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治疗师家庭成员

一、前言

结构家庭治疗理论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其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在他所著《贫民窟的家庭》一书中,他指出家庭重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内部组织结构的概念,奠定了家庭结构理论的基础。1974年出版的《家庭及家庭治疗》和1978年出版的《心理生理疾病家庭》等书中比较详实地介绍了结构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与方法,也标志着结构家庭治疗理论的形成。

二、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内涵

在社会工作中,结构家庭治疗理论被看作是一种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它并不意图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它认为,家庭问题是根植于家庭成员内部组织结构之中的,因此,个人的问题需要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展现。当家庭的问题是导致成员个人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就需要治疗师深入参与到家庭中去,通过多层次的介入,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解决家庭问题,从而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结构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都只是表象,而将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的组织结构以及成员互动过程中。家庭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会在其所允许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动,尽可能保持其原有结构模式。因此固定的家庭结构给家庭内部成员创造了相对舒适、安全、轻松的生活氛围,培养其成员间的忠诚感,增强成员之间的互动。个体则是这个系统中的次系统,比如夫妻次系统,亲子次系统。在家庭内部成员不断互动中,每个人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同时家庭成员中会出现角色和责任的分工,并常常呈现出互补的结构特点。当个人发生行为问题的时候,其原因往往来源于家庭结构的不平衡,体现在家庭结构改变的不适应或者家庭功能失常的权利层级以及模糊的角色定位分工。结构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家庭系统中各个成员行为与精神的改变。因此,它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一个个体。在治疗过程中,目标就是观察并评估问题家庭的成员互动模式,通过家庭内部成员的互动来发现不良的家庭功能,找出这些家庭系统中出现问题的实质,并重建家庭结构,改变不良的成员互动模式,明确次系统中的家庭角色及权利架构形式,达到家庭功能的改善,从而得到个人问题的解决。

三、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结构家庭治疗理论中,一个正常的家庭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首先,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会随着家庭以及家庭各部成员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适,最终达成一个新的可以维持其家庭功能的结构。其次,家庭具有一个弹性的应对结构,在遇到外部环境改变等压力时会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再次,新调整的家庭结构不仅会使得家庭继续发展,还会平衡现有的矛盾和挑战,使得让外界变化适应当前的家庭结构,并最终归于自身承受范围之内。当家庭的内在发展与外在环境产生冲突、家庭内部结构发生适应不良的时候,家庭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找不到合适的应对手段时,这个家庭就会面临危机,从而功能失调。最常见的家庭失调结构主要体现在纠缠与疏离 、联合对抗、倒三角等形式。比如家庭中的母亲将感情寄托在子女身上而忽视丈夫,从而影响了夫妻关系。倒三角,即权利层级的倒置更会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严重紊乱,从而严重危害家庭中的成员关系。

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结构家庭治疗理论要求治疗师的治疗目标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的改变。治疗师需要运用家庭结构的分析理论,进入案主的家庭中实际观察、了解,评估案主与其家人的相处方式,系统地分析案主所在的家庭结构,而不能仅仅依靠单方面的数据。通过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方式介入,从而促使家人交往方式的改善,进一步解决案主的行为问题。在这种理论背景下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往往是积极主动的。他通过借助自己加入家庭系统的机会,把自己作为家庭治疗系统中的一员,进而发挥治疗效果,推进整个治疗进程。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治疗师的参与性,并随着治疗情境的不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治疗师与家庭的关系具有多重性。治疗师需要用他的态度和专业赢得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支持,但某些情境又需要与家庭保持疏离关系,从而体现一种专家身份展现权威,进而保证治疗的方向和目标。米纽钦打过一个比喻,他将结构派治疗师比作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近距是指治疗师采取了一种亲密的立场进入家庭,中距指的是治疗师用一种中性倾听的方式进入家庭,而远距则是说治疗师以一种相对疏离的立场,带着专家的姿态参与家庭。当“加入”之后建立起一种治疗关系,治疗师就要进入对家庭进行观察与资料的搜集阶段,需要了解家庭寻求治疗的原因,诊断问题行为的实质,从而对家庭“症状”具体化。除了要观察、了解家庭的形态和结构,还要对家庭对抗变化的适应力和弹性进行评估。由于结构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个体的症状是家庭结构的功能失调的结果,因此治疗师需要将之前的家庭结构进行恰当的重组或调整。治疗师“加入”家庭后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从而使得家庭结构进行转化。他可以通过夸大症状、移到新的症状等手段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操纵,给予家庭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从而使家庭成

员勇于冲破现有的家庭结构,寻找其他的替代性的互动方式。

四、结构家庭治疗理论的本土化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成员等级与内部结构的不同,其相应的义务和权利也不相同。随着结构家庭治疗理论的广泛传播,近年来,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也在逐渐被我国学者研究并付诸应用。在我国家庭中,内部成员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相互依赖,对家庭保持了较高的忠诚度。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让国人重视家庭的发展和功能,强调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和上层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在重视家庭结构和功能方面,我国家庭和结构家庭治疗理论的观念具有高度相似性。然而,在西方生根发芽的结构家庭治疗理论想要在东方蓬勃发展,仍要解决本土化适应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让无数中国家庭经历了从直系家庭向“一父一母一子”式家庭的转变。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得到了父母乃至全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父母及长辈过于溺爱独生子女,或者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都会为家庭功能的失调埋下隐患。当长辈与孩子生活习惯发生矛盾,观念产生冲突的时候,家庭结构的失调将会引起更多的家庭危机。在中国家庭内部,人们往往忽视了隐私的存在。家庭成员之间任意干预对方,侵犯个人独立的空间和权益,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的“面子”社会,“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每个国人心中,当个人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几乎不会采取向陌生人或者机构寻求帮助的方法,更不愿意将家庭的不协调暴露在外人面前。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中国家庭不同于西方家庭的独到之处,针对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对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尽量避免中国人主动谈内心感受的情境,减少“家丑外扬”的尴尬。重视家庭成员的个人情绪表达,在了解东方家庭结构的观念基础上调整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比如要弱化祖辈对幼辈的影响,建立一个合理的权利架构。

五、结语

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急剧变革,家庭也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各种与家庭相关的问题也在不断引发家庭结构、功能的失调,家庭呈现的问题开始大量出现。家庭是社会工作重要服务领域之一,当个人或者家庭发生问题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各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理论分析问题,用专业方法介入家庭从而解决问题。目前,适用于我国本土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文献和经验都处在相对贫瘠的阶段,对结构家庭治疗的应用也还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国家和社会都缺乏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来支持它的发展和深化。但是,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在解决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发挥的巨大作用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工作中,把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切入点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相信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将会在中国发挥它的作用,改善家庭不良结构,协调成员内部关系,从而解决日益复杂严重的家庭问题,最终保证人们的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治疗师家庭成员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