽早开展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身体机能,顺利脱机,在此基础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在早期康复训练中,结合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可使患者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患者迅速好转;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对患者关节、肌肉进行训练,可促进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强度的提升,降低肌肉萎缩风险,提高患者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上述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发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明显的防范作用;两组患者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中的作用。 学者李丽萍在研究中发现,研究组握力为(33.95±4.28)kg,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45.77±6.2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了上述观点[5]。

综上所述,予以ICU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握力通气机械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不容忽视的握力
简单机械
能锻炼握力的伞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