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满意度调查

2020-08-20 15:06欣,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满意度信息化

赵 欣,董 伟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20年初,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全国高校通过在线教学方式,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校教师需要快速面对这种挑战,适应新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

教育部在2012年4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这次疫情是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对这一特殊时期的高校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了解高校教师线上教学各方面的真实感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高校教师QQ为调查对象,学校类型和所授课程不限,项目组通过高校QQ群和微信群在线发送电子版问卷。问卷发放1周后共收回来自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20个省(市)高校教师的问卷223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1%。调查对象分布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的人口统计学资料(N=203)

本研究采用自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满意度量表》对教师的线上教学满意度进行测查,该问卷包括教学胜任力、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能和教学支持5个维度,22个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3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问卷的KMO检验值是0.93,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是2 563.88,量表的各项Crο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5、0.82、0.76、0.83、0.80,总量表信度0.94,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分析

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满意度整体的得分和各个维度得分如表2所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87,处于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学校给予的教学支持在4.1,说明在疫情期间高校对教师线上授课支持力度非常大。线上教学的其他4个维度的满意度均值在3.67到3.88之间,说明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满意度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才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表2 线上教学各维度情况统计(N=203)

在5个维度中,高校教师最为满意的是学校给予的支持。各高校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学习不延期”的精神,严格做好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全力支持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专业学习和自我提升,保障线上教学安全平稳运行。

高校教师线上满意度其他维度的得分排名分别是教学胜任力、教学效能、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的满意程度。高校教师疫情期间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原因在于家庭中的办公氛围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而且师生双方的网络有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影响教学进程的顺利展开。

(二)高校教师线上教学各维度满意度情况分析

1. 教学胜任力

教师对自己成功实施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感知就是教学胜任力的满意度,主要包括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师的讲授能力等。最让高校教师满意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M=4.04),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并没有因为线上教学受到影响,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对自己讲授能力的满意度最低(M=3.76),讲授能力本是教师最基本最擅长的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却发现教师对自己的线上教学讲授能力并不满意,原因可能是高校教师无法快速适应从传统教学到线上教学的改变,一是面对冰冷的电脑屏幕与直接面对热情的学生上课时情绪感受悬殊,很多教师在刚进行线上授课时会有紧张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语言表达感染力不足。二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习惯运用互动话语,这些教学语言在线下课堂中非常必要,但是在线上仍旧采用线下常用的这些互动语言,学生无法及时回应,导致教师感受性较差。统计显示,高校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较好,教育部为支持全国高校学生学习,免费开放2.4万门慕课和2 000多门虚拟仿真实验等课程资源[3],高校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

2. 教学过程

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践活动的感知为教学过程满意度,具体包括师生线上互动情况、线上的课堂秩序、以及学生参与情况的感知。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就是课堂秩序(M=3.96),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教师不会直接感受到学生线下干扰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而良好的课堂秩序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课程。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最低(M=3.71),在线教学中教师虽然会设置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网络教学打破了过去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教师的互动技巧和互动方式不足,学生也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进行互动。尤其是直播教学时,教师几乎看不到学生的反应,无法像线下教学时通过眼神的交流、问答话语等调整自己的课堂内容、速度甚至方式,导致师生双方的互动质量无法保证,所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习惯上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转变与适应的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不断调整课程进度、分配讨论和讲授的时间以及更新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从而确保高质量教学互动。

3. 教学环境

一般教学环境满意度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所周边的多种自然环境和教学设施条件的感知,而线上教学满意度主要是高校教师对家庭办公氛围以及师生的网络环境的感受。研究发现,高校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学生的网络不稳定情况(M=3.32),其次为教师自身的网络情况(M=3.69),因为技术平台的不稳定性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高校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熟练掌握了各类学习平台并进行在线教学测试,但在真正上课过程中很多直播平台都出现了卡顿现象,有些可能需要等待5~10分钟才能够进入平台,甚至有些平台直接崩溃,导致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下载困难、无法通过弹幕交流以及作业无法提交等多种网络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所以也提示高校后续要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以保障高校教师能够全面、综合、更加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案开展教学。

4. 教学效能

教学效能的满意度是指高校教师对特定的时期内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的感知,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教学成就感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感知。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满意度比较低(M=3.66)。一部分原因与疫情期间的网络平台有关,学生的个人条件差距比较大,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家庭所在区域没有网络,有些学生会因为网络卡顿导致签到不及时,甚至有些学生在课程已经过半时才能进入课堂,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办法及时互动;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有关,不能按时签到上课学习。线上教学打造了新时空课堂,疫情期间学生全部居家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最满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M=3.90),其次是对教学成就感比较满意,良好的线上课堂秩序及学生的积极配合能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线上教学效率。

5. 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是指高校教师对学校管理者为保障教学目标达成提供帮助的感知。调查发现,教师对教学支持的满意度非常高(M=4.10)。为落实教育部精神,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各大高校多种举措并施,大部分学校都针对在线教学给予相应的培训,解决网络技术问题,还有的学校为教师提供课程包,为教师购买流量,指导和支持高校教师选择适合的线上资源,在特殊时期不给教师过多压力,这些举措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条件保障。各高校为保证教师线上教学质量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监督,如线上打卡、每日填表上报、让学生评教、教研人员进入班级巡查上课情况等,确保疫情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严格管理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时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严禁传播虚假消息和不当言论等。有效的教学支持能够使学校全面地掌握线上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更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另外,通过对高校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职务等变量对线上教学满意度影响的差异检查,发现高校教师在学校担任的职务是影响线上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F=5.002,P<0.05),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随机选取我国20个省(市)高校教师为样本的调查分析发现,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比较高,尤其对教学支持满意度最高,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在教学胜任力方面,时空分离的线上教学影响教师的讲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有待拓展;在教学环境方面,师生双方网络平台的不稳定较大地影响了满意度;在教学效能方面,线上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准确感知影响了满意度。

(二)建议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高校教师是“停课不停学”的主力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在线教学效果。根据调研结果,针对调查中教师满意度反映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提供参考。

1. 教师层面:提升高校信息化素养

(1)成为技术派教师

教师由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关键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4]。首先,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5]。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功能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自己的课程特点,在线上教学时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整师生互动方法、增加互动频率,增强的“临场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更多权利让他们实践、反馈和思考,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签到、测试以及课题互动。其次是教师线上授课能力。讲授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快速调整最佳状态进行线上授课,调整自身线上授课情绪,精简线上教学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激情和热情感染学生。

(2)以学生为中心

线上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这次疫情对我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样是一场考验[6]。调查发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影响师生互动的及时性和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线上教学,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网上互动、网上主动学习和网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经过这次疫情的检验,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迫在眉睫,教师和学生都将成为信息化改革中的使用者、建设者和推动者,这是教育信息化落地、生根后开花结果的关键。在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中,要逐步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更加注重学生“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与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提供技术支持[7],未来学习者中心理念将得到更充分体现。

2. 学校层面:多渠道提升教师教学满意度

(1)教师在线培训常态化

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要及时总结经验成果,借此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努力探索在线教学模式,深入思考互联网时代学校未来的发展形态。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对疫情防控下的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培训,可以通过示范、培训体验或者实践辅助等多种途径,提升高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索、资源获取、互动交流等综合能力,减轻教师线上教学的压力。而且学校要了解教师对在线培训的需求,维持学以致用的连贯性,充分发动多方协同的力量,如鼓励领导、督导专家参与线上听课评课,确保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及时地指导、帮助和反馈,最终推动教师在线培训的常态化,将“停课不停学”特殊时期的短期在线集中培训转化为未来长期的在线支持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

(2)教学管理弹性化

现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比较缺乏灵活性,强调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要求行动一致、步调统一。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此次疫情期间,信息化建设到位、教学理念开放和教学管理灵活的学校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展现出巨大优势。而教育理念传统、管理僵化的学校应对突发情况时则表现不佳。后疫情时代的教学管理最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学术水平、较强责任心以及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和探索[6]。要更加全面地去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资料和信息的搜集评估工作,要及时总结教学变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新时代的教育应更加灵活机动,否则培养出的学生也是死板、机械的、应变能力差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具有弹性的教学新模式,为智慧学习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做好充分准备。

3. 政府层面:优化线上教育网络环境与资源

(1)优化在线教育技术环境

随着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应逐步缩小,虽然大多数家庭都拥有网络环境,但要关注偏远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表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8]《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中,将改善网络条件支撑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9]。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对教学设备和网络条件有限的这些地区进行帮扶,政府可以给教育资源提供商以免税、减税的政策支持,而且要完善在线教学的支持服务体系,要考虑和照顾到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跨越数字鸿沟。

(2)汇集社会各方优质资源

疫情期间教育部依托国家体系整合各方力量,为各级平台提供线上学习和名师课堂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且鼓励企业积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9],这些举措在特殊时期发挥重大作用,将线上教育互联互通的优势较好地呈现,但实现效果参差不齐。网络上有一些公共课程,但这些课程量少、个性化程度不够、选择性小,未来的教育应是线上线下教育长期共融的状态,5G技术将为未来教育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帮助教育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因此,要尽快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汇集全国甚至全球最优质的课程资源,由国家统一采购,免费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在线教育是一个国家大工程,需要建设好这条教育层面的“信息高速路”,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公平发一把力[10]。

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善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这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满意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