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福利动态耦合研究

2020-07-21 13:56陈昌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福利安徽省耦合

陈昌云,牟 勇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安徽省借助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18 年安徽省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经济总量30 006.82 亿元,突破三万亿,比上年增长8.02%,居中部第二;人均GDP 达47 712 元,比2017 年增加4 311 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7%,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减小53 元,实现了绝对差距逐年扩大趋势的扭转。 经计算,2007~2017 年城乡人均收入比值在3.22~2.48 之间,城乡差别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 相比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福利水平增长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未来,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经济发展最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经济的福利效应,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因此,认清安徽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效应水平,及经济发展与经济福利耦合协调程度及演变趋势,对进一步提升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实现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福利耦合机理分析

经济发展质量涵义深广, 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及内在动力的积聚等诸多方面。 周伟将经济福利界定为与“客观事物相对应的”,通常可用货币客观衡量的福利[1](P22)、唐蕾将经济福利界定为“属于福祉 中能够客观测量的那部分,与对福利产生影响的‘客观事物’相对应,其大小能够通过货币的金额衡量”[2](P15), 因此经济福利水平直接反映经济发展效果。 一方面,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基础,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经济福利水平不可能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也会受到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市场化程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消费的增加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教育成果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知识和创新的力量。

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两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形成一个大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两者从相互对立到相互融合直至相互协调促进,最终使得经济系统向着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经济福利涉及内容广泛,测度复杂,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关于福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社会福利研究。周伟研究发现我国1978~2011 年经济福利增长放缓[1](P56-74),唐蕾的研究表明1978~2015 年间我国经济福利一直伴随着经济增长在提高[2](P40-45),余尊宝指出1978~2012 年间我国处于高速GDP 增长下的低速可持续经济福利增长阶段[3](P18-40),邓靖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经济福利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际和区内差异性[4], 城乡居民经济福利表现出明显的“沿海—内陆”和“市区—县区”的二元特征[5],梅丽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福利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同步[6]。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研究较多,学者们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7]、熵值法[8]、组合评价法[9]等多种方法进行了中亚地区、 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和值得借鉴的评价体系,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

文献梳理发现,经济福利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国家层面开展的,一部分集中于可持续经济福利研究,基于省域视角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集中于福利的某一方面,所选指标往往只能反映福利的某方面,采用的方法较为复杂。同时,前辈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经济福利不同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经济福利和经济发展质量差异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基于安徽省域层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于对经济福利系统和经济发展质量系统进行二级结构划分的基础选择丰富具体的三级指标构建层级式的指标体系,层层分解,采用多指标、多方面测度,研究将更为全面、科学、完善。 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经济福利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和指标的借鉴及基础数据的支持。

三、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基于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两者的关系,分别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完成对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两者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测度,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进而对未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大趋势下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建议。

1.熵值法的应用。 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涉及内容多,适合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鉴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条件约束性、 层次分析法的繁琐性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主观性, 熵值法不失为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客观评价法且计算方便, 较适合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2.耦合协调度模型。

(1)耦合度测算。 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作用的紧密程度可以用耦合度加以反映。

C表示耦合度,f(x)表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g(y)表示经济福利综合指数。

(2)耦合协调度测算。 为进一步考察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相互协调情况及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加以反映。

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α、β 为系数且α+β=1。 本研究中,经济发展质量系统和经济福利系统同等重要,取α=β=0.5。

(二)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从经济结构、经济效率和开放创新三大方面加以反映,为此构建了3 个二级指标、18 个三级指标。 经济福利主要从收入、消费、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和与人们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7 个方面加以反映,构建了18 个指标。最终形成了表1 的指标体系。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权重计算分析

对考察期内数据进行标准化和非零化处理后,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系统及经济福利系统指标权重

1.经济发展质量指标权重分析。 表2 表明,经济效率维度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贡献最大,其次是开放创新维度,最后是经济结构维度,表明经济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质量高低,开放创新次之。 三级指标中, 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X17)(0.105 2) 权重最高,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X11)(0.100 4)次之,紧挨其后的依次是技术市场成交额(X18)(0.085 8)、实际利用外资占GDP 比重(X14)(0.082 6)、 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8)(0.082 3)、经济增长率(X7)(0.070 9),分属于开放创新维度和经济效率维度,说明这两个维度在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属于开放创新维度的X14、X17、X18 三个指标总比重为0.273 6,说明这三个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开放创新能力和效果,且在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开放创新维度中, 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X17)(0.105 2) 权重最高, 技术市场成交额(X18)(0.085 8)次之,说明创新能力比开放程度更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效率维度中,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X11)(0.100 4)指标权重最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8)(0.082 3)次之,经济增长率(X7)(0.070 9)第三,说明前者比后两者更能反映经济效率的高低, 人均GDP 增长率又比经济增长率代表性更好。 经济结构维度中第三产业GDP 占比(X5)(0.067 1)指标权重最高,说明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

2.经济福利指标权重分析。 表2 数据表明,相比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经济福利指标权重分布偏于均衡,说明所选大部分指标在经济福利评价中同等重要。 三级指标中,公路密度(Y18)(0.096 3)指标权重最高, 其次是农村人均住宅面积(Y16)(0.077 5), 最 低 的 是 城 镇 人 均 住 宅 面 积(Y15)(0.021 3), 倒数第二的是每万人高等教育人数(Y13)(0.038 8),说明考察期内公路建设的成果对经济福利评价贡献明显, 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代表了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却与农村形成鲜明对比,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反映出的经济福利水平则令人堪忧。

7 个维度在经济福利水平指数中的权重贡献从高到低分别为:消费、交通、就业、医疗、收入、住房、教育,说明考察期内经济福利在消费、交通和就业维度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但在教育、住房和收入维度方面上没能很好地体现出经济资源的分配与共享,尤其教育事业建设没能更多地分享经济建设的成果。

从统计数据看,考察期内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逐年大幅增长,从9 204 元增长到28 528 元,增长2.09 倍;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2 878 元增长到9 610 元,增长2.34 倍;城乡居民消费对比数据逐年下降,从3.2 下降到2.49,说明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增长,消费差距逐渐缩小;考察期内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和万人拥有床位数占比分别从10.5、21.1 增长到19.41 和37.40,增长了84.85%和77.25%,说明医疗条件改善幅度较大;公路密度指标值考察期前期不稳定,2012 年~2017 年呈逐年增长态势, 说明近几年交通资源向更好方向发展;城镇失业率在考察期内逐年下降, 从4.07%下降到2.88%,说明就业情况在逐年改善。 考察期内城乡人均收入比值虽有下降趋势但均值仍维持在2.83,比2017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 还高出1.12,表明安徽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明显; 剔除2007 年的极小值,2008 年至2017 年,安徽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0 年内仅增长7.53 平方,且与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差距较大,说明城镇住房条件依然严峻;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值考察期内累计增长5.99%,年均增长仅为0.54%, 这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差异较大,说明安徽省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还远远不足。梳理发现,实证研究结果与统计数据的结果相吻合。

(二)两系统动态耦合分析

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得f(x)和g(y)的综合得分,再运用式(1)、(2)、(3)得到C、T 和D值,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系统及经济福利系统耦合协调指标

图1 2007~2017 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经济福利指数

1. f(x)和g(y)得分情况分析。 图1 表明,考察期内f(x)和g(y)都在增长,f(x)增长缓慢,g(y)增速远超f(x),增长迅速。 2007~2013 年期间,g(y)位于f(x)下方,说明这一阶段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但增长较快。 2014~2017年间,g(y)超过f(x),位于f(x)上方且与f(x)离差较大,说明后一阶段安徽省经济福利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已经超越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2. f(x)和g(y)耦合情况分析。根据C 值可将耦合划分为四个阶段:C 值在0.3 以下为低水平耦合阶段,C 值在0.3~0.5 之间为拮抗阶段,C 值在0.5~0.8 之间为磨合阶段,C 值在0.8 以上为高水平耦合阶段,C 值为1 时达到最佳耦合状态, 两系统可实现良性共振有序发展[10]。 由表3 数据可知,2007~2008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两系统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2009~2013 年处于拮抗阶段, 两者互相抗衡不相上下;2014~2017 年进入磨合阶段, 整个考察期内耦合度呈动态增长,耦合情况虽向良好方向发展,但目前耦合度依然较低,尚处于磨合阶段,没有实现两系统的良性互动,2017 年C 值最高也仅为0.6328, 离高水平耦合相差甚远。 同时, 图2 显示2014~2017 年阶段C 值增长有所放缓。

图2 2007~2017 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福利动态耦合趋势

根据D 值可将耦合协调情况划分为五种类型,D 值在0.2 以下为严重失调型,D 值在0.2~0.4之间属于勉强协调型,D 值在0.4~0.6 之间属于初级协调型,D 值在0.6~0.8 之间属于中级协调型,D值在0.8 以上属于高级协调型[10]。 从耦合协调度看,2007 年属于严重失调类型,2008~2011 年属于轻度失调类型,2012~2015 年属于初级协调类型,2016~2017 年属于中级协调类型。 整个考察期内两系统的D 值不断增加, 耦合协调类型从最初的失调衰退类过渡到过度调和直至发展到协调发展类型,耦合协调情况逐步改善。 但目前D 指标数值仍较低,尚属于中级耦合协调。从图2 可以看出,2014年以后D 值增长速度在加快, 预期未来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类型会进一步向良好方向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7 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福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1)安徽省经济福利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消费、交通、就业维度指标权重较高,收入、住房、教育维度权重相对较低,说明安徽省近些年来在前三个方面建设成果显著,实现了经济福利在这些方面的提高, 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经济福利性的改善;反之后三个方面建设力度不足,未能很好地实现其经济福利效果,发挥经济发展的福利效果。因此,未来要提升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需要从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和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入手, 以实现经济福利多方面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福利水平的全面提升。

(2)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水平均呈现动态增长,且经济福利水平增长更为快速,由开始阶段滞后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反超为超越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且增长势头迅猛,说明近年来经济福利建设得到了重视且提升效果明显,未来预期能实现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系统和经济福利系统耦合情况研究表明无论是耦合度还是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动态增长趋势, 但目前都处于较低水平,要达到两系统的良性稳定健康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未来还需要花大力气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引导两者向着高级协调阶段发展。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安徽省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充分发挥创新驱动能力。 经济福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现,只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福利水平的不断改善。 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结构维度权重较低, 未来还需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开放创新维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形成各类创新性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国际之间的合作,推动开放、创新联动,实现新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承接,挖掘其辐射能力。这样才能顺应第四次科技革命发展的潮流, 实现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福利安徽省耦合
成长相册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Take Away Pizza ?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