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2020-07-26 14:25陈亚屏张素垠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陈亚屏 张素垠

摘 要:“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让教学回归生活,在栩栩如生的生活情境中发挥育人作用。要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不仅要整合教材资源,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还要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 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课堂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因此必须紧紧抓住生活性、发展性、体验性、开放性原则组织教学。

二、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规范学生社会行为的活动性学科,它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伟大使命。但是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以生搬教材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存在很大的偏差。忽视了教材与学生、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删减、增加教学内容,不能对教材内容和生活素材有效地整合,生搬硬套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处理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犹如隔岸观火,可望而不可即。

(二)课堂教学以说教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

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空隙,重成绩轻能力的教育风气愈演愈烈。教师们忽视知识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关系,忽略学生作为完整生命个体的社会发展需求,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单一的说教为主,死气沉沉、枯燥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致使他们在知识与分数的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虽然应付考试得心应手,但是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提高,道德素养低,法律意识淡薄。

三、 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让教学回归生活,在栩栩如生的生活情境中发挥育人作用。如何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回归生活呢?下面就谈几点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感悟。

(一)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1. 利用生活化案例,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分析占很大比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抓手,也是联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纽带;既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认知水平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载体。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能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活化案例,使教学回归生活,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我考虑到学生只知道毒品可怕,并不能深切体会毒品可怕到何种程度的问题,于是就选择了本乡家喻户晓的吸毒事件作为案例来教学。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血淋淋的事实,班上有很多学生认识吸毒的当事人王某,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搜集了王某吸毒前后个人和家庭照片,在案例分析时穿插照片对比,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看到昔日王某健康阳光的身体和吸毒后犹如魔鬼的面孔,几乎发出惊叫;看到昔日王某所住漂亮的二层楼和为了吸毒倾家荡产后所住的破窑洞,顿时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身边的案例最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最能唤起记忆比对,最能引发学生强烈的震撼和深深地思考,活用案例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通过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巧妙对接,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体验有效对接,使教学回归生活。在教学《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时,为了让学生铭记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磨难,切身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我上网搜集图片,查找资料,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当课件展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时,学生们个个双目含泪,满脸通红,紧握双拳,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当课件播放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时,孩子们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学生“深陷”历史漩涡,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深刻体验了当时民众的苦难生活和斗争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布置生活化作业,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为了给所学知识注入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除了一些必要的书面作业,更多的会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如采访、查资料、做手工、拍照片、排练短剧等。这种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生活化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桥梁。

在学习了《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学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让他们体验父母的含辛茹苦,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这个生活化的作业,他们有的学会了炒菜,有的学会了拖地,有的学会了整理房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担当意识,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劳动态度,培养了创新能力。

4. 开展社会实践,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磨炼学生意志,要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社会实践,使教学回归生活。我们申请学校统一组织了“研学牛角沟”“解密大云寺”等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观赏自然美景中感受泾川地域文化的美妙,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组织学生打扫街道广场,宣传法律知识,为灾区募捐,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带领学生帮扶孤寡老人,去福利院义务演出,培养爱心;和学生参观“科技流动大篷车”展馆,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后,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休息间隙讲解绿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本内容,明白了植树的意义,锻炼了毅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1. 设置情景化模拟表演,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材内容广泛,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进行编排,涉及法律、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而小学生涉世不深,见识不广,部分教材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我把有限的教室当作广阔的社会空间,营造真实、开放的教学氛围,通过场景化模拟表演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学回归生活。在教学《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仿真采访情景,让学生在模拟表演中体验:在“乡人大代表会场”外,一群“小记者”围着老师扮演的人大代表采访,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关法律知识。对于他们的问题,“人大代表”都一一做了回答。情景化的模拟表演代替了枯燥的说教和干巴巴的分析,使课堂别开生面,不但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强了公民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法制观念、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时尚游戏活动,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游戏、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把学习内容和游戏活动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轻轻松松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學生综合素质。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时,我让同学们把提前收集的各类垃圾展示出来,再让他们把这些垃圾分类,然后组织他们开展了一场“变废为宝创意”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孩子们一个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动手动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件件作品美轮美奂,使人叹为观止。这次游戏教学活动,不但使孩子们学到了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而且开发了智力,激发了艺术潜能,培养了科学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劳动态度,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采用生活化模拟实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实验是科学发现的手段,是真理诞生的必经之路。把教学和实验相互结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不是化学教学和物理教学的专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可以适时地做一些模拟实验,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在教学《应对自然灾害》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文化知识不够广博,他们不能理解频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乱砍滥伐的密切关系。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小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每组准备两个相同的带孔的盆子,一个装草皮,一个装黄土,然后分别朝盆子里浇灌同样多的清水,发现装草皮的盆子里流出的水清一点,装黄土的盆子里流出的是泥水。这个小实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了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等生活常识,理解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揭开了自然灾害的真相,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 结语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扭转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局面,既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出色地完成课程教育功能,又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可谓一举多得,值得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艳革.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2(5):37.

[2]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170.

[3]陆国萍.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188.

作者简介:陈亚屏,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中心小学;张素垠,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完颜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