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研究

2020-10-20 13:19余道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革命红色

余道年

(中共全椒县委党校,安徽滁州 239500)

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我们在热烈庆祝“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的今天时,回望“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的昨天,更加缅怀70 多年前热血抛洒的那一段红色历史。革命先烈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中华大地上处处留下了他们的红色遗迹、流传着他们的红色故事、流淌着他们的红色基因。

1 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概括

1.1 全椒县红色历史概要及其文化遗产内涵

由表1 材料可见,民国时期,全椒县因为东临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所以红色力量在全椒发展的时间较晚。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12月22日,日军两角部队侵占全椒城,全椒首次沦陷”[1],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椒县发展力量、积极抗日。所以,在全椒县,红色历史的时间界限是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新四军为主力、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的抗日战争是主要内容。以周家岗为中心,革命先烈们在“反扫荡”“攻坚战” 中用生命书写了全椒的红色历史,留下了一批“抗战”类遗产,因而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传承好其中的精神和信念是一项神圣的职责。

表1 全椒县战争历史大事记(1937—1949)

1.2 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分布

1.2.1 周岗革命烈士陵园

周岗,又称周家岗,位于全椒县西北25 公里的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数以千计的革命战士在这里洒下了热血,并且有200 多名先烈永远留在了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全椒县对周家岗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1980年前后修建了陵园、纪念亭和纪念塔,1997年再次重建纪念碑,2017年周家岗烈士墓被列为滁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周岗烈士陵园主要由墓、塔、馆3 部分组成,墓是身体的归宿、塔是功绩的伫立、馆是精神的延续。2014年,全椒县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按照序厅、全椒革命运动、重要战役、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等几部分组成,以介绍周家岗“反扫荡”、周家岗攻坚战等战役为重点,全面再现和展示了全椒县的光荣革命历史。

1.2.2 王枫烈士墓

王枫,原名王传鼎,湖北省沙市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中共全椒县委书记。1942年,为了开辟和堪实新四军二师到七师的交通线,年仅24 岁的王枫不幸在滁河溺亡,临时掩埋于河堤下。1955年,在王枫同志当年警卫员的带领下,全椒县人民将王枫烈士的遗骨重新装殓,在县城南屏山笔锋尖上新立王枫烈士墓,铭刻了碑文、修建了纪念塔。2011年,用汉白玉为基底,以青铜为材料铸造了王枫烈士像。每年清明时节,全县人民自发开展文明献祭活动,以示对他的无限敬仰之情。

1.2.3 中共皖东工委革命遗址

1938年8月,为了进一步促进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指示,决定成立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1939年1月,中共皖东工委由巢县迁至全椒县马厂镇,4月撤销皖东工委,中共苏皖省委在二胡冲杨村正式成立,同年7月移至滁州市滁西皇甫乡大郭村。中共皖东工委在二胡冲杨村虽然只驻留了半年时间,但却是中共苏皖省委的诞生之地,同时更是在皖东地区点燃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中共皖东工委原址已经毁于战火,2014年全椒县启动了革命遗址抢救修复工程,投资70 万元重建了一座占地3 亩的仿古式清水砖墙院落。当前,第一期的遗址建筑已经完成,然而第二期的遗址布展、精神内涵挖掘处于停滞状态。

1.2.4 隆兴革命烈士陵园

在烽火硝烟的时代,革命先烈为全椒献出了生命;而在和平安宁的今天,全椒人民没有把他们忘却。在全椒县西王镇隆兴村,70 多年前,新四军的一位女营长带领着13 位战士在这里英勇牺牲,留下了3 座烈士公墓。随着时光推移,公墓逐渐被风雨侵蚀,损坏严重。2012年,隆兴村760 多名村民自发行动,筹资8.5 万元,扩大陵园绿化,修复烈士公墓,并新建了一座革命纪念塔。

此外,在全椒县襄河镇八波村建有孙一新烈士墓和纪念馆、西王镇官坝村建有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烈士墓,同时在孤山、三合、马厂和复兴等地还存在一些零星的墓碑类红色文化遗产。

2 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1 红色历史意识淡薄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在历史长河中,70 多年前的历史与今天的距离几乎是近在咫尺,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那一段红色记忆有些渐行渐远。特别是在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自由化以及西化的背景下,全椒县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有被渐渐淡忘、丢失的倾向,出现了歪曲、篡改和恶搞红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比如,有人调侃说“周岗山清水秀,野鸡、野兔又好吃,所以共产党到了周岗”。同时,有些单位到周岗烈士陵园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时,只是在纪念碑前拍一张照片就算任务结束,对于革命先烈的历史奉献、革命精神不屑一顾,走形式主义路线。

2.2 价值利用整合性不强

全椒县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分散性,零星分布于各个乡镇,而且多数位于偏远的山林之中,所以在价值利用中缺乏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在10 数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中,只有周岗烈士陵园、王枫烈士墓等价值开发和利用较为重视,其他多处遗产基本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在革命战争时期,全椒县内多处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尚可遥相呼应,那么今天我们要在深度挖掘价值内涵和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把零散的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由点连成线,优化整合到一个逻辑体系中。

2.3 传承利用的手段单一

当前,红色旅游普遍被作为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如井冈山、遵义和延安等国家级重点革命老区均已打造成红色旅游的典范,但是一般县域的红色文化很难打造出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全椒县按照“一碑一馆”模式,重新修建了周岗烈士陵园、王枫烈士墓等,但是传承利用的手段还是单一,“就目前来说,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无外乎是各个纪念馆向参观人员讲解、依托先烈后人介绍,通过书籍、影视作品呈给读者与观众。”[2]这种“游览式”“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很难充分发挥出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红色历史教材的育人职能。

2.4 保护利用的后劲不足

全椒县非常重视对县内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存在前期硬件投入大、后期软件跟不上的普遍性问题。如中共皖东工委革命遗址,2014年5月启动、7月完成第一阶段的院落修复工程,但是第二阶段的红色文化布展工作截至目前仍无实质性进展,成了一种“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空壳。

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人文类基地,“三分看七分听”,才能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情怀,所以配备优秀的讲解员非常必要。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编制待遇等问题,县域内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很难培养、留住优秀的讲解人才。就全椒县而言,只有周岗烈士陵园配有一名讲解员,而且日常在县城办公,有讲解任务时再去距离26 公里的现场。这样的人员配备、工作机制,是一般县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后劲不足的普遍性问题。

3 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革命营养地”,所以红色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在开发利用中必须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3.1 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

有些地区,为了拉动红色旅游,不惜巨资打造红色文化遗产,如纪念碑求“高”、纪念馆求“大”,甚至求“新”、求“洋”。这些都背离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本质,也与革命先烈的奋斗初心格格不入,对此国家文物局强调:“革命文物纪念设施建设主要目的是满足公众的参观需要,满足文物安全的需要,不提倡贪大求洋,也不能建的富丽堂皇”[3]。

全椒县应该树立科学保护、突出特色的理念。当前,全椒县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深度远远不够,尤其是地方特色没有彰显。周岗烈士陵园是全椒县最主要的红色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新四军在全椒的革命斗争。除此之外,全椒县还有较具特色的东北抗日纵队和皖东革命工委旧址,均尚缺深入的挖掘研究。不能局限在地方志为主的文史资料记载中,也不能仅靠档案局、党史办等相关单位的研究者,应和高校历史系合作,以“口述史”为新的研究突破口,尽早、尽快、尽心对在世的革命老兵和相关群众进行抗战史的抢救工程。在深入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地方红色文化的特色与深度。

3.2 加强区域红色资源联动整合

“一些很有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由于缺乏宣传和横向合作,知之者寡,履之者寥。单体的历史文化资源点必须进行整合,才能获得较大的效应。”[4]一般县域的红色文化遗产普遍具有“小、散、偏”等特点,需要加以合理规划,让“点、线、面”连成一个统一体。在县域内,全椒县可以把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的儒林文化结合起来,规划出“南屏山王枫烈士墓——吴敬梓故居、纪念馆——周岗烈士陵园——中共皖东工委革命遗址”的线路;在市域范围,可以与邻近的来安县半塔保卫战旧址、明光市自来桥红色小镇、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天长市抗大八分校旧址等红色基地联合一起,把“皖东革命根据地”进行红色资源整合,根据时间安排规划出不同的路线。

3.3 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方式

在红色旅游中,千篇一律的参观、教学类的方式,很难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遗产的德育功能。各地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寓教于乐,开发体验式、参与型的党性教育方式。全椒县周岗地处山区、濒临黄栗树水库,是一个山灵水秀的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主导作用,“红”“绿”融合,打造出一个具有全椒特色的红色文化体验区。“红色文化体验区是一种让游客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红色景区,它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以游客为中心,让游客参与景区项目,让游客真实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氛围,亲身体验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从而最终让游客深入了解到革命历史。”[5]在这个体验区里,设计出“穿上红军服”“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饭”“红色军训”“看场红军戏”等,让人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领会革命文化和精神。

3.4 融入型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遗产所在的乡镇,在美好乡村、美丽小镇建设中,要充分融入红色文化。把当地的红色故事展现出来,通过文化墙、文化雕塑等突出地方特色,在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中嵌入红色元素。在宣传理念上要考虑社会客观环境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要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生活,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其展示红色文化资源中生活化、平民化的内容”[6]。如用卡通画的形式,把红色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革命精神等具体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接受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革命红色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红色是什么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红色在哪里?
Tough Nut to Crack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