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政策背景下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研究

2020-11-04 09:43何建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全民设施

何建伟

(1.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出现,政府将全民健身、体育行业等领域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来进行布局与规划。全民健身成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与建设成果也逐渐展现在人们健身生活中。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地不断深入,我国公共健身设施不断增加,但其相应公共健身设施管理体制明显落后。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落后对健身设施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都会造成影响,并且影响着全民健身政策的深入实施。公共健身设施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其发展发展规模还可以反映出各个地区的体育综合实力。

1、全民健身政策下公共健身设施历程

1.1、全民健身政策的发展历程

体育公共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复杂性与历史性,在各个时期与不同国家具有不一样的形式和内涵。随着中国体制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全民健身在一系列的体育政策背景和发展战略变革下出现且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健身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金牌为主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一开始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功利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十分突出,是形成了“举国体制”的基础。在1989年我国提出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并列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方针,紧接着制定了各种的具体纲要与战略规划。而且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发布了各项体育均衡发展的发展规划。在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背景,我国发布的“三个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大众体育成为人们提高自身素质良好方法与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得到了充足发展,但由于群众对体育的重视不足,亚健康群体基数正在不断增加。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令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该条例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健身产业的萌芽与发展,为社会和谐与文明作出贡献。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目标分别规定了到2015年与2020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其身体素质得到加强。不仅要形成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要使其他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与各项社会事业相辅相成的局面。明确要求了到2015年,不仅各地区建成体育场地和配备相关的设施,而且全国各种体育场所至少要有120万个,平均每人拥有1.5m2以上的体育用地面积。还提出了到2020年,体育消费总金额最少要有1.5万亿元。

1.2、公共体育服务内涵及特点

“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这两个代称曾经在我国存在着长期的概念之辩。但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再次使用了“公共体育服务”,所以其概念争辩也就随之结束了。公共体育服务即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来满足公共健身需求,深入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包含:(1)我国的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分为三类:第一种为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第二种是社会中各类体育企业,它们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最后一种是非营利体育机构,其中包括了体育事业单位、体育基金会、体育社团、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等;(2)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取决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所以公民是其服务的对象;(3)其公共体育提供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含有形与无形产品两种。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和重要部分是满足人们体育生活的公共服务需求。这应该由政府提供和保证,它提供的标准和范围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变化的。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均等化的特性,其内涵是指观念层面上的基本体育权利均等、现实层面上的机会均等、国家管理层面上的制度均等。目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领域主要有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体育需要,且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符合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因此构成了大众公共体育服务。在义务教务阶段下学校教育符合“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承担着身体教育的教学任务,所以学校体育无疑属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

1.3、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历程

根据2003年12月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每一万人可以使用体育运动场所有6.58个,平均每人建设健身用地的资金为148.15元,平均每人可用的健身场所面积达到了1.03㎡。跟上一次的全国体育场地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体育运动场地所用面积增加了11.8亿㎡,同比增幅达到了110.28%;人均健身场所的面积增加了0.38㎡,增幅达到了58.46%。

直到2015年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数据得知我国人均体育运动场地的面积超过了1.57㎡。规划提出的“全国体育场地120多万个”和“人均体育场地1.5m2”的目标超额完成。全国各地、县、街道、社区基本建成体育场馆,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全国超过一半的地区成立全民健身中心,并且50%以上的乡镇、社区和农村拥有惠民利民的公共健身设施。

图1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公共健身设施根本上是公共的健身设施,公共性是公共健身设施的根本属性,一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建设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活动场所均为公共健身设施。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管理是从全国范围内对公共健身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管理。微观管理是管理组织内部规划和对公共健身设施进行管理。设施管理单位主要包含:采购方、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园(广场)管理部门、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等接收器材的组织和单位。

我国的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单位应该遵循以下的几点要求:(1)重视公共健身设施的安全因素,特别是人身安全和使用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设施的管理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排除使用器材时存在可见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且成立预防和处置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并在健身设备区域明显地方注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安全警示标志以及无障碍标志;(3)健身设施要拥有合格证明才能进行使用,其中包括了场地合格、产品合格、安装合格;(4)定期对体育设施、健身器材进行安全检查、性能维护,并及时进行保养维修,而且依据国家标准配有防护设施与安全人员。

1.4、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现有问题

(1)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条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4月印发了《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广东省体育局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12月成功制定公共健身管理条例《广东省全民健身器材管理办法》政策,但是却未具体下达到各个地区。由于以前我国在群众体育的关注不足,导致我国的有关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法制不健全,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2)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足。

各地区缺乏针对公共健身设施的确切的管理方法与条例,面对各种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者没有管理标准与管理条例的情况下,无法针对出现的问题执行方法,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由于我国公共体育的发展的时间不长,导致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发展不足和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这种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条例的不健全容易导致在管理执行方面有漏洞与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

(3)管理理念陈旧。

当下,我国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仍是基层部门照着上级管理部门发布的管理条例实施,这种一刀切式的传统管理方法的缺点是容易脱离实际状况,缺乏适应性,导致缺乏有效的管理。然而这种管理观念在新时代里已经是相当落后的管理理念了,特别是近年来各行各业去陈出新,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好的为自身管理服务。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我国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通过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的优化策略,得出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顺利开展。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锻炼和享受美好体育生活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缺乏有权威的统一规范的公共健身设施管理条例,而且简单且低效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公共健身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成果。

2.2、对策建议

(1)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条例。

我国的公共健身设施不断增加,可是针对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条例却十分少,其确切的管理条例没有下达到各地方管理部门。加强立法建设,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条例刻不容缓。

(2)优化管理部门。

公共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完善自身的管理,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水平。在多方面提升公共健身设施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对健身设施的管理水平,同时应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

(3)建立监督制度,加强司法追究。

建立合法有效的监督反馈制度,让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实时反馈情况,提高管理效果,减少相关部门无所作为又无法可追究和无人监督情况。提高司法追究力度,加强对管理人员因忽视对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维修、保护等玩忽职守行为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全民设施
全民·爱·阅读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