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SS模式在NICU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11-19 04:24李月华LIYuehua曹雪宏CAOXuehong陈小伊CHENXiaoyi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交接班病情护士

□李月华 LI Yue-hua 曹雪宏 CAO Xue-hong 陈小伊 CHEN Xiao-y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I-pass I-care model in bedside handover for NICU nurses. Methods Sixty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NICU of a tertiary hospital from March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aditional verbal communication was adopted for bedside handover of nurses. Sixty children admitted from June to August 2019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PASS I-care model was adopte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the rate of missing items for patients conditions and quality of handover of nurses. Results The rate of missing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the handov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pass I-care model in the bedside handover of NICU nurs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missing items,improve the quality of handover,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Therefore, it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护理交接班是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及时的护理,保障病区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环节,对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患儿所需的治疗和护理项目繁多,护士交接班时需要交流、了解的内容更复杂、具体。传统口头式床旁交接班模式缺乏结构化的交班流程及规范化的交接班训练,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准确、不详细、不清楚、病情交接漏项或交接脱节等现象,导致交接班质量不高,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2-3]。

波士顿儿童医院制定了I-PASS病情汇报模式,包括:疾病严重程度(I,Illness severity)、患者简要情况(P,Patient summary)、需要采取的行动(A,Action list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状态感知及应急计划(S,Situation awareness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以及信息接受者的综合复述(S,Synthesis by receiver)[4]。研究表明,I-PASS病情汇报模式用于住院医生交接班,减少了23%的医疗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0%,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5-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ICU引入I-PASS病情汇报模式,结合该科疾病特点,制定符合NICU专科的护士交接班查检表(表1~ 表2),以“I-PASS I-care”口诀加以设计命名,在I-PASS模式基础上增加了I-care,I指输液和仪器、c指病情、a指气道、r指呼吸、建议、护理记录、e指事件。将两者结合运用于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3月—5月入住NICU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式床旁交接班模式。2019年6月—8月入住NICU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I-PASS I-care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NICU护士实行白班、中班与夜班三班制。分别每周随机抽查两组各5例患儿,每月随机抽查两组各20例患儿,对一天的护士三班交接情况进行检查,共抽查三个月,180次交接班。实施过程中,两组的护理人员无变动。

2.方法

2.1 对照组的护士采用传统口头式床旁交接班模式,交班护士持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与接班护士共同在患儿床旁进行交接班,护士长及教学督导随机参与。交接班内容包括:患儿身份识别、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变化、输液通路、饮食与排泄、用药、管道护理、皮肤、检查结果异常和特殊检查结果及其他特殊情况。由护士长、教学督导及6名责任组长组成质控组,负责质量控制。其中,责任组长每天抽查交接班情况,护士长及教学督导每天随机抽查,对护士的交接班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

2.2 观察组的护士采用I-PASS I-care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

2.2.1 培训。对护士进行I-PASS I-care模式交接班的培训,提高对交接班的重视度。(1)成立培训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督导及责任组长组成,小组成员均经过系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护士长、教学督导负责对责任组长进行培训与考核,并监督指导责任组长对各组护士的培训与考核;责任组长负责对各组护士进行培训与考核。(2)培训内容包括:I-PASS I-care的含义、理论依据、查检表的内容及如何运用查检表进行交接班;规范交接班站位,即护士长站于床头,接班护士站于患儿右侧,交班护士站于患儿左侧,助理护士站两侧,增加交接班仪式感,避免松散。(3)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交接班情景模拟及案例分析等。

2.2.2 采用I-PASS I-care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交班护士持PDA、查检表与接班护士共同在患儿床旁进行交接班,护士长及教学督导随机参与。根据彭小贝等[7]研究制定的交接班模板,结合NICU专科特点,自制我科I-PASS和I-care床旁交接班查检表,运用这两个表进行交接班。见表1~ 表2。

表1 I-PASS 床旁交接班查检表

3.评价方法

3.1 两组护士的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根据彭小贝等[8]研究制定的“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标准”,结合NICU专科特点自制“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标准”,检查患儿病情交接漏项情况,内容包括:环境整洁度、患儿身份识别、既往史、动态病情变化、输液和用药、饮食与排泄、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结果、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床旁交接班记录表,共12个项目。护士交接班时,任何一项未交接记为该项目漏交接1次。患儿各项病情交接漏项率=患儿各项病情交接遗漏次数/应交接项目次数×100%。

3.2 两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采用医院护理部自制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标准评价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标准共10项,分别为患儿基本信息、家庭状况、既往病史和住院诊断、相关检查及结果、生命体征、饮食及大小便、留置管道及静脉通路情况、治疗方案、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每项10分,未掌握计0分,部分掌握计5分,掌握计1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越高。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护士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在环境整洁度、患儿身份识别、既往史、动态病情变化、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及床旁交接班记录表10项内容的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护士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n(%)]

2.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交接班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护士交接班质量得分(分,)

表4 护士交接班质量得分(分,)

注:t=7.623,p<0.001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交接班质量 87.89±8.969 93.78±5.195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采用传统口头式床旁交接班模式时,存在漏交问题较多的项目如,患儿既往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等,这与彭小贝等[7]研究结果一致。采用I-PASS I-care模式后,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输液和用药、饮食与排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护理人员一直重视这两方面的交接有关。

有研究表明,改进交接班模式,认真、细致、全面地交接班,可以提高护士对患儿病情的知晓度,提高工作效率与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及医疗质量[8-9]。本研究中,对照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得分为(87.89±8.96)分,观察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得分为(93.78±5.1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CU患儿病情多较重,由于年龄较小,无法很好地表达自身症状,而I-PASS I-care模式可以使护士对患儿进行系统全面的交接班,减少不必要的混乱或差错,明显提高了交接班的质量。

综上所述,I-PASS I-care模式应用在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可明显降低患儿病情交接漏项率,提高交接班质量,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安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交接班病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提高肺病科护理交接班有效性的改进
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