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11-18 08:54刘延琴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刘延琴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促进儿童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巧妙设计,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进行初步的图形建构表象、在实验反复验证,及时归纳总结,建立空间观念,锻炼学生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与思考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促进儿童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图形与几何”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困难的。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通常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图形与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图形与几何”的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学感受与思考。

一、以体验感知建立初步表象,注重“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生活性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给学生展示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并让他们通过体验感知,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建立清晰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笔者还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作面积。另外,笔者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开展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最后,笔者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以动手操作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的操作性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思维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为探究长方形边的特点,笔者设计了猜想、观察、操作、实验、验证、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大胆预测长方形边的特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让学生从自己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空间观念,使学生掌握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小组合作以及采用多种方法操作,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激发他们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最后达成共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以情境激趣引发学生探究,注重“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性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感悟过程丰富多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可以全面揭示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统一起来。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笔者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演示,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而这个求证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猜测、动手操作、验证、抽象概括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以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注重“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应用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草原有棵树,小马拴在这个树上的画面,以问题小马最大范围能吃多少面积的草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求圆面积的实际作用。当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返回解决课前问题时,学生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自己的研究探索没有白费。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不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感受着数学带给自己的能量,提高的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增长的是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多媒体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实用性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来创造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图形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简单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笔者使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较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有何变化?笔者先讓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最后,笔者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该问题,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巧妙设计,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进行初步的图形建构表象、在实验反复验证,及时归纳总结,建立空间观念,锻炼学生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陈英.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9(07).

[2]丁加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2).

[3]张金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8(01).

[4]何志海.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08).

[5]郭福英.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5(08).

[6]姚莉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