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1含量的影响

2020-07-24 02:50孟瑜锋
药品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张口针灸中药

孟瑜锋

漯河市郾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3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可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弹响以及功能障碍等,还可伴有头部、耳后和肩部的疼痛。由于无特异性治疗措施,易复发,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TMD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1]。西医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起抗炎和止痛的作用[2],急性发作时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无法根治。TMD在中医看来属于“痹症”,最常见的是风寒瘀阻型[3],治疗经验丰富,有中药内服、外治和针灸等,针灸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在临床受到患者普遍认可。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风寒瘀阻型TMD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观察其对关节液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风寒瘀阻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9.59±16.84)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25±16.72)岁,病程7d~6个月,平均病程(43.28±22.36)d,单侧43例,双侧7例,关节区疼痛41例,张口受限36例,弹响3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9.87±17.04)岁,病程10d~5个月,平均病程(49.21±25.53)d,单侧42例,双侧8例,关节区疼痛44例,张口受限39例,弹响3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诊断标准[4]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制定:①有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临床表现,与关节活动有关;②体格检查发现关节运动异常,如开口过小或过大,嘴角偏斜;影像学检查示关节腔改变,关节移位及周围组织改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符合“风寒瘀阻”:①关节疼痛,遇寒加剧、得热痛减;②疼痛部位固定,活动差;③舌质紫暗,脉弦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的诊断标准;②年 龄 ≥18周岁;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肿瘤导致者;②耳源性疾病导致者;③合并颈椎病者;④原发性关节炎疾病者;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⑥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⑦有精神类疾病病史者;⑧依从性差,无法完成试验者。

1.5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具体如下:中药方剂:当归12g、白芷12g、防风15g、荆芥15g、薄荷15g、乳香10g、没药10g、木瓜10g、川乌10g、香附10g、细辛10g、丝瓜络10g,将药物置于喷雾器内,喷雾器距离患者患处30cm,10min/次,1/d,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①选择穴位:上关、下关、合谷、颊车、听宫;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切快速进针法,先刺会谷,后刺上关、下关、颊车、听宫,进针0.5~1.0寸,提插使之得气,以患者局部有酸麻重胀感为度,在针柄上套上艾灸段,约2cm,留针30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随访3~6个月。

1.6 观察指标[5]①中医症候评分:于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症状评分,如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共10项,每项症状0~3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②TNF-α、IL-1的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颞下颌关节腔液2mL,然后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按说明书进行。③疼痛程度的测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④关节功能的评价: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咀嚼效率和最大张口度。

1.7 疗效评价[6]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结果分为:①治愈:患者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最大张口度<3.7cm;③有效:患者有所改善,最大张口度<3.0cm,仍存在疼痛、弹响。④无效:病情无改善,随访期内复发。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减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咀嚼效率和最大张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和最大张口度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内TNF-α、IL-1含量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含量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内TNF-α、IL-1含量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内TNF-α、IL-1含量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中医症候评分均减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两组疗效的比较对照组中治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中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0%,比较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常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处疼痛与弹响,并伴有头痛、耳鸣、咀嚼乏力等,由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恢复较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TMD病因较多,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过去临床认为其是由于关节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综合征,故手术修复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未改善,说明TMD并非单纯关节结构改变导致[8]。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目前免疫分子机制[9]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当外界温度骤降、下颌关节受到微小创伤或负荷过重时,均会对关节组织造成刺激,使关节内感觉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炎性神经肽增多,从而刺激IL-1、TNF-α等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0]。

中医认为,TMD的临床表现可归于“痹症”,根据辩证可分为风寒瘀阻型、肝肾亏虚型和脾胃虚弱型[11]。其中以风寒瘀阻型最多见,是因患者受风寒等外邪侵袭,正气亏损,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使经络瘀阻,引起面痛,故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通瘀,温经活络[12]。中医治疗“痹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方药治疗、外治法、针灸和推拿等,本次研究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中药熏蒸是将中药与热量结合,作用于患处皮肤,热量作用使皮肤毛孔扩张,毛细血管血流加速,然后中药成分以分子、离子的形式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起到治疗的作用。本次中药熏蒸方剂为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芷、细辛、防风和荆芥解表散寒、祛风止痛,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木瓜舒筋活络,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香附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诸药合用,发挥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13]。

针灸治疗痹症,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温针灸是将针法与灸法想结合,起到调理血气、温经通络的作用。针刺选择上关、下关、合谷、颊车、听宫。上关穴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属足少阳胆经,有散风活络、聪耳镇惊的功效。下关穴位于颞下颌关节,属足阳明经经穴,是口腔闭合的枢纽,是患者疼痛的主要部位,也是本次温针灸的关键穴位。合谷位于虎口,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痛、发热、面肿和口眼歪斜等,配合颊车,有痛经过络止痛的作用。听宫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与颊车配合,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温针灸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与冯艳红[14]的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和最大张口度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两组患者TNF-α、IL-1含量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炎症反应与本病密切相关,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含量[15],患者病情也得到有效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4.00%低于观察组的96.00%(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且观察组中复发少,说明控制炎症反应,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对风寒瘀阻型TMD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可能是通过减少TNF-α、IL-1含量,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张口针灸中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针灸
仰天大笑
“中药零食”怎么吃
老年人睡醒后口干是何因?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