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再侃“缠”

2020-07-14 08:41小醉东风
少林与太极 2020年3期
关键词:俚语习练太极拳

小醉东风

记得2016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題为《小醉侃“缠”》。3年多过去了,小醉在习练太极拳中对缠又有了新的认知,真有骨鲠在喉,一吐为快之感。

有人说:“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不是看它的形容词,而是体会它的动词的运用。”我以为对太极拳需要有更深层次理解,必须注意古谱中关键字词,这个字就是“缠”。太极拳大家陈鑫曰:“太极拳,缠法也。”这个“缠”何意?有太极拳习练者认为缠者,绕也。把太极拳里的缠仅仅理解是缠绕,有那么简单吗?

“缠”是我老家徐州常用的俚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注解。比如:两个孩子为一点小事不合头,先是说狠话,然后是说粗话,再往后就动手打架。在说狠话时,就有伙伴在打气、在鼓劲,“他没什么了不得的,跟他缠”。这个“缠”字有打斗的意思。

再比如:有两个老几,在一起喝小酒,听一听他们的对话。为争权夺利、剑拔弩张之时,这位小哥可能被他人暗箭所伤,几杯小酒下肚,气也粗了,胆也壮了:“奶奶的熊,不信老子就缠不了他。”对面那位老哥赶紧把话岔开:“不说这些不愉快的事,兄弟,来来来,咱弟兄俩再缠一杯。”前面这个“缠”有不服气在里面,潜台词是要弄它个得个鱼死网破;后面的“缠”,是吃下去的意思。

又比如:但凡见到两个以上的年轻的少妇在一起拉呱,也许听不到她们说的是什么,但从她们眉飞色舞的表情,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样子,完全可以断定她们一定是在宣扬各自心肝宝贝的种种表现。她们最后达到一个共识,那就是:“我的孩子忒缠人。”这个“缠”是爱的依恋、黏着的意思。

由上所述,“缠”在徐州俚语中是多意的。太极拳的“缠”也是多意的,仅用一个缠绕来解释缠、确定缠,这绝对不符合陈鑫老人家的本意。他还对这个“缠”展开论述:“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缠,不仅仅是手上上肢要缠,足下下肢要缠,身体处处有缠,缠是全方位、立体性的。仅仅以缠绕去注解陈鑫老人家的“缠”那是远远不够的。

我的拳友金陵老段形象地说,太极拳推手里的缠有吞的含义。他强调:吞者,灭也!对方来力有多少,我吞进多少,吞进越多,使对方中心偏失、重心失重有拔跟之感,这时我的机会就来了,可以发长劲,将对方击出,但万万不可发冷脆劲,那很容易伤及对方。在散手中,我接手对方的来力,一定用缠,特别是对方身高、力气比我大,我的接手必须用缠,以小股力量缠对方。我们都看过老电影《南征北战》,我军以小股部队缠住国民党大部队,主力部队绕到敌后歼灭之。太极拳技击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的另一位拳友老徐,年过八旬,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军大比武中获得二等奖。他在谈及太极拳缠时,谈了自己的感悟:缠有拼刺刀之感。突刺,杀声发出要口腔、喉腔、鼻腔、胸腔、腹腔五腔共鸣,枪就是加长的自已的手臂,震脚碾步,转腰送胯,节节贯穿,发出全身之力,杀声中有气吞山河之雄魄。格挡敌方来刺,有缠劲在里面,沾黏连随缠住他,使对手进退不得,其必慌乱。这时机会来了,我绝对不能细嚼慢咽,而是瞅准时机一口吞进、发出,灭之。

吞进、发出,这与陈照奎先生“来之欢迎,去之欢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陈鑫老先生对太极拳的缠,诠释得十分明白,真是一个缠字了得。醉灌一碗牛二,再细细揣摩这个“缠”字,情不自禁拍案叫绝:妙哉,妙哉!缠,是十分精确、神气活现、呼之欲出的动词!缠,十分精妙、形象地道出了太极拳的运行规律和本质。在习练中,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上下屈伸、里外变换、大小幅度、顺逆方向,一句话,所有形体表现上都要体现缠。在实战中,更要做到有引有缠,有进有缠,化之即缠,处处是缠。绝不能是引化是引化、缠绕是缠绕,那样就违背了太极拳阴阳互为其根的原理。

这就是—缠。这就是让人痴迷、让人神魂颠倒的太极缠吧!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俚语习练太极拳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学习英语俚语的四大理由
50个关于午夜狂欢的俚语表达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