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的力量

2020-10-30 02:00赵建功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研课堂

赵建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矚目的成就,不论是各种类别的中学生国际性学科大赛还是综合能力大赛,中国的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中国学生普遍的运算品质、语言表达、识记水平,甚至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也是远超国外学生,这令西方教育研究学者大为惊讶,因为他们想到了不愿看到的未来。他们通过不断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基础教育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始终坚持教学研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中国,国家和省级层面有各种教育研究院、教科所,省、市、县有各级教研室、电教馆,学校设有教务处、科研处和电教中心,各年级还有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全国上下,教研系统规模庞大、分工明确,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全面成长,源源不断的提供多元化创新理论和实践方案的支持。

我们清楚,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一切要素和过程。教师通过开展教研,发现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时纠正不足,再经过反复实践和提升,使自己的教学更精准、更高效、更有趣、更有益。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学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完整的一堂课,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集思广益,共同研磨,共享成果;还需要严谨科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过程;当然也有课堂环节之后的检测与反馈。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实现精准高效、干净利落、有益有趣,都离不开教学研究。

教研至今,教育研究专家和广大教师,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教研成果,就是正确认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在理想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之所以是动态平衡,是因为师有不同、生有差异、时有变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轻重比例,也要适时调整,决不可一成不变。但是,纵观我们的教研发展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过分强调和夸大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当下,就普遍出现了无限夸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有人甚至叫嚷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这严重弱化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总设计师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看似以生为本、发言积极、活动踊跃、热闹非凡,实则是效果低下的面子工程。

教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理想课堂。虽然教研关注的对象范围广泛,但也要有所侧重,具体到某一课堂,所授知识有难有易,在学科大知识框架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还有课堂结构的设计需要,不同的学情,甚至还有教师自身的差异等,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节课里边,确需认真审视,找出制约这节课能否成为理想课堂的关键因素用心研究,制定出最优施教方案。事实上,理想课堂应该追求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追求把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社会认知建立深度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意义感和效能感,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有教无类和提升质量永远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所以理想课堂还要多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是大班额尚未消除的现在,教师不能仅仅沉浸于自己的教,更要把学习困难学生纳入关注的视野之内,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向教研要教育质量,向教研要办学品质。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教师真抓实干,需要真教研。教研最忌流于形式、假大空,那是自欺欺人。教研一定要结合校情,立足自身实际,针对自有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研究,要有目的、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果、能推广。但是,现实教学工作中,急功近利和以“贴金”为目的的假教研也大行其道,诸如热衷迎合上级、赶时髦追流行、玩概念、堆词汇、搞包装等,曾被全国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统称为当今教师教研之怪象,给予了无情痛批。

总之,教学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力量之源。教研的直接受益人是教师,因为教研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教研的间接受益人是广大学生,因为学生遇到能师,亲其师,信其道,学业渐长,学有所成,是一生之幸运;由此,延伸至更高尚更长远方面,教研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正因为教研有如此之大的责任和作用,所以教师做教研一定要沉静下来、认真对待,一定要付出真心真情,不带半点虚华浮躁。教研有力量,质量能保障,作为一名教师,不论为己为人为国,都要在工作中重视教学研究,借力教学研究,研出核心要义,教出学业真经,显出过硬实功,也顺便收获荣耀和尊重。

(作者单位: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教研课堂
欢乐的课堂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