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

2020-08-27 07:27王公为
茶叶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道耦合茶文化

王公为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

王公为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2)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除福建略有下降,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逐渐改善;(4)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茶产业;旅游产业;融合互动;万里茶道;耦合协调度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茶叶种植规模最大、茶叶产量最多的国家[1]。作为中国的传统特色产业,茶产业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重要作用[2]。中国的茶产业包括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消费等环节,并逐渐延伸到茶庄园、茶叶田园综合体以及茶业特色小镇等新兴领域[3]。茶产业既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文化旅游产业存在交叉和互动。茶茗、茶树、茶园、茶场、茶具、茶道、茶诗、茶画、茶馆等构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旅游吸引物,可满足游客休闲、观光、度假、研学、购物、康养等多样化的旅游需求[3]。随着中国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茶产业转型升级和三产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茶树的种植,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的融合互动越来越紧密[4-5]。

由于茶产业的特殊性,国外相关研究较少。国内关于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数量有限[6]。在茶旅互动发展的意义方面,高坊洪等[7]认为茶旅融合有利于增加茶产业附加值,延长旅游业产业链,实现公共功能的置换与创新;张颖[8]认为茶旅融合对于破解茶产业同质化、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在地区茶旅融合互动水平及其变化过程的研究方面,赵俊远等[6]认为信阳市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但二者融合水平逐渐提高;易开刚等[2]发现浙江省茶旅融合水平逐渐改善,且茶产业对旅游业具有引领作用;纪金雄等[4]以安溪县为例,发现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存在差异,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开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侯玉霞等[9]以广西龙胜自治县为例提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应在产业渗透、产品供给、要素重组、需求驱动、过程体验等方面推进茶旅融合。庞娇等[10]提出四川省茶旅融合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茶旅产业综合水平,打造茶旅专题旅游线路。现有关于茶旅产业融合互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意义、模式、路径,以及融合水平测度等方面,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多聚焦于特定省份,例如:云南、贵州、福建、四川、江西等茶叶资源丰富的茶区,对于其他相关地区关注不足。这种缺陷可能使各产地限于本位主义,不利于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限制了各自比较优势的发挥,进而影响中国茶文化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的塑造。

“万里茶道”亦称“茶叶之路”,是晋商在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所开辟,并由沿线商民共同参与运转的一条以茶叶为主要贸易产品的重要国际商道和联通中蒙俄的“世纪动脉”[11-12]。“万里茶道”以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抵达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13]。作为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题的线性文化遗产廊道,“万里茶道”包含众多农业遗产、建筑遗产、商业经济遗产、交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茶树、茶园、茶场、茶亭、码头、祠堂、特色小镇等众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的建设需要整合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打造系统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推动茶旅融合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实现茶旅产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然而,目前对“万里茶道”沿线地区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程度、融合状态,以及发展变化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鉴于此,本文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沿线地区2000—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情况进行定量测评,检验沿线地区茶旅融合的水平、类型及变动趋势,以期为“万里茶道”沿线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对促进沿线地区茶旅融合和“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的建设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茶产业发展数据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2016年),缺失部分根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1—2016年)和《中国茶叶统计资料》(2008、2010年)予以补充。沿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来自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2016年),缺失部分根据各省区统计年鉴和年度统计公报予以补充。

1.2 研究方法

1.2.1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数据测量的科学性及可获得性等原则,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在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茶产业发展水平指标包括沿线省区年度茶叶产量、年末实有茶园面积和本年采摘面积指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包括沿线省区年度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指标(图1)。

图1 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1.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茶旅产业各项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并在每一个指标标准化值后面都统一加上0.01,以避免可能出现统计结果无意义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Z表示第个评价对象的第个指标的原始数据,Z表示标准化之后的数据,max和min分别表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3 指标权重确定

采取变异系数赋权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其计算公式为:

(1)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平均值:

(2)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标准差:

(3)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

(4)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权重:

1.2.4 产业综合评价

构建产业综合评价函数,设1为茶产业综合评价函数,2为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函数,1和2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WW分别代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权重,′代表标准化后的各项指标值。

1.2.5耦合协调度模型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的耦合度模型为:

=1+2

式中,代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代表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为待定系数。借鉴以往研究,将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茶旅产业的贡献设为等同,因此对、均赋值为0.5。为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为了清晰反映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参照以往研究成果,对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划分(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2.1.1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2016年沿线地区茶叶总产值634亿元,占全国的46.62%,茶叶总产量103.51万t,占全国的43.04%。其中,青茶、红茶、黑茶、黄茶和白茶占全国半数以上,占比分别为81.89%、51.89%、80.47%、73.38%、91.20%。从各地茶叶产量来看,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为主要的茶叶产区,河北和内蒙古茶叶产量为0。从茶类分布看,湖北、湖南和江西各茶类均有。其中,湖北、湖南是“万里茶道”中贸易黑茶产品的核心产区。福建的主要茶类为青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并不出产黑茶和黄茶。河南的主要茶类为绿茶和红茶,其他茶类并不出产,具体产业发展情况见表2。

表1 耦合协调度评定标准

表2 2016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园面积、茶叶产值及产量

注:* 指“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占全国的百分比

Note: * refers to the percentage of the areas along Chinese section of the “Tea Road” in the whole China

2.1.2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由表3可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从入境旅游收入看,福建、湖北、内蒙古和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相对领先,河南、河北、江西和山西入境旅游相对滞后。从国内旅游收入看,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河北、山西、福建、内蒙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2.2 “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如图2所示,2000—2016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较低,均值为0.35,表明“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水平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从发展趋势上看,耦合协调度环比累计增长8.29%,表明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

2.3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2.3.1 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

如表4所示,2000—2016年福建和湖北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5和0.58,两地茶产业和旅游业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44和0.42,两省茶产业和旅游业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的耦合协调度为0.29,其茶产业和旅游业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16、0.17、0.15,3省区茶产业和旅游业处于严重失调状态。由此看出,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

2.3.2 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

如图3所示,2000—2016年,除福建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均逐渐改善。其中,福建、湖南、河北和内蒙古的变动幅度较小,环比累计增长率分别为–3.91%、4.18%、5.13%和9.59%。江西、湖北、河南和山西变动幅度较大,环比累计增长率分别为24.08%、13.76%、19.86%和18.41%。

2.3.3 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类型

依据茶产业和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将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即茶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旅游业发展水平;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即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于茶产业发展水平;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江西自2014年开始由茶产业占优型转变为旅游业占优型,具体表现见表5。

表3 2016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图2 “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变化(2000—2016)

表4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图3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

表5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类型

注:T1代表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T2代表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

Note: T1re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a industry,T2re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3 讨论

3.1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旅融合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2000—2016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0.4,属于轻度失调状态,说明沿线地区茶旅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该结论与庞娇等[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发展仍不成熟[10],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产品和有效的融合模式以供借鉴和推广。第二,“万里茶道”旅游线路和国际旅游品牌提出较晚,沿线地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建设尚处于探索或起步阶段,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耦合关联,因此“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仍然较低。

3.2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旅融合存在空间差异

“万里茶道”中国段南部地区,例如: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在传统茶路中发挥着原料产地、生产加工地和交易枢纽等重要作用[5],具备了较好的茶产业基础和茶文化旅游资源,能够较好地实现茶旅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而对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北部地区而言[13],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温度以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茶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甚至为空白。茶产业发展的滞后使这些地区在茶的种植、生产、加工等诸多环节难以与旅游产业形成交互和耦合关系,导致其茶旅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较低。由此可见,茶产业发展不均衡是导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旅融合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3.3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茶旅融合的驱动力存在差异

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对不同地区茶旅融合的带动作用存在差异[14]。其中,福建、湖南、湖北三省的茶产业发展水平优于旅游业,因此茶产业在这些地区茶旅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于茶产业,导致旅游业成为“万里茶道”中国段北线地区茶旅融合的主要驱动力。江西的茶旅融合在2014年实现了动力转换,由茶产业驱动转为旅游业驱动。

3.4 政策建议

3.4.1 延伸沿线地区茶产业链条

深入挖掘“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地区的茶文化资源,推进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以及商务、休闲、康养、研学等旅游需求渗透融合,开发集茶园观光、茶叶制作、茗茶品鉴、茶艺展示、茶区研学、茶食体验、茶文化演艺以及茶文化博物馆等系统化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引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融合互动。

3.4.2 发挥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先导作用

以“旅游+”战略为抓手,系统梳理“万里茶道”中国段茶文化的遗址遗迹和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沿线省区的茶园、茶场、码头、古镇、商号、驿站等遗址遗迹的茶文化内涵,构建“万里茶道”中国段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目的地网络,为“万里茶道”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持和产品支撑。

3.4.3 因地制宜选择沿线省区茶旅融合的方式

依据沿线省区在“万里茶道”茶叶贸易中的作用以及茶旅产业耦合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茶旅融合的方式和路径。对于福建、湖北、湖南等“万里茶道”的茶叶主产区和核心区域,应致力于将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与旅游业形成全产业链融合,打造系统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河南、山西、内蒙古等“万里茶道”的物流集散地或经停地,应着力于在消费、服务等产业链个别环节实现茶旅融合,发挥这些地区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共同推动沿线省区的茶旅融合和茶文化旅游发展。

4 结论

“万里茶道”中国段是“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茶文化旅游、推进茶旅融合的独特载体。本文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及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二者的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提升。(2)沿线省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分别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均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从演化趋势来看,沿线省区除福建略有下降,其他地区茶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均逐渐改善。(4)沿线省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

[1] 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 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 世界农业, 2018, 475(11): 248-255. Pang J, Wei L.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18 tea producing provinces in China [J]. World Agriculture, 2018, 475(11): 248-255.

[2] 易开刚, 李解语.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 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 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5): 532-540. Yi K G, Li J Y.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ea tourism: model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17, 37(5): 532-540.

[3]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等.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 资源科学, 2011, 33(12): 2376-2385. Liu C L, Xu M, Liu P L, et al. Pa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12): 2376-2385.

[4] 郑琼娥, 雷国铨. 三产融合与茶产业转型升级: 问题、驱动力与路径[J]. 学术交流, 2019(5): 114-123. Zheng Q E, Lei G Q. The integration of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a industry: problems, driving forces and paths [J]. Academic Exchange, 2019(5): 114-123.

[5] 纪金雄, 雷国铨. 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2(1): 67-76. Ji J X, Lei G Q.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Anxi county [J].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9, 22(1): 67-76.

[6] 赵俊远, 王金献.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研究[J]. 茶叶通讯, 2019, 46(1): 55-60. Zhao J Y, Wang J X.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gra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Xinyang city based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J].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2019, 46(1): 55-60.

[7] 高坊洪, 余龙. 九江茶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初探[J]. 茶叶通讯, 2018, 45(4): 49-51. Gao F H, Yu 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Jiujiang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J].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2018, 45(4): 49-51.

[8] 张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茶旅融合发展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 142(3): 49-51. Zhang Y.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J]. Journal of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2019, 142(3): 49-51.

[9] 侯玉霞, 代猛. 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 旅游论坛, 2017, 10(6): 120-128. Hou Y X, Dai M.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minority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Longsheng County, Guangxi [J]. Tourism Forum, 2017, 10(6): 120-128.

[10] 庞娇, 魏来. 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34(11): 1577-1581. Pang J, Wei L.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8, 34(11): 1577-1581.

[11] 王公为.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 北方经济, 2019(1): 58-61. Wang G 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products in Inner Mongolia section of the “Miles of Tea Road” [J]. Northern Economy, 2019(1): 58-61.

[12] 范志萍.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晋商“万里茶道”旅游资源开发建议[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3(1): 26-30. Fan Z P.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Shanxi merchants “Tea Road of Ten Thousand Mil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J]. Journal of Hebei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2018, 23(1): 26-30.

[13] 王公为. “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研究[J]. 前沿, 2018(6): 43-48. Wang G W. Study on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inbound tourism flows in the eight provinces along the “Miles of Tea Road” [J]. Forward Position, 2018(6): 43-48.

[14] 陈清微, 杨江帆.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路径选择[J]. 茶叶通讯, 2016, 43(1): 50-53. Chen Q W, Yang J F. Tea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path selection [J].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2016, 43(1): 50-53.

[15] 黄爱华, 黄敏. 论茶文化与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J]. 农业考古, 2014(2): 254-259. Huang A H, Huang M. Study on tea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J].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2014(2): 254-259.

[16] 张晓琳, 周跃斌, 周宇, 等.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探讨[J]. 茶叶通讯, 2017, 44(3): 49-53. Zhang X L, Zhou Y B, Zhou Y,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J].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2017, 44(3): 49-53.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A Case Study of 8 Provinc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ea Road”

WANG Gongw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 China

The study took 8 provinc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Tea Road” as an example, constructed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analy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of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ea Road” was relatively low and in a slightly disordered state, but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gradually improving. (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the areas along the route show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Fujian and Hubei were in a state of primary coordination and reluctant coordination. Hunan and Henan were on the verge of imbalance. Jiangxi was in a state of moderate imbalance, and Hebei, Shanxi and Inner Mongolia were in a state of serious imbalance. (3) In addition to a slight decline in Fuji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the areas along the route gradually improved. (4)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the areas along the route: Fujian, Hubei and Hunan belonged to the dominant type of tea industry. Henan, Hebei, Shanxi and Inner Mongolia belonged to the dominant type of tourism. Jiangxi belonged to the advantage type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Finally,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ea industry, tourism, interaction, “Tea Roa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S272;F742

A

1000-369X(2020)04-555-10

2019-07-26

2019-08-2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GL14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Y17019)

王公为,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wgw@imu.edu.cn

投稿平台:http://cykk.cbpt.cnki.net

猜你喜欢
茶道耦合茶文化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