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0-11-02 07:29王浩沈琼许宇文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源性血钙诊室

王浩,沈琼,许宇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21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易引起患者靶器官损伤并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风险较高[1-2]。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而晨峰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靶器官受损密切相关[3-4]。血压晨峰指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急剧增高,血压晨峰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一系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诱发清晨猝死。而维生素D 作为人体内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可调节机体钙磷水平,同时与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联系紧密,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5]。已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 与高血压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目前关于维生素D对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量对其晨峰血压的影响,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预计可收集样本量为80 例,故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合并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6];(2)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 缺乏:25(OH)D3<15 g/L,维生素D 不足:25(OH)D3<30 g/L;(3)年龄65~80 岁;(4)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晨峰血压;(5)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所有项目者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伴自身免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3)近1 个月正在服用含维生素D 成分保健品或药物患者;(4)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或情绪状态太稳定者;(5)继发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备上述任意1 项者不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 组接受相同方式基础治疗,包括降压(利尿剂,每次静脉推注10~20 mg,1~2 次/d)、扩血管药(硝普钠,起始剂量0.3g/min·kg-1,后酌情增加剂量,每日6~8 h)等,同时服用罗盖全牌骨化三醇胶囊(产自德国希尔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56)。用法:口服,其中对照组初始剂量0.25 g/次,3 次/w;观察组初始剂量0.5 g/次,3 次/w。2 组都连续服用3 个月。2 组给药2 周后根据血钙水平调整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钙水平,血钙<2.10 mmol/L 增加剂量,血钙>2.54 mmol/L 减少剂量,单次调整剂量为0.25g/次。

1.2.2 动态血压及晨峰血压测定方法 选用爱安德牌TM-2430 型动态血压检测仪(日本A & D 公司)给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患者于监测当日上午8:00 准时佩戴监护仪,到次日上午8: 00 摘下,进行数据分析。白天(7∶00~22∶00)测定频率为30 min/次,夜晚(22∶01~60∶59)测定频率为60 min/次,检测项目: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诊室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24 h 内,有效检测血压次数≥90%。晨峰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醒后2 h 内SBP 平均值-夜间睡前2 h 内SBP平均值,两者差值≥35 mmHg表示晨峰血压增高。

1.2.3 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20℃环境备用。采用日立717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浓度,试剂盒均购自北京金克隆生物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7]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D3,25 (OH) D3]水平,取待测血清于酶标板上,加入相关试剂,温育处理,洗涤后再加显色试剂,最后完成比色测定。试剂盒由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表1 2 组基本资料对比

1.3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治疗后诊室SBP、诊室DBP、24 h SBP、24 h DBP、MBPS,观察2 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分析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与血压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软件22.0 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 (%),组间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检验。以<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后血压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诊室SBP、24 h SBP、MBPS 低于对照组(<0.05),诊室DBP、24 h DBP 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2 2 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变化 2 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2.3 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与诊室SBP、24 h SBP、MBPS 均呈负相关(<0.05),与诊室DBP、24 h DBP 无明显相关性(>0.05),见表4。

2.4 安全性分析 2 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与年龄、饮食习惯、环境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通常伴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受损[8-9]。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可加剧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衰竭等疾病,而大部分患者往往伴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10-11]。维生素D 作为参与机体骨质代谢、钙磷代谢调节的必需维生素,主要经2 次羟化转变为活性物质,从而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但目前有关外源性维生素D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表2 2 组血压相关指标比较(mmHg,±s)

表2 2 组血压相关指标比较(mmHg,±s)

组别 诊室SBP 诊室DBP 24 h SBP 24 h DBP MBPS观察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40)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40)images/BZ_31_269_1952_291_1976.png140.17±19.89 151.64±21.13 3.308 0.001 83.79±12.15 84.77±12.37 0.473 0.637 139.76±19.46 149.99±21.57 2.946 0.003 82.16±11.78 83.79±11.86 0.812 0.418 33.45±4.87 39.97±5.59 7.358 0.000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 水平比较(±s)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 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0.05

组别血钙(mmol/L)治疗前 治疗后血磷(mmol/L)治疗前 治疗后血清25(OH)D3(n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40)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40)images/BZ_31_257_2476_279_2500.png2.01±0.29 1.99±0.28 0.415 0.679 2.31±0.33*2.17±0.31*2.546 0.12 0.87±0.12 0.85±0.11 1.028 0.306 1.59±0.27*1.27±0.18*8.251 0.000 12.67±1.81 12.54±1.76 0.431 0.667 41.28±5.89*31.97±4.57*10.448 0.000

表4 血钙、血磷、血清25(OH)D3 水平与血压相关性分析表

本研究给予两组不同初始剂量骨化三醇后根据血钙水平调整给药剂量,单次调整量为0.25g/次,期间严密监测血清钙水平以确保用药安全,避免高血钙等情况的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诊室DBP、24 h DBP 并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治疗后诊室SBP、24 h SBP、MBPS 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骨化三醇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贾灿萍等[12]研究结果相似,证实维生素D 有调节血压作用,且25(OH)D3<30 g 时,外源性维生素D 补充越多,诊室SBP、24 h SBP、MBPS 越低,血压越稳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维生素D 可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甲状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钙、磷平衡以及维生素D 可作用于血管壁等因素相关[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充分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可调节人体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邵伟华等[15]通过对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患者进行研究,也发现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可调节人体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且外源性维生素D 补充量越多,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越高。分析其原因,外源性维生素D 进入人体后经吸收进入血液,与特异性维生素D 结合蛋白结合后进入肝脏,被肝脏分泌的25-羟化酶羟化形成25(OH)D3;25(OH)D3经血液输送至肾脏,在肾脏转化酶作用下进一步转化成活性更高的1,25-(OH)2-D3,而1,25-(OH)2-D3可与小肠黏膜细胞胞浆内特异性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生成钙结合蛋白,促进对钙离子的吸收,且1,25-(OH)2-D3还可增强PTH 对磷离子的吸收效果。因此,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时,外源性维生素D 补充量与患者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成正相关,维生素D 补充量越多,患者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越高[16]。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外源性V-D 补充期25(OH)D3≥30g/L 时,应停止外源性V-D 补充,换句话说25(OH)D3≥30g/L 为外源性V-D 补充的限度。

综上,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量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钙、血磷、血清25(OH)D3水平,降低血压晨峰概率和峰值,侧面反映出维生素D 补充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局有调控作用。但本文选取样本量偏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同时所纳入的观察指标较少,如降压的谷峰比值、脉压指数等指标尚未纳入分析,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完善观察项目,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外源性血钙诊室
午后的诊室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1949年以前复旦大学的党组织沿革及特点
新开的诊室
高职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开的诊室
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肉品污染的来源探析
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