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初一新生学好数学的几点思考

2020-07-26 14:25徐青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摘 要:数学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科,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要想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较多的符合初一新生学习特点的方式,让初一新生对新的数学知識产生兴趣,最终提升初一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从“把握好开学第一节课”“设计精妙的课堂引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及“运用微课教学”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初一新生学好数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一新生;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刚跨入初中校园的初一学生,对于初中里的一切他们都感到新奇同时又有些忐忑。新的开始,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知识,一切都是那么有吸引力。因此,一开始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学习兴趣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还是用小学的学习习惯,有些怕吃苦不肯花时间在学习上,又有对于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后的疲于应付,在学习中开始碰壁,遇上学习障碍,这时,有部分同学会退缩,对于一些学科失去新鲜感后学习态度大不如前,特别是数学学科,有很多同学会觉得学习乏味,失去兴趣,成绩下滑。初一的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学习初中数学,没有好的开端,没有扎实的基础,那么会影响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如何引领初一新生学好数学呢?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初一数学教学实践,针对这一话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 把握好开学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让数学课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要上好第一节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可以用于开学第一课的数学知识亮相。

设计一款小游戏,为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些小棒,看哪个学生用有限的小棒搭的图形又多又漂亮,再组织学生参观,获得好评的图形请作者讲评,说说搭图形的创意。游戏的设置活跃气氛的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接着展示勾股树、轴对称图案、维纳斯女神像等给学生欣赏,向学生介绍这些图片和数学的渊源,使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数学不再是印象中的枯燥乏味。

播放《玩具总动员4》片段,让学生观察动画中那个勇敢又机灵的牛仔伍迪,可以发现他色彩丰富,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细腻、逼真,非常吸引人。同学们都知道这类影片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加工的动画片,但是你们知道制作者是怎样通过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吗?有想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向学生介绍动画制作和数学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原来小小动画也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不容小觑。

数学不仅体现人类的智力,还和美学有关,数学可以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而然让学生感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二、 设计精妙的课堂引入

数学课的课堂引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一新生,刚升入初中学习,对于数学课堂他们既陌生又熟悉,他们充满期待。若教师是干巴巴的教授知识,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教师要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一番研究,才能使事半功倍,吸引学生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也省力。

初一学生普遍活动力较大,下课处于疯玩状态,若上课不能收拢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上课将会效果不佳。设计精妙的课堂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下课时的兴奋转移到课堂上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一个最佳的认知和心理建设,用最短的时间收拢学生的心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

(一)用情引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授“正数与负数”时,结合学生刚经历小学6年同学情谊的分别及马上中秋佳节的契机,播放苏东坡经典诵读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寻找其中反映自然状态、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阴与晴、圆与缺、离与合,人世间常见的矛盾东西,却又奇妙的融合为一体,营造出真实又和谐的现实世界。而在我们数学中也有如此贴切的成员反映这一奇妙现象,就是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数与负数”,他们是数学大家族的成员,表示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了他们的存在,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学生饱含真情实感、感同身受,很自然的进入课堂。

(二)引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可以在课堂引入时设计和教学内容相贴切的趣味知识。在上“字母表示数”时,播放儿歌《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3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一直唱下去有困难,怎么办?此时教师点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字母表示数。在播放儿歌时学生都会跟着唱,兴趣盎然。教师点题后学生发现确实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给数学表示及生活带来方便,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而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认真学习。

(三)设疑引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初一新生和小学生一样充满好奇心,孙子兵法曰:出奇制胜。兵贵出奇招。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一课时,上课开始给出方程,设计问题(1)比较结果和形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它们是通过怎样变形得到的?(3)从这两个方程的变形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思考回答后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在方程中去分母。从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去分母解题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多思多想,顺利过渡到课堂学习中。

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指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且变成自觉行为而不会轻易改变。数学学习习惯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计算习惯及思维习惯。新初一刚入学,学生接触的基本是计算,而计算又贯穿整个学习数学的生涯,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尤其重要。

首先,在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法则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认真审题。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可以提高正确率。

如计算以下两题:(1)(-60)×34+56-1115-712;(2)(-60)÷34+56-1115-712。第一题对比先括号内通分求和,然后再乘以-60,还是运用乘方分配率来计算就需要斟酌一下。教给学生一般运用乘法分配率后可以使括号中的数字简化的,那么用分配率比较合适;若用分配率后反而使分母变大了,不利于通分计算,那么还是直接先计算小括号内的运算。培养学生解题前先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体验思考过后解题的成功经验。对于第二题,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也会直接用类似于乘法分配率的方式,将-60去除以括号内的每一个数而导致错误。如果问学生,“除法有没有分配率”,他们肯定高声回答“没有”,但实际解题时还是有人会犯这种错误,原因在于没有多加思考,凭感觉解题,还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把两题放在一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两题的区别加深印象以及审题的重要性。

其次,计算过程中要细致耐心,有理数运算中学生错误比较多的是符号的处理,比如将以下式子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28)-(+12)-(-3)-(+6),学生经常前几个注意符号变化了,但后几个会遗忘,去括号的运算更是错误百出。学生还会出现2-5=3的错误。要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式子,心中时刻有法则,该打草稿的就要打草稿,不要因为感觉题简单而忽视。

最后,要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课后作业也要学会检查。检查方式可以让学生再次确认题中包含的运算、符号、是否有漏算等。现在有很多学生回家作业完成后都是由父母帮忙检查,这不利于做完作业检查的习惯养成,要督促学生回家作业要自己检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和学生的一些固有的缺点做斗争,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正确率,体验成功,自然喜欢学习数学。

四、 运用微课教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可以教授新课也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或是一个练习录制视频课。它的特点是时间较短,针对性强,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特点,比较容易抓住学生专注力。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的内容录制成微课,放在班级群中,可供学生反复听课,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感受克服难题体验成功的美妙。

我在自身的初一数学教学实践中便会有意识地利用微课,用其辅助新入学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像在结束了新的数学知识点教学之后,我会将其学习到的内容集中浓缩到一个微课视频之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认真观看。微课视频时常较短,学生们只需要消耗极少的流量便能实现对其的轻松下载、浏览与观看。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又如同重回课堂之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正常的数学学习。而且微课视频还具备暂停、快进或者循环播放的功能,初一新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判断并决定自身的观看速度与进度,这样也便于他们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如此,我们便能很好地达到借助微课推动初一学生们数学学习、切实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良好目的。

五、 结语

初一新生,可塑性还是很强的,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身为一名初一数学教师,我在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仍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优化与提升初一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希望切实起到抛砖引玉之效,让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能意识到初一这一重要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通过不懈的努力,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奠定好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他们日后获得长远性的数学学习进步与发展提供无限助力。

参考文献:

[1]高祝芳.小议初一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再激发[J].学周刊,2015(34):93.

[2]江巧根.“四认真”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给初一新生学习数学的建议[J].科学大眾:科学教育,2012(4):29.

[3]王琴.浅谈初一新生数学表达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73.

[4]段明泽.加强初一数学教学,努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数码设计,2019(7):103.

作者简介:徐青,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