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问题及有效解决策略

2020-11-18 08:54时超华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保育员解决策略

时超华

【摘 要】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保育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是为了辅助教师高质量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对此,增强小学保育员的基本素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探讨了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指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小学保育员综合素质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解决策略

教学是一个严谨的工作,不但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还需要保育员的配合,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力量。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学校需要提升小学保育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其具备完善的性格、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健康的身心等,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一支高品质的保育员队伍,由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

一、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管理较差,大部分保育员的身体健康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其身体经常会出现发烧、感冒等小毛病,不仅影响自身工作,还有可能传染给小学生,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2.心理素质参差不一,情绪自控能力差

在进行保育工作前,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科学的管控,不能把负面情绪带到小学生的保育工作中,更不能将其发泄到学生身上。但从实际的保育工作来看,由于保育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且繁琐,保育人员想要把所有工作都做到最好也非常不容易,这就容易使保育人员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小学保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3.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保育人员存在责任感较弱的情况,没有认真对待保育工作,一直以随意的态度进行保育工作。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保育人员难免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而且就算发生错误也不会在后期的工作中进行反思改正,这样一来,就会对小学生的健康学习、成长造成巨大影响。

4.文化不足,缺乏专业的岗位知识

目前,小学保育人员很多都是通过社招而来,而这些人员大部分都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只是通过岗前培训学习到一点点岗位知识,没有充分的专业素养,这就会影响其保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原因分析

导致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现有的在职保育员年龄结构不科学;②由于每班学生配额大,工作负担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③待遇福利低,薪酬标准亟待提升;④缺乏完善的岗位培训;⑤缺乏有效的奖罚激励政策等。

整体来看,这些原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比較复杂。一些保育员缺乏责任意识,主要是由其文化素质不高、经济待遇差等引起的。同时,这也是极难招聘到文化素质好、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保育员的主要原因[1]。由于保育员的上岗要求不高,造成在职保育员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这也是造成其保教思维落后、专业素质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若要解决这一现状,则需要通过整体层面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提升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的具体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形成正确的保育观

小学具有教育与保育的双重功能,不管是教师还是保育员,都需要严格遵循“保教与教育”相融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保育工作,形成正确的保育观。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育观由传统的“保障身体健康”慢慢地拓展至“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应能力发展”,由“安全保护”拓展至“身心及社会保健”等。基于此,保育工作不但需要全面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要与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相吻合。

(二)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首先,需要积极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小学保育员要将学生的生命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地避免学生与病菌接触。其次,还需要加强流行病的预防,这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必要保障。同时,还需要与家长多沟通,特别是对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单亲家庭等,要确保学生在家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这也是保障学生在校身心健康的一个主要影响要素。当然,保育员还需要配合各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为其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保育员的岗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要注意学生在校期间拥有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些教育人士按照小学实际教育的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等,将学生生活环境中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因素全面整合在一起,并为其创设能与环境发挥互相推动作用的教学情境,将环境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这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另外,保育员需要定期参加岗位培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保育观等,使其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帮手,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与教师、家长等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2]。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学校需要加强小学教育的生活性等功能的发展。对此,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当然,从本质上来看,保育工作涉及一些教育内容,由此能帮助学生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能够看出,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能获得显著的教育成效。

(四)实施家园共育制度,形成教育合力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在小学教育活动中,要严格遵循“平等、互助、合作”等原则,力争获得家长的支持、认可与参与,进一步打造教育合力。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每班都会配置一名保育员,若要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则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增强教育效应。对此,保育员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如通过制订家校反馈表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便保育员能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卫生、健康等情况,让家长能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相关情况,在家长、教师、保育员等共同推进下,为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等提供帮助,一起承担教育重任[3]。

(五)创设科学的奖罚激励体系,提高保育员的工作热情

对保育员实施科学、有效的奖罚激励制度,由此能体现出对保育员岗位的重视与认可,这对增强保育员的事业心、责任意识、工作热情等有极大的帮助。对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而言,保育工作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对此,要将保育员的重要价值体现出来,且在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对其实施奖罚激励体系,由此最大化地提高保育员的工作热情及动力[4]。

(六)设置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提升保育员的工作效率

小学对保育员缺乏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而且保育员和教师之间的奖励待遇差距悬殊。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所做的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和承认时,就很难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持久的热情。因此,小学校方应认识到保育工作是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重新定位保育员在小学教育中的存在价值,在福利和待遇上做到一视同仁,设置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激发保育员对教育工作的热情[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保育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不断地约束自己、管理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并且,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与熟悉周围环境,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与生活习惯,这是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对此,提升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对提高小学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家禄.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8(12).

[2]陈婷.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对策[J].新智慧,2019(24).

[3]刘杰.浅谈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8(09).

[4]闫小参.浅谈小学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J].读与写(上,下旬),2013(16).

[5]何英丽.保育员基本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措施[J].东西南北:教育,2019(03).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保育员解决策略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逻辑联结词常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