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合型粘接剂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复合树脂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疗效观察

2020-09-30 06:28田玉珠钟凡杨团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粘接剂切牙患牙

田玉珠 钟凡 杨团结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口腔科 广州510060)

目前,临床对乳前牙环状龋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复合树脂充填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治疗,但经随访发现,治疗后会出现较高的填充体缺损脱落情况,且易诱发牙髓炎等不良反应发生[1~3]。为探究何种治疗方式可改善此情况,特选取120 例乳前牙环状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 10 日 ~2019 年12 月30 日于我院120 例接受复合树脂修复治疗的乳前牙环状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3 例(患牙45 颗),女 27 例(患牙 43 颗);乳尖牙 25 颗,乳侧切牙 29 颗,乳中切牙 34 颗;年龄 3~6 岁,平均年龄(4.29±0.38)岁。治疗组男 32 例(患牙 48 颗),女 28例(患牙 44 颗);乳尖牙 26 颗,乳侧切牙 30 颗,乳中切牙 36 颗;年龄 3~6 岁,平均年龄(4.18±0.37)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牙部位、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乳前牙环状龋诊断标准;(2)根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松动度小于Ⅱ度乳牙;(3)患牙牙髓活力正常;(4)年龄未超过 8 岁。

1.3 排除标准 (1)对本研究涉及填充物以及粘合剂过敏者;(2)无法接受随访者;(3)依从性较差者;(4)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复合树脂修复治疗:通过低速球钻及挖匙去除感染、软化的牙本质,不断冲洗至颜色正常,制备窝洞去除无基釉后给予有效清洁,并消毒、吹干。对照组将3M 第七代自酸蚀牙本质粘结剂(3M ESPE)用一次性小毛刷涂布于窝洞处20 s,轻吹 5 s,光固化 10 s,3M Z350 复合树脂配合修剪合适的3M 透明冠成型,再给予每个牙面30 s的光照,去除塑料同名冠。治疗组先通过酸蚀剂酸蚀牙釉质边缘30 s,吹干,于龋洞处涂抹均匀瑞士康特齿科集团生产的新型混合型粘接剂(Durafill Bond),其余同对照组。完成后两组患者均对牙体进行打磨、抛光,并叮嘱患儿近期禁止食入硬物,并尽可能减少酸类、甜食摄入,如摄入,则需及时漱口。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6 个月牙髓活力、边缘密合性评分。牙髓活力评分标准:牙髓发生坏死或无活力为7~9 分;出现自发痛、轻微冷热刺痛,活力出现异常为4~6 分;未出现自发痛、轻微冷热刺痛,活力正常为0~3 分。边缘密合性评分标准:牙体本质暴露,部分修复体脱落为7~9 分;修复体无脱落,但有所松动,牙体本质暴露,边缘出现裂隙,尖锐探针可置入为4~6 分;无修复体脱落或发生松动,边缘无裂隙出现,尖锐探针不可置入为0~3 分。

1.6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 个月牙髓活力、边缘密合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6 个月牙髓活力、边缘密合性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后6 个月牙髓活力、边缘密合性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尖牙边缘密合性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组别 n 切牙牙髓活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尖牙牙髓活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切牙边缘密合性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88 92 3.88±0.35 3.90±0.36 2.70±0.28 1.19±0.22*3.89±0.34 3.88±0.35 2.72±0.29 1.18±0.21*3.76±0.34 3.77±0.35 2.81±0.29 0.89±0.24*3.68±0.32 3.67±0.33*2.79±0.30 0.88±0.23*

3 讨论

乳前牙环状龋是儿童群体的高发口腔疾病,患病多与乳牙自身结构特点、乳牙牙颈部牙釉质矿化度较低、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有关,主要患病位置为乳牙颈1/3 的位置以及牙冠1/3处,在乳前牙的邻面以及唇面有环状龋损,主要呈卷脱状、广泛性[4~10]。如未及时接受治疗,极易导致牙髓炎、根尖炎以及残根残冠的发生,如果恒牙胚受累最终将牙齿拔除,儿童出现过早失牙,将影响其咀嚼,发音,心理健康等方面。目前乳牙充填的材料有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体等,复合树脂与其他材料相比,有着更优越的性能,但其需要和粘接剂联合使用[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6 个月牙髓活力、边缘密合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复合树脂联合新型混合型粘接剂的效果更佳。究其原因,传统自酸蚀粘接剂无须进行酸蚀即可联合复合树脂对牙体进行修复,操作过程简便,但相比于全酸蚀剂,其酸蚀强度更低,导致粘接后修复体与牙本质的粘接性以及边缘密合度较差[13]。且该制剂有酸蚀牙本质的效果,会对牙髓造成不良刺激。而将传统粘接剂进行改良后得到的新型混合型粘接剂,是通过1%枸橼酸以及3%三氯化铁的混合水溶液对牙本质进行处理,使牙本质与修复体之间的粘接性增加,进而降低了边缘微渗漏以及牙髓敏感的发生情况。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的乳前牙环状龋患者,与新型混合型粘接剂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粘接剂切牙患牙
通用型粘接剂对牙体组织粘接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微种植钉在上颌唇侧易位阻生尖牙导萌中的应用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数字化评估CAD/CAM个性化基台与成品基台影响粘接剂残留的体外研究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