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关系研究

2020-07-21 13:56张玲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贷竞争力商业银行

张玲玲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矛盾日益突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兼顾两者的发展成为新时期不容忽视的重大难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借助金融部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2007 年7 月12 日,银监会在《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信贷”概念,即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实行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流向环保类的企业,抑制“两高一剩”等重污染性企业的发展。 2012 年,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鼓励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以优化信贷结构和促进经济转型。 此后银行业监管部门又相继发布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指引,促进和引导绿色信贷规范发展。 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国内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超过10 万亿元,相较2017 年6 月份的8.22 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表明我国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绿色信贷政策在我国实施状况良好。

但是,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在对待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上明显缺乏动力。从短期来看,商业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保审核和环境风险甄别,同时也会损失环保企业带来的可观利息收入。 但从长期来看,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一方面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 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扩展中间业务、提高利润、减少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大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别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为绿色信贷政策在我国发展提供支撑和指引,同时也为如何调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目前, 国内外有大量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的文献,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一系列经营成本, 对其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Sonia Labatt(2002)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与企业融资环境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银行的贷款资产隐含着环境风险, 会影响经营绩效[1]。Scholtens and Dam(2007)通过对采用赤道原则和不采用赤道原则的两类银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反而要付出更高的成本[2]。李程等(2016)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影响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因素,同时利用DID 模型研究16 家上市银行的绿色信贷与总资产收益率的关系,结论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负向影响[3]。马勇等( 2017) 根据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得出,银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的不足、绿色信贷行业的较高信贷风险以及银行对企业环保信息获取的不畅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4]。 王晓宁等(2017)指出商业银行采取绿色信贷政策会使贷前评估成本增加、利息损失、客户流失、利润下降,短期内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张长江等(2019)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不利影响,而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这种负向关系[5]。 根据上述观点,本文提出假设1。

H1: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负向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有利于提高自身经营绩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从而有利于提升其竞争力。Aupperle and John(1985)指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由于获得良好口碑,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6]。Ralph and Chami(2002)等认为企业发展绿色经济能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解决企业内部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提升银行的企业经营效率[7]。 不同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主要采用的是实证研究,雷世锋(2013)通过对我国14 家上市银行2005~2010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8](P30-43)。 孙光林等(2017)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增大绿色信贷规模能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进而改善银行效益[9]。高晓燕等(2018)选取商业银行14 个指标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竞争力综合得分对绿色信贷规模进行回归。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之间在95% 的置信水平下呈正相关[10]。王建琼等(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绿色信贷呈负向关系,即绿色信贷规模越大,不良贷款率越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绿色信贷呈倒U 型关系,即不良贷款率随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先增后减[11]。基于上述观点做出假设2。

H2: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正向关系。

通过梳理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大部分学者只研究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单一影响,并没有考虑短期和长期内绿色信贷分别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 变量方面,主要研究绿色信贷规模和影响银行竞争力的某一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平均总资产收益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 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本文基于上述不足, 首先运用改进的熵权法得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 然后利用计量模型对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综合前期观点, 提出假设3。

H3:绿色信贷短期内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负向影响,长期内存在正向关系。

二、理论分析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是个容易理解却难以精确把握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其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银行相比一般企业具有特殊性,其主要作用是在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因此其内部采取的政策措施比一般企业更能影响社会的经济环境,其竞争力的界定也较一般企业更具独特内涵。 焦瑾璞(2003)认为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经济下, 相较竞争对手所表现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12]。 蔡亚蓉(2007)基于大部分学者对竞争力的静态理解,加入了动态管理思想,认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作为动态主体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投入、 过程、产出、发展竞争力的总和[13]。刘小驹等(2016)认为当一家商业银行在运作、发展过程中比其他银行具有更强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时,说明这家银行的竞争力强[14]。在综合国内学者的各种研究后,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充分利用其内部资源、管理和外部环境,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创造高额稳定收益的能力。

(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

1.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认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会产生一系列成本,降低利润,削弱银行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三种成本,第一种是试错成本。 绿色信贷政策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缺乏指导,具体细则制定还需不断摸索, 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试错成本;第二种是审核成本。 在贷款前期,银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本对环保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完善对环保企业评级的方法;第三种是机会成本。 商业银行实施的差异化定价政策,一方面会损失环保企业一部分利息收入,增加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也会使“两高一剩”企业这部分客户流失,降低盈利能力[15]。这些成本在银行一开始开展绿色信贷政策成本时比较显著, 但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逐步完善,成本呈不断下降趋势。

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经营者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关注公众的利益和需求,这样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作为公众属性较强的特殊企业,更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是其自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会给自身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提高员工的认同和归属感,收获良好的口碑, 这种无形的资产未来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获益机会[16];绿色信贷给自然环境和宏观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外部经济反过来会给银行带来正外部性,促进银行向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绿色信贷使资金流向绿色企业, 由于绿色企业受监管机构罚款较少,贷款违约概率较小,这优化了银行的信贷结构,提高了信贷资产的质量。 综上所述,绿色信贷政策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3.环境风险管理理论。 环境风险是指因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连带风险和声誉风险三个方面。 信用风险是指已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企业如果违反了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必然要支付巨额罚款或被要求停业整改,这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连带风险和声誉风险是指当银行贷款客户发生环境污染、破坏生态事件时,作为授信主体的银行也要承担部分连带责任,同时这也会影响银行的声誉,从而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贷前评估、 贷中转移和规避、贷后监管来实现对环境风险的全方位管理, 避免银行因环境问题蒙受损失[17]。

三、 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数据是从2010 年才开始公布的, 因此根据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 本文选取2010~2018 年16 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包括5 家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3 家城市商业银行, 共计144 个观测值。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数据和绿色信贷数据来自wind 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 部分差缺数据通过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补齐, 本文利用Eview10.0进行实证分析。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目标,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以三性原则为基础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18-19]。 具体评价指标和相关性情况参见表1。

表1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特点和重要性, 本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将各指标的打分分值和权重相乘,计算出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该方法是客观赋权法,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相较于其他客观赋权法,该方法对样本数据的要求不高,不会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20]。 具体步骤如下:

Step1: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指标并非是同向的,而且指标的权重值不能为负值,在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单位影响时,需要同时考虑指标的方向问题。 因此指标的标准化如下:其中xij(k)表示第i 个银行的第k 个一级指标下第j 个二级指标各个年份的值,代表第t 个年份下第i 个银行的第k 个一级指标下第j 个二级指标的值。

Step2:确定各个二级指标的熵值

先计算得到二级指标中各个时间点处的条件概率,第c 年处的条件概率值为:

则二级指标的熵值为:

其中σ=ln(m)。

Step3:确定各个二级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Step4:计算各个二级指标权重

Step5: 计算各个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到一级指标的得分值

Step6: 计算各个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到最终的综合指标得分值

对综合得到的一级指标的得分值, 重复上述步骤,先计算得到各个时间点处的条件概率,第c年处的条件概率(k),一级指标的熵值ej,信息效用值gj,指标权重wj,最后求得各一级指标的综合

由以上步骤可以计算出我国16 家上市商业银行9 年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见表2)。

表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四)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1.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以上改进的熵权法计算出来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得分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绿色信贷比,用以反映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由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相同,因此本文选取商业银行的内部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包括贷款总额、资产总额、资本充足率。 其中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获利来源,贷款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越强;资产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银行的规模越大,其在抢占市场份额和赢得客户上更具有竞争优势;资本充足率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会影响贷款数额,进而影响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其中资产总额和贷款总额都是水平量,为降低变量的非平稳性,更好地解释模型,本文对这两个变量做取对数的处理, 变量定义具体见表3所示:

表3 变量定义

2.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由表4 可知,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均值为0.854 0, 招商银行在2018 年达到竞争力最大值1.064 144,北京银行在2010 年达到竞争力最小值0.679 168, 说明不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绿色信贷占比最高为兴业银行,2018 年为28.79%,而占比最低为0%(因为部分银行2010 年还未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由此可见,各银行绿色信贷占比普遍较低且绿色信贷的实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表4 描述性统计结果

3.数据检验。

(1)单位根检验。本文的研究样本是面板数据,在建模前,需要对数据做平稳性检验。 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证分析。 单位根的同根检验方法有LLC、Breitung、Hadri,异根检验方法有IPS、ADF-Fisher、PP-Fisher。 本文采用的是LLC、 ADF-Fisher、 PP-Fisher 三种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见表5,其中,I(1)表示变量一阶单整,由表五检验结果可知,五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

(2)协整检验。 上述变量都是同阶单整,符合做协整检验的条件,因此本文对上述变量做了协整检验中的KAO 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 可知P值为0.000 1,拒绝原假设,通过检验,证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建模回归。

表5 单位根检验

表6 变量KAO 检验结果

4. 模型设定检验和选择。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6 家上市商业银行,时间跨度为9 年,是典型的面板数据。 对于面板数据,首先需要通过F 检验(原假设是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确定是混合面板数据模型、变截距回归模型还是变系数回归模型;其次需要通过豪斯曼检验(原假设是随机效应)确定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通过对数据进行F 检验,我们可以得到F(15,123)=25.36,P 值为0.000;通过豪斯曼检验, 我们可以得到Chi (5)=74.27,P 值为0.000,两个检验都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

为检验H1 和H2,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为检验H3,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模型(1)和(2)都是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其中α 是截距项,随个体的不同而变化;β 是系数, 是不随个体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GCR2it表示绿色信贷比的二次项,εit是误差项。模型(2)中β1和β2决定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若β1<0,β2>0,代表两者存在U 型关系;若β1>0,β2<0,代表两者存在倒U 型关系。 模型(1)表示两者存在线性关系,是模型(2)的特殊形式(即β2=0)。

5.回归分析。

表7 是绿色信贷比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回归结果。由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绿色信贷比的系数为-1.23, 结果为负数; 绿色信贷比的平方系数为4.00,结果为正数;P 值为0.000,小于0.05,为0.817 2,表明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 这个结果证明了假设3,同时也否定了假设1 和2,即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呈正U 型,拐点在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5.33% [1.228 2/(2*4.004 9)*100%]时出现,该数值远远高于银行绿色信贷比的均值,说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未达到转折点,这也验证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动力不足的现状。控制变量中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总额的对数系数都是正的且系数显著性良好,说明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总额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而资产总额的对数系数为负且缺乏显著性,说明商业银行竞争力并不依赖于其资产规模,大型商业银行规模优势逐渐消失。

表7 回归结果

这一研究结果与前期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短期内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成本大于收益,长期内绿色信贷政策的效益逐渐显现,使得收益超过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涵盖这一动态变化的过程;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由于不同学者选取研究的样本银行和样本时间段不同,选取拐点之前的时间段和拐点之后的时间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选取绿色信贷占比较高和占比较低的银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本文从一个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选取样本的时间段跨度较长且研究的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差异较大,从而使得实证分析结果更准确和全面。

6.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实证检验的可靠性,本文将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通过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来的综合得分替换上文的被解释变量,同时去除控制变量资产总额,然后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8 所示,绿色信贷比和绿色信贷比平方系数的方向没有改变,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依然呈现正U 型。 绿色信贷比的系数在10%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 虽然显著性没有上述回归结果好,但也通过了检验,因此本文的实证分析具有稳健性。

表8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短期内绿色信贷规模的增大会削弱银行的竞争力,但长期内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拐点在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5.33%时出现。 这也符合银行的实际情况, 例如: 兴业银行在2014 年绿色信贷比达到18.58%,超过拐点。 此后兴业银行的竞争力呈快速上升趋势 (竞争力由2014 年的0.814 0 上升到2018 年的0.997 7),而在2013 年之前银行的竞争力呈下降趋势。由于银行的竞争力还受国内外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本文的结论只考虑了绿色信贷这一影响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拐点仅作参考。

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扩大绿色信贷占比,充分意识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只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同时也是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实施绿色信贷动力不足、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等,如何使绿色信贷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从政府和银行两个角度分别给出建议:

(一)政府角度

政府应当采取一些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如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机制等,财政贴息和税后优惠可以降低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直接成本,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机制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分类目录, 这样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行业的特性,从而完成资金的划拨;加大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企业的惩罚力度, 强化商业银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出台绿色信贷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指引商业银行制定绿色信贷业务标准化流程;联合其他金融部门、 法律部门出台关于实施绿色信贷的细则和指引,规范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二)银行角度

商业银行应当摆脱短视的观念,将绿色信贷理念深入融入其长期战略部署中。虽然商业银行短期内实施绿色信贷的成本大于收入,但长期内其环境效益逐渐显现,有利于提升竞争力;注重专业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对原有绿色信贷产品进行改良和改造,同时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使绿色产品供给多元化;完善内部奖惩机制,可将绿色信贷纳入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中;与环保部门、征信部门共同建立环保信息共享机制,这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贷前评估成本,减少资源错配的风险;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和宏观审慎评估两种方式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即央行对于发放绿色信贷余额较高的商业银行,有更高的支持度和宽容度。

猜你喜欢
信贷竞争力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