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

2020-10-30 02:00吴文博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棠育人德育

吴文博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创办于2014年秋季。那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启动。我们依据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所体现的教育发展大趋势,确定了明确的办学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坚持认为:人育好了,学校的一切才会好。同时,学校教育要持之以恒,润物无声。德育是做出来的日常细节,不单单是一时兴起的形式,德育过程是扎实的,德育结果就是必然的。

文化育人。我们的学校文化概括为“海棠文化”。宝鸡市的市花是西府海棠,这源于发生在西周时期“甘棠遗爱”的典故。故事讴歌了召公遗留的仁爱精神和他在甘棠树下清廉公正、重德安民、尊重实际的周礼文化精神。我们把海棠花作为学校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建设浓厚的海棠文化学校。在门外建海棠路,路两边栽植西府海棠树;在校内建海棠园,广植各种海棠树木。用海棠花叶元素设计学校图案,在教室门口设计“海棠花烂漫”园地;同时,发海棠誓愿(誓词,每周升旗时全体学生高声宣誓),筑海棠梦想(学校有海棠梦想俱乐部),做海棠少年,上海棠课程(校本课程中很多以海棠命名的课程),未来聚会“共叙海棠情”(学校校歌歌词)……可以说,学校营造了浓郁的海棠文化氛围,为引导学生行为,浸润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品德厚植了土壤和环境。

课程育人。学校办学五年来,经过摸索、完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校课程特色,构建起了全面育人、育全面的人和个性的人之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模式。其中国家课程,按标准要求做到开足开齐开好,常规要求一视同仁,实行周周公开课研练,无副课概念。无副课,育全人。校本课程按“生活即资源,专长即课程”,旨在进行学能拓展、学科补短、特长赋能,满足兴趣爱好,进行方法素养培训以及走上社会进行综合实践锻炼等。所有课程都有始(报名选课并固定人员场地)有终(教务处、年级分别检查考核),有结课评价,并记入学分。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心智结构合理、人格发展健全的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课堂育人。课堂教学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德育责任,其中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直接责任者,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思想的人讲思想,思想品德课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政课要像学校所有学科一样,坚持开展“每学期每人上好一节公开课”,课后及时评课议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时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研学、調查、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在实践活动中锤炼思想,涵养品德,提升人格。其他学科则要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做好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落实学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

管理育人。好的德育需要载体,需要落地。宝鸡高新一中结合自身班级管理和学生实际,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德育工具。一是针对班级管理效能研发的《班主任手册》《班级日志》(以下简称“手册”“日志”)。手册里的“学生个别谈话记录”注重个体教育的常态化落实,注重班主任谈话式教育技能的训练。日志则以各班值日班长的填写记录为主,记录一个班级每一天的“大事小情”。二是针对学生内驱力激发而设计的《青春规划》,学生入校伊始,便要与家人、师长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业、修身目标,达成措施及自我奖惩,时常默读个人《青春规划》来自警自励。三是基于柔性评价创造性研发的《老班印象》,每学期末,德育处通过各班班干部了解班级管理中的“感人故事”“及学生的合理诉求,即期待班主任管理所做的合理化改变,既平衡了班级管理上传统做法只看成绩的单一刚性评价,又融洽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加了教育的温度。

媒体育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育人已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方式。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办学五年来,一直坚持用好三种媒体手段,增强育人效能。一是坚持每天晚上收看央视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增强爱国情感。二是坚持办好校园广播。校园广播由学生主办,播放新闻大事、人物事迹、名人言论和优美诗文,传递正确认知,熏陶思想情感。三是坚持办好校园电视台,并把校园电视台作为校本课程专项,从采编、播放到微信编发都由学生参与,播报校园新闻,推荐优秀书籍,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知识、长能力、养美德。

活动育人。一是坚持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理编辑了我校“学生公约75条”,制作成标牌悬挂在教学楼走廊上,印成小册人手一册,利用班会课熟读、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坚持新生军训活动。每届新生入学前都要安排为期一周的军事科目训练。练队列队形,练生活能力,练军队作风,练团队意识,同时做好国防教育。三是坚持每学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入学教育活动。初一起始年级要求班主任陪同学生坐一个月多,学会每日的卡点作息、时间管理,学会听课、完成作业、复习、预习。四是坚持每学期开展生活技能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五是坚持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短短五年,语文组读书分享活动已进行了17期。学生们先后有根据细节改编的话剧自演、作家创作的访谈、书中人物与现实人物及其作家的穿越表演等多种形式,不仅推进读书,锻炼才能,又是思想教育,活动育人的好形式。

团教育人。宝鸡高新一中德育处、团委实行合署办公,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政治启蒙,严格入团程序,控比发展团员、创团校、上团课、写初心、做公益、结业考,从源头把关,保证团员发展质量。学校率先在全宝鸡市严格推进初中少先队管理,探索初中团队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初一初二队员周内戴红领巾,初三队员戴队徽,聘任少队辅导员,培训少先队专门知识,以红领巾身份意识,时刻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结合学校寄宿制特点,举行一系列“文明精神”的特色活动:男女生节针对男女生青春期特点,渗透青春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我是校园美容师”,引导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随手拾起垃圾,留下文明;“找回好习惯,做个好孩子”引导学生参与餐厅管理,提醒学伴自觉回收餐具,清理餐桌,文明用餐,做文明人。“海棠燃梦计划”,积极牵线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组织,探索助力毕业生成人成才的大中学生书信通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自育育人。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育。团委大胆尝试在初中学校做好学生会工作,严格学生会选拔竞聘,鼓励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日常的仪容仪表,集会时的纪律管控、评比,社团活动的日常检查,都交由学生会大胆管理,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自觉爱校的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团委、德育处正在探索的“学生接待日”制度和“微力量”社团成立,必将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的内涵发展。学生接待日制度,即学生会干部代表与学校管理层定期面对面,听取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微力量”公益社团,则是倡导学生会招募校内公益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时间,与家长一同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各类公益活动,服务他人,自觉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精神。

合力育人。德育随时随地发生,学校所有的老师、各类工作人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大育人合力。科任老师要积极探索基于学科特点、性质的学科德育体现点、结合点,做好学科育人。我校办学以来,就要求老师坚持天天撰写教育教学日志,探索教学规律的同时,更要积累好个人化的育人案例和故事。我校實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管理教研组,组建学校自己的德育教师管理团队,出台《德育教师星级管理制度》,激发德育教师与学科教师协同发力的管理效能,德育教师不只管学生的内务、起居,还负责学生用餐管理,凡科任老师、导师管理不到的时空空白,德育教师都会主动补空,自觉担当,教学生人际交往、自理自立、向上向善。

实践育人。教育不能只有课本,教育不能只在校园。宝鸡高新一中自办学至今,就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创设条件,将读万里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从走向宝鸡地方人文、民俗文化,到走向北京清华北大进行人文励志教育,到中科院进行科技教育,再到走出国门走向亚洲、美洲、欧洲等地,研学旅行、实践调查、课题研究,在实践中锻炼人格,磨练意志。2019年国庆前夕,为了迎接祖国70周年庆典,全校师生发挥创意,设计了饱含深情的歌颂祖国活动,特别是体育组与七八两个年级1700多人艰苦训练排练成的大型体育艺术操,通过集体操的形式艺术地拼出了各种图案,艺术地表达了对1949—2019祖国繁荣昌盛的赞颂之情,抒发了全体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宝鸡高新一中办学以来,始终心系学生成长,因学生所需开课,因个体之材施教,上下求索,不断摸索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教育规律、德育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迈出了“低负担、高质量”的可贵步伐。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海棠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我喜欢的季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