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

2020-10-20 13:19梁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图书馆情境用户

梁强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甘肃兰州 730000)

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展开日常服务,借助于这些服务和图书馆用户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1]。在图书馆服务专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检索习惯悄然发生变化,随时随地、无拘无束地在移动终端设备发布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常用的习惯,图书馆展开一系列的移动信息服务也就日渐合理了[2]。当代移动图书馆具体指的是利用4G/5G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络,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对图书馆官方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浏览与查阅,实现满足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移动式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对于使用者而言,其特点就在于其访问方式的便捷灵活,能够摆脱时空约束对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进行访问。同时使用者还能够凭此定制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按照读者需求量身定做各类服务,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1 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模型的构建

在移动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感觉直接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态度,进而影响其使用意向。此外环境、系统应用质量、个人因素以及内容制作水准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的体验。因而,该文在构建用户行为模型过程中,拟将模型变量定义为8 个变量,即环境质量、系统质量、个人因素、内容质量、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使用态度、使用意向,以此为基础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如图1 所示。

2 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方法

2.1 情境信息获取

对于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情境,学界并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其中仍然有一种广泛说法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即情境能够用来具体阐述物体的实时状态,物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非人(如空间或与使用者和应用程序彼此相互关联交的客体)。国内研究证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体包括用户情境、资源情境、技术情境、社会情境、终端情境等几个维度的内容,其中用户情境在情境计算信息服务中至关重要。移动图书馆用户情境有自然情境、环境情境、社会情境、兴趣情境、动作情境5 个情境[3]。

图1 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模型构建

在情境监管上,主要针对的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方面内容,客户端能够利用计算机语音识别、视频剪辑、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二维码扫描、蓝牙传输等技术较为准确的获取用户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环境信息、习惯信息、语音信息等,通过蓝牙传输、WiFi服务等技术将这些信息数据及时上传至移动图书馆的数据库内,构建用户习惯、偏好和设备档案。服务器端利用用户每次登录移动图书馆的检索门户网站,从中有效获取学习者的相关信息,并分析设备类型构建相关设备所需档案。图书馆系统需要对学习者进入网络通道后的相关行为进行实时监管,构建其有关档案。除了监管用户的当前请求外,系统还需要详细记载用户的服务请求,并利用对用户请求行为和请求模式的分析,精准预测出用户所偏好的信息内容。进而促使服务器端为用户构建设备、环境等档案信息和用户请求信息,并将其保存在数据库内,当用户下一次再登录时,系统就会立即提取出和用户有关的所有信息。

在情境数据发掘上,可以结合平台情境监管,一种方式是从用户的基本信息、爱好、人机互动和历史搜索行为、历史评论、社会关系群等,发掘出用户的所有情境信息,按照发掘信息为用户提供有关的应用内容,前提是用户在注册环节时,必须设置更多的用户必填项。另一种方式是从当前的时间、日期、节假日等提取到和情境有关的信息。

2.2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配置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主要是利用不同维度下多种要素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实现情境要素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发挥出信息接受情境的“1+1>2”的效用,为用户提供一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4]。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主要是作为用户普遍认知的对象而广泛存在,也是信息接受行动得以发挥的一个空间。移动图书馆情境空间作为一个有内容、有蕴意、具备十足功能性的可激发场景下作用力的信息活动空间而存在的。移动图书馆情境空间内累积和分布着种类齐全的能够产生配合作用力的情境要素,这些实用性和功能性要素的形态以及渗透功能,组建成用户从信息需求到信息搜索赖以存储和发展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最终效果发挥是借助情境不同功能发挥之间的互补性而实现的。分散、无序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经过有序、合理组织后就能够即时获取融合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这些信息接受情境进一步促进了不同信息接受情境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多相情境[5]。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多相融合加以更好地理解,有必要对其组成要素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有关信息接受情境的多相融合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情境元,一般是将完成信息接受情境融合的最基本、最普遍、可以独立作用的情境质点相集合称之为情境组元,其在移动图书馆中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情境系,具体是指信息接受情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接受情境质点根据不同信息组织方式组建的信息接受情境体系,称之为“信息接受情境融合的系”;情境图,主要是用来表示信息接受情境融合系内各个融合情境的解释,因而也叫做“相位图”,借助情境融合相位图不单能够在一定限度上看到完整的信息接受情境,还能够预测到信息接受情境间不同关系的融合状况[6]。

2.3 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多维适配

在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的多维适配过程中,具体包括几大环节。(1)用户情境集合。移动图书馆利用情境探测器对使用者的初始化情境数据进行集总,之后对集合的原始使用者的情境信息再次进行汇总,完成同一场景下新老用户的甄别与整合。(2)信息接受情境的聚合。移动图书馆集合到的原始信息接受情境需要按照一定的聚合规律进行再重组。(3)信息接受情境的二次适配。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终端设备、传感器和社交媒体,以信息接受情境的聚合为应用前提,建立用户信息接受期望的“场景—用户—情境”多维适配模式。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始为用户提供移动式信息服务,可是从其实施效果上看,其服务模式并没有获得成功。从微博的更新频率、话题活跃度等均能够查看到人们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和交流互动次数。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信息搜索量、信息接受和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情境适配主要表现在2 个维度下的2 个层次上,具体是:场景适配,所谓移动图书馆的场景适配即实现用户当前场景、此刻场景以及过后场景的信息需求程度、信息搜索次数和信息接受与情境进行无间适配;综合适配是利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实现移动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接受情境在场景和成本两个方面的融合配置,尽可能减少移动图书馆在智能化适配环节所产生的误差。对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移动图书馆开发者必须与高校各个单位的移动服务功能相结合,实现移动图书馆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服务融合化和层次化;其次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必须涵盖各类新闻信息、社会热点话题、休闲娱乐的订阅功能,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再次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必须以线下为基础促进线上互动程度,形成精细化和自动化的有利社交氛围。最后移动图书馆的有关建设必须以实名注册为基础,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有一站式服务特点。

2.4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架构的成立必须涵盖以下几点内容。首先,确立信息接受的主场景。信息接受主场景需包括传感器、云平台、GPS、智能终端设备、社交媒体。这五大要素之间按照用户当时所在场景的具体信息形成接受期望,进而将期望组成信息接受链、信息查询域以及信息接受面,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架构,完成对信息的搜索、筛选分析、利用和评估的整个过程。其次,模拟信息接受的具体情境。其中包括数据情境、服务情境、智能情境、社会情境、移动情境5 方面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场景有差异、情境有差异。为了进一步模拟出切合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关系的场景,我们需要将场景与情境相区别,细致划分为高/低场景、高/低情境,如此有助于场景信息的配置精准,以备后续功能的强化。

首先,随着构成场景化的要素之间逐渐丰富和场景化功能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的接受情境也会逐渐扩充,且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其次,形成信息接受的动态机制。具体是对信息接受方式的模拟化、信息接受链的场景化、信息接受机制的适配化、信息接受效果的扩大化,这些均属于信息时代对移动图书馆信息场景化接受的动态变迁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最后,确定信息接受的主要呈现方式。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形式具体是指在移动图书馆在信息需求点、链及支链、树和网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将其不断优化,减小规模,从而形成搜索面积不断精细化的域和信息接受期望与实际社会的冲突缓冲场。利用上文建立的“场景—用户—情境”完成用户对信息接受期望的多维适配,从而形成用户对信息需求的点、链、域、场等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形式的信息接受模式,进一步组合信息接受方式的模拟化、信息接受链的场景化、信息接受机制的适配化、信息接受效果的扩大化,最终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体验感,具体划分为枯燥、无聊、忧虑、担忧、鼓励、引导、控制和畅通八大体验。用户对信息的接受是用户在指定场景下出于对信息接受期望的多维配置而形成的特殊情境实现的。

3 实验与效果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具体的看出该文提出的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方法的应用效果,特与传统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方法进行对比,对其信息接受效率进行比较。

3.1 实验准备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将两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方法置于相同的实验环境之中,进行信息接受效率的相关实验。

3.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通过两种不同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方法同时在相同环境中进行工作,分析其信息接受效率的变化。实验效果对比图如图2 所示。

图2 实验结果对比图

根据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该文设计的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在对信息接收效率上远胜于传统方法,表现比较稳定,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该文对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进行分析,以用户行为模型为依托,根据移动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水平,对其信息接收情境的构建方法进行优化,实现该文设计。实验论证表明,该文设计的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希望该文的研究能够为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构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图书馆情境用户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