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对于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2020-11-26 01:49李辉鹏王泽超童泽望尚亿军
关键词: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生

李辉鹏,王泽超,童泽望,尚亿军

(1.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0;2. 武汉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3. 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博士教育作为一所高校的高层次教育,不仅反映着一所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准[1]。因此,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及其评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维度和相关评价指标上存在诸多的争议,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博士质量最核心和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就是学术标准[2]。然而,一个博士学位候选人学术能力评价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最能有效地衡量博士生在学术与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是博士学位候选人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3]。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面的相关研究众多。大量的研究表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李艳等人研究了博士生的性别、年龄、本科毕业学校、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录取方式(普通招考、直接攻博、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学习方式(全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和博士生学习年限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2];刘春荣等人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基础上,研究了博士生前置学校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4]。郭海燕等人基于全数据的方式着重研究了生源差异(如学科类别、录取方式、录取类别和考生身份)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5]。从上述分析可发现,这些研究基本聚焦在博士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培养的外在条件和制度等方面,而对博士生的科研绩效这一关键环节缺乏关注。

虽然赵世奎等人研究了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规律,但在其研究过程中只研究了是否发表相关论文、是否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第一篇相关论文发表的时间等影响因素,而且其研究中的高水平论文这一概念很模糊,并不能准确描述博士生的科研绩效。从上述研究中发现,学科类别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学科类别的科研绩效也大相径庭。为了剔除不同学科类别的影响,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近9年的工学博士毕业生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为样本,探究工科博士生的科研绩效对于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建议。

一、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一)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

研究成果在博士生的科研绩效评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采用三种方法来衡量高等教育的科研绩效: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最常用的用于评价科研绩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就是分析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7]。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不同学科发表论文的数量差异较大;二是该方法并未考虑所发论文的质量。为了考虑发表论文质量的影响,Anseel等人采用了期刊的影响因子间接反映论文的质量[8]。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会因为学科之间的差异而不同。为了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价博士生的科研绩效,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异,研究的样本限定为本校的工学博士。本文采用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计算如下:

(1)

式中,Scorei指研究对象发表的第i篇论文所得的分数,n表示所发表论文的总篇数,考虑到未统计每位博士发表论文的期刊名称,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如下的赋分原则:SCI源刊论文赋予10分,中文B类期刊和EI源刊论文均赋予8分,其它类型的学术性论文均赋予6分。

(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是对博士学位授予的重要监控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各学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武汉理工大学的匿名评审方式是优先选择双一流学校的专家,按照论文的学科、研究方向,每篇论文匹配三位相关的领域专家根据论文评阅书所规定的评审体系(见表1)对评议项目1到评议项目4进行打分,最后到总体评价,做出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一般(60~74分)和较差(59分)四个等级的评价,最后得到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凡是三名专家盲审结论均为“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准予答辩”的,方可直接申请答辩;二是修改后答辩;按照盲审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分委员会主席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三是重新评审。

表1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简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和数据的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选自于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2019年12月近9年的387位工学博士的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匹配其发表的论文情况,采用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计算其科研绩效得分,最后形成了387条博士生科研绩效与学位论文评审信息数据。考虑到同等学力考生以及留学生的特殊性,并且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筛选数据的过程中进行了剔除。

(二)样本和数据的处理

为了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将三位评审专家给博士生论文评价的分数进行平均处理,该均分即作为博士论文评阅总体得分,分数越高代表论文的质量越好,反之亦然。论文的质量规格划分依然按均分(90~100为优秀;75~89为良好;60~74为一般;59分及以下为较差)的标准进行划分。

(三)分析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借助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包括了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等方法。

通过Excel 2016软件对论文盲审评阅的总体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图1所示,该结果显示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这也进一步说明本文所选择的样本数量是合理的,能反应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了博士生的科研绩效和博士论文盲审评阅总体得分之间的关系,现作出如下假设:工学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越高其相应的博士论文盲审评阅等级为优秀的比例越高。

图1 工学博士论文盲审分数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分布图

我们同样对工学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工学博士生科研绩效综合得分DRP分布图

从图2可知,工学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综合得分DRP同样满足正态分布,为了判断DRP和其工学博士论文之间是否相关,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经计算其相关性系数为0.33,因此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如下分析:

从表2可见,当DRP>40时,论文评价都在良好和优秀,无评价为一般的论文;当DRP≤80时论文评价为优秀的论文数在其所在的DRP分数段内所占比例随着DRP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即使在DRP≤20的范围内也存在一定比例(4.79%)的优秀论文。综上,在DRP≤80时,工学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指标DRP越高,其相应的博士论文盲审评阅等级为优秀的比例越高的假设成立。

表2 各DRP分数段论文评价等级人数及其在该DRP分数段内所占的人数比例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1—2019年近9年的工学博士论文的科研绩效和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得到了博士生科研绩效综合得分DRP和学位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并提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建议如下:

当DRP>40时,论文评价都在良好和优秀;当DRP≤80时,论文评价为优秀的论文数在其所在的DRP分数段内所占比例随着DRP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即使在DRP≤20的范围内也存在一定比例(4.79%)的优秀论文。因此,在后续培养博士生的工作中,需要鼓励和督促博士生提高其科研绩效并使其DRP>40,至少能保证其学术论文盲审成绩为良好,但是科研绩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反应博士论文质量,对于DRP较低的博士生,需对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原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行严格把关和质量管控。

猜你喜欢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生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热烈祝贺西南医科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名单
迎春佳作
宋英华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征稿启事