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2020-07-26 14:25王幸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童话是属于儿童文学范畴的一种特殊的体裁形式,其美学价值与儿童的天性高度相符,对儿童的心

理、审美、情感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选文德育先行、教学本质忽视工具性、教学方式脱离生活实际等,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探寻和优化童话文本的实际教学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童话类文本由于其丰富的幻想色彩、适合儿童心理情感的特色而成为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最普遍的文体之一。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编写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因其童话的美学价值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言语表达方式高度相符,对儿童的心理、审美、情感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小学生天性纯真、学习兴趣强烈,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童话类文本的学习热情更是浓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的内在特征,发挥教材文本内容的教育意义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充分体现童话类文本的教育内涵。

一、 基本特征

童话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是文章内容大多是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教学时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欣赏人物形象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童话类文本的学习兴趣,埋下善良美好的创作之种。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人物情节丰富多彩

童话叙述的主要特征是以故事内容为主,由一个夸张而充满想象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富有哲理性故事串联起来并启发学生的思考。因此,童话故事一般充满了对话,讲述丰富的故事内容就需要大量的对话来加以补充。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全文充斥着大量对话,小壁虎总共借了三次尾巴,但每次借的对象、地点都有所不同。随着借尾巴的对象也发生变化,每个对象不借的理由也都符合本身各自的特点,这样也就让学生清楚明白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并体会小壁虎借尾的艰难。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人物角色贴近生活

童话类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形式多样,但一般都是以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为主。有时候常把故事的主人公儿童化,使其会说话、富有儿童的个性和感情特点。故事的语言简单又富有深意,也适合于儿童理解,易于激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小猴子开开心心的下山游玩,途中遇见各种水果美食,看见一样想带回家,后来每次看见新的就忘却旧的,最后却什么也没带走。这个过程中小猴子玩耍嬉闹的神态与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十分相符,言语动作憨态可爱、天真烂漫也反映出几分儿童纯真可爱的模样,加强了学生阅读时的亲近。

(三)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童话似的变现手法大多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以幻想为核心,结合工具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它是充分满足于表现儿童的普遍愿望于内心,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文学形式。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狡猾的骗子,虚伪的国王、大臣和百姓,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碰撞出一系列荒诞可笑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一夸张的变现手法来讲述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使学生在快乐的阅读过后又发人深省,启发学生对事物对错的思考,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 存在问题

(一)教材选文删减增改不当

原著的童话中,由于故事内容描述比较长,文章篇幅的字数甚至会达到上万。但在教材编选选文时,由于受课本排版的限制,编者会对选取的童话文本进行一定的缩减和改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自觉加入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由于删减了不合适的内容,改动了重要的故事情节,改变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内涵,反而改变作者原本表达的意义和思想,造成了原著和改编童话之间的差异。而且老师对删改过后的文章很少会追溯其原本出处,也就难以理解作者本来意思。再通过老师说教式地讲授,过于强调道德培养,德育先行,将语文课上成了德育课,学生语文阅读表达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语文素养难以提升,脱离语文教学本质。

(二)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说教

童话文本在教学中也存在被授课教师忽视的情况。如果学生考试不会考到童话类文本,教师教学的重点也会有所偏离,讲课方式与其他文本内容一样。教师并不重视童话教学,没有抓住童话文本的特色来进行教学,那么童话带给学生应有的欢乐和其特有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童话教学的工具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编写者穿插一些道理式的言语于文本内容中,本来期望是使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过程中明白体悟其中蕴含的道理。然而,有时候插入这种说教式语言反而会大大影响其阅读的质量,甚至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难以继续阅读。

(三)教学方式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倾向于权威式的说教,用大人的思维设定教学内容,忽略儿童的认知和特点,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认同。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目标是含糊的,没有深刻认识到童话类文本的本质及对学生独特的教育意义,忽视了儿童对于童话的内在需求,这样的教学实际上老师没有看到童话教学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优势及本质内涵。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一生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儿童天性,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多欣喜听到不同的声音,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特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让儿童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

三、 教学策略

(一)情节改写训练思维创造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的“敏感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时候会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或者对人物行为产生疑问;或者期待后续情节的发展,他们也会常常想象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改变故事结局或者续编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教学契机,让他们续编、改编童话故事或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提问:“若可怜的小女孩最后终于见到了疼爱她的外婆,她最有可能对外婆说什么呢?”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提问后,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便会积极地参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師就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这则童话故事,让学生自己找寻故事答案。孩子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故事的内容其实就是孩子们自己思想言行的真实反映。

(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形象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最喜欢玩闹扮演游戏。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童话中的各种角色,学生之间合作表演故事情节,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感。对童话角色在表演中进行创新再创造,发展言语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寓教于乐,印象深刻,这样的课堂充满童趣,这方面的体验是学习阅读活动无法实现的。例如在《狐假虎威》一文中,学生带上各种动物的头饰,抓住狐狸、老虎以及森林中其他动物之间特色来扮演,表演对话情景。狐狸说话间,神态言语是狡猾机灵的;老虎则是低沉浑厚的声音以及自信满满地神情。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能深刻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又能深刻铭记故事地发展情节。学生们甚至可以即兴创作,通过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和动力,最重要的是发现心灵创造地美丽火花。

(三)生活实践提升阅读理解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应当转变传统模式,更新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来设计教学,以儿童的理解能力讲述故事内容,语言表达不宜太过复杂深刻以致学生难以理解。此外,教师将童话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童话融入学生生活中,站在童话故事中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故事内涵,并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提问:“读完这个故事,你从乌鸦身上学到了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像乌鸦学习呢?”等问题,在学生思考过后作答,站在人物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故事内涵,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统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阐述,在小学阶段开展童话类文本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培养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推荐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童话读物,开拓学生眼界和加强阅读知识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童话文本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地分析,针对童话类型之间的差异,开展特色地教学方式,开展多方面互动,进行层次训练,选择合适的童话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丁美君.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57-59.

[2]侯甜.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8,7(12):23-24.

[3]孔月.浅议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3):359-360.

[4]刘阳.审美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5]吴梅.刍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7(23):71.

[6]周欣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文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7]苏浩盛.生本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7(24):62.

[8]张小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258-259.

[9]李彩虹.以童话思维教学童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2):48-49.

[10]吴玉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幸,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