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研究

2020-11-04 09:4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弹跳力功能性训练方法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1、问题提出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中国女排的辉煌佳绩带动排球的不断发展,排球运动员除了要具备全面的技战术能力,还要具备高强度、高技巧性的攻防意识和转换能力,尤其是空中制胜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排球项目的特点,是要具备优秀的弹跳力,才能完成空中对抗。而排球运动队以及排球运动员想在比赛中有着出色的发挥,需要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方面高度协调发展。因此,在注重对排球运动员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需要遵循排球运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对排球运动密切关联的运动员体能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排球运动中,弹跳力是运动员一项十分重要的专项身体素质,是最能体现排球这项运动的项目特点的运动技能,是排球运动员技战术得以表现和发挥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排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弹跳的能力在进攻和防守中才能争得制高点,更好的防守和攻击对手;另一方面,良好的弹跳能力能提高运动员处理极难球的能力和加强攻防转换的能力。因此,鉴于弹跳力在排球运动和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在平常的训练中,弹跳力训练成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的训练内容,教练员和运动员寄希望提高弹跳力来提高专项技术和战术水平。然而,弹跳力的训练需要依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所以,寻找高效的、科学的弹跳力训练方法也成为排球教练员、排球教师、科研工作者和排球运动员的重要课题。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起源于运动康复领域并得到充分验证的训练方法,最初主要用来改善受伤人群的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以及耐力。随着运动训练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功能性训练方法开始逐渐运用于运动训练中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前比较热门和盛行的有瑞士球训练法、弹力带训练法、瑜伽垫训练法、软梯训练法、拉伸训练法、六角球训练法等等。因此,本文将功能性训练引进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素质训练中,探讨其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积极作用,也为排球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索进行功能性训练后,排球运动员在弹跳力素质方面的相关变化。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功能性训练”、“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并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和收集功能性力量训练和弹跳力训练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对相关理论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本文就“功能性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这一课题对排球运动训练领域的有关专家、教练员进行访谈,征求各相关专家对本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实验开展及论文撰写等各方面的建议,同时了解当前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现状及功能性训练在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中的建议。

(3)教学实验法。

①实验对象

以首都体育学院2015级和2016级本科体育教育专业35名排球专项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17人;一组为实验组,共18人。在实验前对所有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及有关弹跳力指标进行测试。

两组被试的年龄、身高、体重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对照组、实验组的年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0.65、0.45,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的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其P值=0.682>0.05;对两组被试的身高进行统计发现,分比为179.82±5.11,180.18±6.2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者的身高不存在显著差异。同理,对两组被试的体重进行统计发现,两者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两组被试年龄、身高、体重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身体素质具有同一性。

表1 两组被试年龄、身高、体重统计表

进一步对两组被试的有关弹跳力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被试的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分别为2.93±0.10,2.91±0.12,其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 P值 =0.132>0.05,说明两者在实验前差异不显著;同样两组被试的助跑侧向起跳双手摸高、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连续十次纵跳摸高、双摇跳绳30秒计数及原地纵跳滞空时间等指标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弹跳力素质不具有显著差异,具有一致性。

表2 两组被试弹跳力有关指标统计表

②实验过程

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杠铃深蹲训练以及杠铃硬拉训练。

实验组采取功能性训练方法。其中包括保加利亚单腿蹲、单腿罗马尼亚硬拉、连续跳箱练习、单手单膝两点支撑、单肘单脚两脚支撑、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单腿压球两手支撑、仰卧瑞士球转体、两腿压球仰卧起、肘撑前推回拉瑞士球、仰卧两脚拉瑞士球等。

教学实验从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共16周,每周进行两次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为1小时,由同一个教师进行。

③实验地点

对照组主要在力量训练房进行杠铃深蹲以及杠铃硬拉的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实验组主要在排球场地利用哑铃、跳箱、瑞士球等相关器械进行每周2次/时功能性力量训练。

(4)测试法。

本研究通过选取弹跳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对应测试,对教学实验前后所获取的两组被试的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助跑侧向起跳双手摸高、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连续十次纵跳摸高、双摇跳绳30秒计数及原地纵跳滞空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数理统计法。

对测试的数据录入Spss 18.0软件,通过Spss 18.0软件对实验测试前后进行数据处理,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p<0.05,p<0.01,p<0.001,具体代表存在显著性差异情况。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对照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3 对照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统计

通过对表3的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在经过16周的训练之后,除了助跑纵跳单手摸高以及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两个指标未发生变化外,其余的六项弹跳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显著性来看,原地纵跳双手摸高、立定跳远、连续十次纵跳摸高这三个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P<0.05),其余指标在训练前后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刘延璋(1991)探讨少年女排弹跳力训练方法时,通过弹跳力相关效果分析发现,负重深蹲是反应下肢伸肌绝对力量的项目,深蹲训练主要锻炼了肌肉的收缩力度,这对于弹跳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前人学者研究发现硬拉等强化后链肌群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垂直纵跳能有非常大的正相关。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深蹲和硬拉对于双腿纵跳起跳高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以上统计结果得出,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能对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排球运动员的专项弹跳力各项素质发展不均衡。

3.2、实验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4 实验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统计

通过表4的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经过16周的训练之后,除助跑侧向起跳双手摸高这项指标没有发生变化以外,其余七项指标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原地纵跳双手摸高这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立定跳远、连续十次纵跳摸高、双摇跳绳30秒计数具有显著性特点(P<0.05),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原地纵跳滞空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究其原因,在功能性训练中,加入保加利亚单腿蹲、单腿罗马尼亚硬拉对于单腿训练的效果优于双腿蹲的训练效果,另外,连续跳箱练习对于跳绳次数的增长也有很大的效果。加上核心力量训练中的瑞士球训练,对于左右向的移动摸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整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看,功能性力量训练在不稳定性的状态下,刺激了核心区的肌群发展,这就使得训练后被试的绝大部分排球专项弹跳力素质指标显著提高,即功能性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发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3.3、训练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5 两组被试训练前与训练后排球专项弹跳力指标统计

进一步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后的排球专项弹跳力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结果如表5所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双摇跳绳30秒计数、原地纵跳滞空时间这五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其中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差异极显著(P<0.01)。究其原因,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滞空时间这四个动作对于排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有着重要的要求,在实验组的训练过程中,所加入的单腿蹲、单腿硬拉以及核心肌群训练,正是对于下肢力量的传递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得纵跳起跳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另外,实验组所进行的核心力量练习使得身体核心区域能力得以提升,加之跳箱练习,使得双摇跳绳30秒计数成绩也有显著性提高。由此,说明相比传统的训练方法,功能性训练能更显著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多项排球专项弹跳力素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经过16周的训练之后,对照组6项弹跳力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原地纵跳双手摸高、立定跳远、连续十次纵跳摸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虽然能对排球运动员的各项弹跳力指标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呈现出不协调、不均衡的状态;

(2)经过16周的训练之后,实验组7项弹跳力指标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助跑纵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连续10次纵跳摸高、双摇跳绳30秒计数、原地纵跳滞空时间都有显著差异,说明功能训练对不同方向起跳、滞空过程及全身协调用力等方面均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3)通过将实验后两组被试的8项弹跳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助跑纵跳单手摸高、助跑向前起跳单手摸高、立定跳远、双摇跳绳30秒计数、原地纵跳滞空时间5项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弹跳力素质培养方面,功能性训练使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多种弹跳能力得到显著性提升。

4.2、建议

(1)在排球运动员的训练中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运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提高训练效果;

(2)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也有其固有的优势和特点,在使用功能性训练方法中,也要结合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使用,相互补充借鉴;

(3)在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要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功能性训练体系和训练计划,把握训练的周期和训练的强度,提高整体训练的实效性。

4.3、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共计测试了首都体育学院2015级和2016级排球专项学生35人,因专业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各方面身体素质都比较均匀,但相对排球的学习年限较短,排球技术水平一般,也有可能会影响其弹跳力的发展。通过对他们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验,对实验组进行了十几个功能性训练方法,但由于学生对排球的训练学习时间限制性较大,且实验法验证样本量相对较小,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不足,希望在后续此方面的研究中,可以更好的扩大样本量,提升实验过程的质量和效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可借鉴的建议。

随着功能性力量的训练理论和理念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对于弹跳力素质来说,训练的方法非常广泛,本文只列出了十几个相对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但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并不够全面和有针对性,因为弹跳力是很多运动项目的重要技能素质,因个人能力有限,研究的范围和研究对象都比较受限,所以对于专业排球运动员来说,需要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对指标更加全面的筛选,这样更有利于功能性力量对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的影响和发展,对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也可以起到有价值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弹跳力功能性训练方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弹跳力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如何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对提高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