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微专题应用策略探究

2020-07-26 14:25郑芳芳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微专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近些年来,高考的命题也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故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专题训练中,教师以高考真题为载体,通过地理要素的联系、探究性问题的引入、区域分析比较的方法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全面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微专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取代地理知识水平成为新的教学目标。其不仅体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在高考的命题中同样有所体现。微专题是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如何在备考环节的专题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每位一线地理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近年来核心素养培养取代知识水平提高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重点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形式更加受到重视,这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愈发重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为之后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知名地理纪录片《超级工程3:纵横中国》为导入素材。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这一纪录片的第三集《交通网络》片段。这一视频从海、陆、空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地展现了我国交通网络的现状。而其中不仅有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设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有着在各地施工的片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不同地区施工的难度,让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地形对交通道路的影响。这样,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教师以更加新颖的网络素材导入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后续环节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注重地理要素之间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的是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有着多个模块。而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多是按模块顺序区分,即从自然地理学到人文地理学、再到区域地理的顺序。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容易呈现“团块状”结构,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晰,导致做题的时候无法考虑全面。故在备考阶段,教师更需要注重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例如,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分为“对交通方式的影响”“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的影响”以及“对交通线网的密度影响”等,让学生对其分别进行探究。其中,每个探究点又围绕原则、原因和表现三个方面,以具体的案例展开。如在探究“地形对交通线网的密度影响”时,教师引入四川省的交通运输网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四川省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分布差异及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四川的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故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比较稠密;而四川省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比较稀疏,经济较落后,故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以公路为主,运输线也比较稀疏。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山地、丘陵交通密度较小;平原密度较大”,原因包括“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等方面分析。最后,再将这些知识点以表格或者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教师不仅展现了地形与交通等多个要素的多样化联系,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地理综合思维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由于引入的是具体区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合理性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地形是如何影响交通运输网密度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今后的问题探究也能更有感知。

三、 探究式问题引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户外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但高中课业相对紧张,教师必然不能每节课都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尤其是备考复习阶段,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缺少足夠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地理学问题情境则多为实际的地理环境,现实性较强。故在备考环节的微专题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巧妙利用探究式问题,让学生能在思考中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如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哪一处?凸透镜一般是在道路急转弯的时候需要用到,学生也有切身体会,这样的情景设计体现了地理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学以致用。教师还可以以2015年重庆文综的一道地理题为背景材料,这道题以非洲某国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考查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道路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该国的基本条件如“等高线地形图”“为原油出口国”等,而后就可以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人数适当的小组,让学生探讨铁路两个阶段限速的大致高低及其原因。由于中非合作是当今热点问题,故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也能轻易地回答两地限速的高低及其原因(平原限速高于丘陵、山地)。这样,教师以实际情景引入探究式问题,让学生成功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 以具体区域地理为载体,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指人们基于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能力,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们对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即都是基于一个具体的区域。而在高中地理复习阶段的微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引入具体的区域,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如在课堂拓展延伸中,教师可以引入青藏铁路的案例,青藏高原因高而寒,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影响冻土发育,冻土进而影响铁路的修建,如何克服冻土的影响一直是修路史上的世界难题。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学生需要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情况:冻土广布和自然环境脆弱的原因等,而交通运输线路、桥梁的修建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综合题就有对青藏铁路热棒原理的应用以解决冻土问题的考查,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入该题的讲解。这样,利用对具体区域和具体问题的分析,不仅帮助学生增进了对“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可谓一举两得。

五、 结合高考真题,增进学生对考点的把握

高考是高中教学的目标之一,故在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抛开高考谈核心素养的培养不现实。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高考的命题也是一脉相承。这就需要教师在微专题的教学中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增进其对高考命题趋势的掌握。

如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的教学中,在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入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6、7题。本题以东北某区域铁路交通分布为具体情境,考查地形对交通路线分布和延伸方向的影响,主要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东北地区地形、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综合思维(地形与交通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地图(铁路轮廓与河流基本重合),学生很轻易就能得出该地铁路沿河谷分布。而通过地图上铁路汇集处为山地,再结合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学生也能得出运输物为原木。这样,通过高考真题的练习,教师不仅能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种核心素养,还能让学生就高考真题具体分析,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为不久后的高考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六、 布置专题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作业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地理作业的布置多为书面练习题形式,尽管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重复的书面作业不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地理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等情绪,还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而相比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相对来说不仅更加有趣味性,還能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这一专题教学中,在课上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对本区域道路分布的合理性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而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则可以分工合作,通过所学知识结合网络地图和实地考察解决这一问题。而由于此项活动在课下,故教师可以适当延长作业的时间,以应对高中复习过程中时间较为紧张的现状。这样,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教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和实践的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掌握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七、 总结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备考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微专题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通过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具体区域分析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结合高考真题增进学生对考点的把握;并布置专题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微专题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高考以及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65-66.

[2]李明其.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地理备考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02.

[3]张国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改进[J].名师在线,2020(6):54-55.

作者简介:郑芳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微专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