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2020-09-30 06:28王保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元辛伐他汀脑血管

王保周

(河南省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内科 林州456550)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又称脑梗死,由脑动脉闭塞导致,发病后可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神经功能。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认为与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壁的异常等密切相关[1]。以往临床对于IS 的治疗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如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两者联合应用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但对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疗效仍有待提高[2]。培元通脑胶囊为中成药,由何首乌、熟地黄、天冬等成分组成,具有熄风通络、益肾填精之效[3]。鉴于此,本研究对IS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IS 恢复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2018 年8 月 ~2019 年 8 月接受治疗的 113 例 IS 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56 例和观察组57 例。对照组男29例,女 27 例;年龄 43~75 岁,平均(42.51±4.37)岁;合并高脂血症16 例,糖尿病19 例,高血压21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26 例;年龄42~74 岁,平均(42.57±4.16)岁;合并高脂血症19 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18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经MRI 或CT 检查确诊;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3024268)口服,100 mg/次,1 次 /d;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65361)20 mg/次,1 次/d。持续治疗6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通脑胶囊(国药准字 Z20000022)治疗,3 粒 /次,3 次 /d。持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含意识、感觉、肢体、语言、面瘫、凝视共济失调等10 个项目,总分为42 分,评分越高损伤越严重。(2)抽取两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由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MVIS-2010 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血沉、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3)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7 56 19.774 10.419<0.01<0.01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24.69±3.84 24.37±3.59 0.457 0.648 12.50±2.63 18.14±3.62 9.487<0.0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沉、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时间 组别 n 纤维蛋白原(g/L)血沉(mm/h)全血低切浓度(mPa·s)观察组对照组57 56 t P治疗后 观察组对照组57 56 t P 3.69±0.38 3.63±0.41 0.807 0.421 3.05±0.28*3.31±0.40*4.009<0.01 29.35±3.14 29.49±3.30 0.231 0.818 18.09±2.24*22.91±2.20*11.538<0.01 22.41±2.89 22.26±2.85 0.278 0.782 17.03±1.42*19.16±2.21*6.106<0.01 2.29±0.35 2.32±0.38 0.437 0.663 1.63±0.14*2.06±0.25*3.944<0.01

2.3 两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1 例(1.75%),对照组再发生4 例(7.14%)。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164)。

3 讨论

IS 是一种因血管闭塞导致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能够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使内皮组织显露,提高血小板聚集率,促使纤维蛋白形成网状,并在凝血酶等相关因子的作用下促进血栓形成[6]。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多为常规药物为主,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阿司匹林属于水杨酸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可与机体内环氧化酶-1 结合,降低其活性,继而抑制生成血栓素A2,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此外,该药物对血小板环氧化酶具有持久性的抑制作用,使血小板寿命得以延长,且可维持7~10 d,具有长效特点[7]。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有降脂、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起到降低血液流变学的效果[7]。培元通脑胶囊由五虎追风散、地黄饮子加减而成,具有熄风通络、益肾填精之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络、肾元亏虚患者的首选药物,能够疏通血管,对脑血栓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显示,观察组NIHSS 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沉、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NIHSS 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9~10]。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阿司匹林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抗风湿、抗炎及解热镇痛的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对血小板聚集与分泌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沉、全血低切浓度及血浆黏度含量,继而两种药物相结合使用,可加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9~10]。在此基础上联用培元通脑胶囊,更有利于减轻脑神经损伤,降低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略低,表明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IS 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NIHSS 评分,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培元辛伐他汀脑血管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幸福就是跟你走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