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9-30 06:28乔慧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芬太尼剖宫产切口

乔慧敏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新郑451199)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剖宫产术后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主要是因剖宫产术具有一定侵入性,损伤产妇机体组织,给产妇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临床针对剖宫产术后及时给予有效镇痛,以缓解产妇术后疼痛[1~2]。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常用麻醉药物,其中以舒芬太尼应用最为广泛,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其在乳汁中含量较低,不影响正常哺乳,但易出现恶心呕吐、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3]。纳布啡也是常用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但针对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相关研究较少[4]。因此,本研究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 5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96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年龄20~38 岁,平均年龄(29.24±3.14)岁;孕周 37~42周,平均孕(39.87±1.25)周。观察组年龄 21~38 岁,平均年龄(29.31±3.20)岁;孕周 37~42 周,平均孕(39.76±1.23)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产妇;孕周 37~42 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 级;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前肝功能、血常规等各项检查均正常;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精神异常者;伴有前置胎盘、子痫、先兆子痫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药敏试验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6~8 h 禁食,术前4 h 禁水,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L2~3为穿刺点,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待出现脑脊液后注入0.5%布比卡因2 ml,而后进行硬膜外腔置管,完成麻醉后,取左侧卧位,并测量产妇麻醉阻滞平面,保持阻滞平面控制在T6水平。术中产妇若收缩压<100 mm Hg 或血压下降为原基础血压的20%,则给予静脉注射2~3 mg 甲氧明,所有产妇剖宫产术式均相同。术毕,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将2 μg/kg 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1)+10 mg 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63117)注入1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镇痛,将1 μg/kg 舒芬太尼 +10 mg 托烷司琼注入 1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自控静脉镇痛。静脉注射0.2 mg/kg纳布啡(国药准字H20130127)在10~15 min 内完成。两组自控静脉镇痛参数设置:背景剂量2 ml/h,首次剂量2 ml,单次给药剂量2 ml,两组锁定时间均15 min,最大剂量12 ml/h。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剖宫产术后 2 h、4 h、8 h、12 h、24 h、48 h 宫缩疼痛及切口疼痛程度,分值 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宫缩及切口VAS 评分 术后对照组4 h、8 h 宫缩及切口VAS 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2 h、12 h、24 h 及48 h 宫缩及切口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宫缩及切口VAS 疼痛评分(分,x±s)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主要发生在术后48 h 以内,主要表现为切口造成的躯体疼痛及子宫收缩疼痛,给产妇产后精神及机体上造成双重创伤,影响产妇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临床中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应兼顾躯体疼痛及宫缩疼痛[5~6]。因此积极探讨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尤为关键。

阿片类镇痛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有效镇痛药物,其中以舒芬太尼、纳布啡应用较为广泛,舒芬太尼属于芬太尼衍生物,具有强效镇痛作用,且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无组织胺释放,因此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药物,但应用过程中易诱发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7~8]。纳布啡是一种新型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及镇静效果,但当成人用药剂量增加30 mg 时易诱发呼吸抑制[9]。因此如何在保证有效镇痛的同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临床中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4 h、8 h 宫缩及切口VAS 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说明较舒芬太尼单一镇痛相比,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良好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究其原因为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镇痛过程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所以舒芬太尼造成不良反应也会因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而减少,且纳布啡的应用对产后宫缩具有独特的镇痛效果,而舒芬太尼在躯体镇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两者复合应用可有效起到抑制宫缩及躯体疼痛作用,且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10]。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可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宫缩及切口疼痛,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芬太尼剖宫产切口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