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探析

2020-11-18 08:54蔡霁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及策略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蔡霁

【摘 要】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作品鉴赏能力。学生在审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实际小学音乐审美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审美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及策略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蕴含着无数美好的事物。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未能给学生传递美好的感受。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不能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这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需要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小学审美教育发展。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不同乐器演奏以及音量高低各异的音乐,可以锻炼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1]。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功能,去体验音乐作品的美感,理解作品内涵,对作品进行赏析。学生在这个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感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编制有趣的音乐表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组织与表演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审美经验

小学时期的学生社会经验少,因此对美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理论知识,对美的概念模糊不清,没有审美经验[2]。学生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去发现美,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较为困难。美是个抽象的概念,教师要把美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例如,在教学《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蓝天、碧水、金沙滩,感受大海的美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帮助他们慢慢地提高审美水平。

(二)学生缺乏审美的想象力

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给学生灌输知识,使得学生缺少了对美的想象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展开联想,根据歌词去想象画面[3]。例如,在教学《春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联想春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把你们心中春天的样子画出来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春天。黑板上出现了嫩绿的小草、美丽的迎春花、小燕子,蜜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想象美,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部分教师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审美教育形式呆板,采用说教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四)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度追求教学目标,只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审美观念,缺乏音乐审美能力。学生缺少审美能力,如同音乐没有了灵魂,导致其学习只是停留在浅层次,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就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五)课堂教学过于专业化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其音乐审美能力。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专业化教学方法,严格要求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学生会产生厌恶音乐学习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现代化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宗旨,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六)教学内容缺乏艺术性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4]。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多采用语言教学,忽视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开展以“美”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渗透艺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三、提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创建多元的音乐审美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创设多元化的音乐审美情境,开展审美教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艺术气息,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音乐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两只小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动物联欢会”为主题的活动,将教室布置成森林的樣子。然后,教师说:同学们,大森林里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就要到了,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在为这个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它们向小朋友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那我们也去参加吧!你喜欢哪个小动物,请随音乐用动作模仿出来。接着,教师播放《两只小象》的伴奏音乐,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歌曲内容的意思,即小象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美好。

(二)加强创编与表演歌曲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创编与表演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发挥,快乐学习,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6]。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友谊花开万里香》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歌曲之后,可以进行创编与表演歌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导入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第一小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乐器的节奏要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第二小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准备好之后,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演奏与配合有进步,并通过歌舞与乐队的形式释放内心的激情,体会音乐的美感,从音乐中感受友谊的珍贵,从而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少艺术性、教学过于专业化、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音乐学习阶段的审美引导与教育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因素,找到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才智,2019(29).

[2]夏乐.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分析[J].未来英才,2017(20).

[3]钟凤云.小学音乐教育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思考[J].黄河之声,2018(14).

[4]张守文.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关问题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7(06).

[5]闫会斌.略谈新时期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J].魅力中国,2019(03).

[6]吴萍.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关问题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9(61).

猜你喜欢
问题及策略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法分析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