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分析

2020-07-26 14:25蔡露露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自我意识高中生

摘 要:与以往消极心理学注重纠正和改良学生的消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积极心态和情绪情感的培养,倡导用尊重、欣赏地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文章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全新定位并实践高中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基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特点的调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并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關键词:高中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探究

一、 积极定位团体心理辅导

集趣味性、体验性、探究性于一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是目前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消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把目标定位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矫正上,着力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效果并不理想。更糟糕的是,“问题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往往导致学生的认知偏差,如“心理辅导课就是解决心理问题的课”,“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上团体心理辅导课”等,从而对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产生消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并不是个体消除了心理问题就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还应该是积极心态和品质的出现或增益。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心理辅导不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目标,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需要出发,倡导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发展、欣赏的眼光,通过快乐、参与和意义三个途径来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如此一来,实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口前置、主动预防,减少问题的产生,而不是在问题已经出现后再行补救,不仅过程困难而且收效甚微。

二、 积极自我意识团体辅导实践

(一)内容源于需要,追求积极目标

我们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300名高中生从行为、躯体与外貌属性、焦虑、智力与学校状况、合群与幸福6个方面进行调查,结合师生访谈,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具有如下特点:

兼具独立性和依赖性。随着生理心理的高速发展和成熟,高中生普遍有强烈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渴望独立自主,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但由于发展的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对成人的依赖还比较大。

自尊心发展突出但不成熟。快速的生理发展催生高中生强烈的成人意识,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又存在想要别人尊重自己,有时却不懂得尊重他人。

自我评价水平提高但不稳定。随着身心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及世界观的初步确立,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在主动性、全面性及深度上都有着显著提高,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但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及应对问题能力有限,他们的自我评价呈现出不稳定性。

自我评价有性别差异。总体来说,男生在外貌、体型、情绪稳定、主导心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自我评价优于女生,而女生在学习、自我审视、计划性等方面的自我评价优于男生。

在实际生活中,高中生非常关注自我的心理体验,以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但多数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高,自我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不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过度的自卑,不能接纳自己,并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困扰。依据艾森克发展心理学中人生发展的8阶段论,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自我角色统一的危机,迫切需要他人地引导和帮助,从而顺利度过“自我发现期”。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要设计此主题,聚焦学生的正向情绪情感体验和潜能挖掘,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创造积极自我。

(二)互动真实灵活,培养积极情绪情感

团体心理辅导要想达到高水平的目的和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们充分“动”起来。本主题中将趣味游戏、主题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使课堂氛围活跃、热烈,同时缩小活动心理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热身活动:快乐操。

要求: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前后站好,边说口令,边做动作。

后面的同学双手交叠拍前面同学的左肩膀两下并说你快乐,再拍右肩膀说我快乐,捏捏你的肩;双手拍右肩膀两下,说你快乐,拍左肩膀两下,说我快乐,捶捶你的背;双手再拍左肩膀两下,说你快乐,拍右肩膀,说我快乐,拉拉你的小耳朵。一轮结束后交换位置,前两个口令和动作重复第一轮,最后的口令换成:你快乐,我快乐,捏捏你的小蛮腰!

以往的热身活动目的旨在破冰,营造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在这个主题中,我让热身活动以快乐为宗旨,让学生上课伊始便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开怀大笑。

主题活动一:我是谁

活动要求: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写下10句“我是一个的人。”例如,我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以愉悦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静心书写,写完后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然后小组选出代表上交作业,老师从中任意抽取、朗读,并让同学们猜测主人是谁,本着尊重的原则,被猜中者可以承认也可以沉默。每个同学都沉浸在被抽到的紧张和猜测别人的好奇中,课堂氛围热烈、活跃。

主题活动二:背后留言

活动要求:

1. 每个人在作业纸的反面写下名字和想对将要给你留言的人说的一句话,例如,请你夸夸我!小组内互相帮助将纸固定在彼此的后背上即可互相留言。

2. 留言的内容可以是对这位同学的评价和看法,包括优点、不足和建议,也可以写上最想说的一句话。

在此环节,同学们的互动超越小组,范围扩大至全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走动去寻求目标人群为自己留言。10分钟的时间里,每一个学生都很活跃、积极,因为每个人都迫切地渴望了解他人的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一个道德概念成为一个信念,必须经过情感体验。”因此,唯有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达到成长地目的。所以,在两个活动后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分享作品和感受。例如,在“背后留言环节”老师预设如下问题:他人因什么欣赏你,对别人的反应你认同吗;哪些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玩而又确实符合自己;你有没有看到他人评价中自己潜在的优势或特长,可能你从未在意,而在别人的眼中却是那么明显;活动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任选角度,自由分享,教师在学生的分享中做积极引导。不少同学都在别人的评价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例如有个女生在分享时哭了起来,她说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存在,没想到原来还有人欣赏她、夸赞她,让她深受感动鼓舞。还有个男生在分享感受时候说,原本觉得自己耿直、坦率,但实际上身边的同学感受到了“毒舌”、不友善,坦言以后会注意说话的方式。

好的团辅活动除了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积极地情感体验还会有积极地个性品质形成。当然这不能仅靠一次或几次团辅活动,而是需要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付诸到生活实践中,内化成积极品质,转化为积极行动。在团辅的最后,老师如此引导学生:两个活动就如同照镜子,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每个人都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三)关系和谐开放,进行积极评价

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心理辅导关注个体积极、独特的个性品质,提倡评价灵活多变、积极取向。

在“我是谁”环节,几乎每个同学都写满了10条现实自我,分享时积极主动、大胆,每到精彩、深刻处,全班同学会不约而同地用掌声表示认同和称赞,老师亦会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课堂充满开放、和谐氛围。但教师的评价既要肯定其自我开放的程度,也要及时提高其自我探索的深度。同时,教师的适时监控不可缺少,因为,高中阶段的孩子非常渴望彰显个性,往往在作品和分享中过于随意。因此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开放但不放纵,尊重但不是没有原则和底线,还要监督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可让任一学生置身课堂之外。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活而不散、活而不乱。

在“背后留言”环节,从评价内容上来看,同学们都倾向于对他人进行积极鼓励,如,你的眼里藏着小星星,所以让我们的生活亮晶晶;你是我见过最有耐心,最专注的人,加油,相信你未来可期!希望你的未来光芒万丈,我会一直陪着你!或者留下一句暖心的话语,如,你是陪我一日三餐的人,谢谢!你专心做题的样子很美,放肆欢笑的样子更美。少数提出要多笑,说话大声点,再活泼、开放一点,玩笑注意适度等建议。师生、生生彼此积极、多元的评价,真正营造了安全、温暖、尊重的课堂氛围。

三、 团体心理辅导积极成效

通過心理辅导干预后,采用量表施测,小组访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团体辅导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升。对于个别自信心缺乏的同学,能够增强自信。同时也使个别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快乐热身、主题活动、体验分享、积极点评等系列心路历程,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反思、分享,让大部分同学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客观地评价,更为全面地了解。这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生能调整心态,积极地看自我和他人,接纳自我的程度显著提高,人际关系比以前更和谐了,增强了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营造了快乐、温馨、安全的氛围,充分的互动、体验和分享,让同学们增进了了解,更增进了同学情谊。

四、 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的反思

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进一步改进。比如,在贴纸的环节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意识,要求他们依次、快速贴好,也可采取激励措施,树立榜样,鼓励学生尽快贴好,以提高活动的紧凑性,避免在此环节让课堂“冷”下来。

在具体的环节还要对学生有进一步的规范和要求,例如“留言要是一句完整的话,避免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可以幽默、适当玩笑,但要避免低级、庸俗”,从而确保课堂的积极向上。因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留言内容在水平上差异较大,尤其男生之间往往留言水平高,玩笑较多,偏消极。

在团体辅导前要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例如在“哭泣的女生”这一状况的处理上如何做到既妥善处理又不影响上课的进程,同时对于这一学生还要做好后续跟踪辅导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丽,蔺子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6):19-21.

[2]闻晓岚.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7):330-331.

[3]蒋静.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73.

作者简介:蔡露露,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自我意识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